2022广东新高考实施效果

| 飞龙

十年来,广东认真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全面系统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围绕高考综合改革,广东先后发布一系列文件,明确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目标、路径和保障支撑,切实为改革平稳落地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措施。

同时,加大改革投入保障。全面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实施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程,截至2020年底,各地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累计支出109.66亿元,新增学位6.2万个。

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2021年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额下降至0.75%。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自2020年起将拨款标准从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分三档按70%、50%、30%的比例予以补助。

实施“强师工程”,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根据选课走班需要,加强县域内教师统筹,优化学科教师配备,2021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15.74万人。

大力促进内涵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强化优质资源培育和示范引领,培育国家级、省级示范区1个和5个,示范校3个和40个。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以学生高考报名前选定科目为最终科目。

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己,并结合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做出科学合理选择。在全省普通高中和初中学校推广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过程性写实记录,牵引带动学校开展多样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十年来,广东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全面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广东不断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置合格考和选择考科目,合格考覆盖高中所有14个科目,实行“一年两考、一考两用”,既是学生毕业依据,又是春季高考招生录取依据,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应考压力和课业负担。改革普通高考考试科目组合。实行“3+1+2”考试科目组合,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从文理2种组合,变为12种选科组合,切实增加学生选择权。

强化命题导向。建设并启用了保密命题基地。建立了420多人的省级高考命题教师专家库,全面开展命题能力提升培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在选择性考试命题上,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十年来,广东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

十年来,广东调整优化了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6年合并二本A、B两个批次,2017年合并专科A、B两个批次,2018年合并一本、二本两个批次,为高考综合改革打下坚实基础,确保改革前后政策有效衔接。2021年起实行新高考,按照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两年来各科类本科一次投档志愿满足率均在99%以上,为近十年最高水平。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安排高职院校70%以上的招生计划在春季高考,试点开展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工作。春季高考已成为高职院校录取主渠道。

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2012年起,在个别高校开展探索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即631模式),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这十年,广东省高考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新模式,得到了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十年来,广东始终坚定公平公正,全面深化高校招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十年来,广东做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2015年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取消体育特长生和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全国性的4个政策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除烈士子女加20分外,其他统一调整为5分。

实施异地高考政策。于2013年、2014年、2016年三个时间节点,分三步解决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问题,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2021年有5万多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高考。实施地方专项计划。统筹安排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规模,实施以来累计录取1.3万人。通过实施专项计划,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与全省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机会基本持平。

深入实施阳光招生。规范特殊类型招生管理,大力推动艺术术科统考。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及时公布投档录取情况和公示享受照顾考生相关信息。省属各高校全部成立了招生委员会,增加教师、学生及校友代表,举办高考评卷媒体公开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阳光招考”。

分类精准施策科学有效防控疫情。2021年是广东“3+1+2”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也是在广东省出现本土疫情形势下组织的一次特殊高考。广东有针对性地制定高考疫情防控方案和考务组织方案,将全省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类地区”,将涉考人员分为“七类人群”进行分区分类管控。

严格认真做好全体涉考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严格做到“两个不交叉”,分医疗救治场所考点、隔离考点、普通考点“三种考点”加强考点管控,做到了“不因疫情影响高考、不因高考引发疫情传播”。

15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