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由来和风俗习惯介绍

| 嘉欣2

  立春的由来

  把土牛当春牛,也不知打了多少年,后来,不再打土牛了,开始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在打春的前一天,叫勾芒神举鞭狠打。牛倒了,纸破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后来又变了,把打纸牛变成了打真牛。据说,唐朝时一个清廉的大官叫卢肇,因得罪了朝廷被贬下来做小官。上任的那天,正是迎春,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勾芒神正在用劲鞭打纸牛,觉得可笑,就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可他写了这两句,就搁下了笔。上任以后,他常常脱去官服,走到田间,和老农谈桑论麻。有时,他还从农夫手中拿鞭,扶着犁把学犁地。上任的第一个春天,他就把迎春的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也不垒土牛,也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并让衙役们弄个竹筒子扎在地上,里面装根绒鸡毛。

  常言说:立春时刻阳气升。他守着竹竿筒等啊等啊,等到立春的时刻,只见那绒鸡毛轻轻地向上浮动,飞出了竹筒,待飘上天时,便扯了个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犁了一遍又一遍,直犁到日头落山的时候才回衙去。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在上一年写的两句《春牛榜子》诗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就从这时起,人们又把立春那天叫“打春”。

  立春的风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民俗专家表示,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相关专家表示,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所以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挂风车、踏青等。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现在,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还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立春的养生须知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猜你喜欢:

1.立春为什么要吃萝卜

2.立春的由来

3.立春时节迎春和鞭春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4.春节风俗传说文章

5.2021年立春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

11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