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敬酒和祭祀礼仪风俗习惯

| 嘉欣2

  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文化的少数民族,在大多数藏区,每当有客人到访,都是敬茶不敬酒。对于祭祀仪式,都有着特定的礼仪风俗。下面一起来看看藏族敬酒和祭祀的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凡是人们欢聚,必须饮酒唱歌。婚礼称为“羌萨”,直译为“喝酒的地方”,与内地的喝喜酒是一个意思。婴儿降生、孩子上学、新房落成,照例都要饮酒庆贺。人死后一周年之际,邻居亲友也要欢聚一堂,祝贺死者投胎转世,重新降生。至于藏历新年,大小节日,喝酒唱歌,更是绝对少不了的。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人们慢慢地饮酒.悠悠地唱歌;喝酒喝得似醉非醉,唱歌唱得如梦如痴,如此这般,便达到了人生快乐的境界。扎西德勒!

  西藏人最看重喝酒,最喜欢敬酒,敬酒必须有敬酒歌。有一首酒歌这样唱道:

  酒,不要催快喝快喝,

  喝酒跟饮驴不一样;

  歌,不要催快唱快唱,

  唱歌跟吵架不一样;

  舞,不要催快跳快跳,

  跳舞跟打铁不一样。

  喝酒不唱歌,

  跟毛驴饮水差不多。

  在过去的年代,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僧俗官员冬天请客,夏日园林休闲,都要请几为称为“冲雄玛”的敬酒女子,一边给宾客敬酒,一边唱酒歌,有点像今天节日庆典的主持人。她们照例要打扮成雍容华贵的贵族女子模样,头戴用珍珠、松石、珊瑚、玛瑙装饰的珠冠,胸配金玉制作的嘎乌佛盒,长长的耳坠垂到双肩,身着彩缎藏袍、彩绸衬衫,腰系彩色围裙,脚蹬彩色藏靴。她们往往都有爽朗的性格,娇好的身材,特别是有着甜美的歌喉,不但善于唱酒歌酒曲,还能清唱藏戏,藏戏的曲调悠扬高亢,热烈深情,一人引领,众人相和,使酒宴洋溢在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即使在当代,各种娱乐聚会,往往邀请两三位能歌善舞的女性,出面敬酒和唱劝酒歌,聚会才会热烈欢快,圆满吉庆。

  酒宴最重要的是排坐次。过去的年代,人的尊卑长幼区分非常严格,现在已不怎么讲究了,但每次酒宴,坐次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酒宴一般分为首席、次席、末席三个档次。坐在首席的人,大都是年高的长者或尊贵的客人,陪坐末席的,往往是年纪最小、辈分最低的人。所有的人坐定后,酒女们便唱了起来:四柱八粱的房子,汇聚着亲密的朋友;喝着甜香的美酒,唱起动人的酒歌。高山纯净的雪水,家乡白色的青稞;酿出醇香的好酒.胜过神仙的甘露。香甜的美酒酿好了,亲密的人儿汇齐了;人欢聚,酒甜香,正是开怀畅饮的时光。

  敬酒女捧着酒壶,端起酒盅,走到长者或者贵宾面前,向他们敬酒。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在卫藏地区,敬酒讲究“三口一杯”,客人结果酒盅,喝一口斟满;再喝一口斟满,最后把酒盅的酒一饮而尽,皆大欢喜,客人满意,主人也满意。喝酒不能只喝一盅了事,主人会不高兴,藏族有一句谚语,叫“一杯成仇敌”。三口一杯,三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佛、法、僧为三宝,人、神、龙为三界,总而言之是吉祥如意、功德圆满的意思。

  给长者、贵宾敬酒时,要唱相应的酒歌。当然,酒歌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在拉萨和西藏各地,参加一些酒会,酒会时间总是拖的时间很长,上午聚会,傍晚才散;下午聚会.深夜才结束。也许是佛教的影响,也许是人之常情。藏人喜聚不喜散,喜欢合群不喜欢孤独,喜欢热闹不喜欢冷清,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酒宴总有结束的时时候。因此人们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互相贴脸、互相拥抱,甚至流下了难舍的眼泪。他们往往要喝告别酒,也就是前面讲的休羌。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还要唱告别歌,告别歌的内容,大都是赞美今天的酒宴好,朋友亲人相聚很难忘,祝愿今后有更多的欢聚时光。人们这样,唱道:

  去年的日子舒服.

  今年的日子也舒服.

  但愿明年这个时候.

  日子更加吉祥幸福。

  拉萨拉萨舒服.

  拉鲁拉鲁舒服,

  拉萨和拉鲁中间,

  龙王潭园林更舒服。

  今天的聚会这样欢喜,

  为什么还要分离?

  今夜的星星如此灿烂,

  为什么还要消散?

  我们在这里欢聚,

  但愿长聚不散;

  长聚不散的人们,

  永无病痛和灾难!

  老人们分别时,这样唱:

  我们是很古的人,

  世界形成时的石头,

  石头沾满了尘垢。

  更想常常碰碰。

  年轻人分别时,有时这样唱:

  我们和和美美,

  像一只母鸡下的鸡蛋,

  鸡蛋完完好好,

  结伴返回家乡。

  藏族的原始宗教祭祀礼仪习俗

  “热贡”一词是藏语地名,意为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每年农历六月,热贡地区的广大藏族、土族村庄都要举行当地民间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原始宗教氛围浓烈、文化形态与文化内涵复杂而丰富的人文现象。它包括祭神、请神、迎神、舞神、拜神、祈祷、送神、军舞表演、神舞表演、龙舞表演等内容,是一个热贡地区藏族、土族共同参加的盛大的宗教性节日。舞蹈活动在这一盛大的宗教性节日中自始至终起着支撑的作用。

  农历六月十七日,热贡地区的“六月会”祭祀活动在一个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庄拉开序幕,而后,在隆务河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庄相继展开。各村祭祀活动的天数也不尽相同,长则5天,短则两天。凡举办“六月会”祭祀的村庄都有一座神庙,庙内供奉着本村和本地区的保护神。

  举行祭祀活动的村庄都有一到两名“拉哇”(藏语,意为神人,汉语称为法师或巫师),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拉哇”被认为是人与神的沟通者,能使神降临附体,代神言事。“拉哇”不是藏传佛教的神职人员,因此他的生活完全是世俗化的。但祭祀活动开始前几日,“拉哇”必须保持身体洁净,不能接触女性,并要到寺院里接受活佛们的洗礼,举行诵经祈祷仪式。这是一项在“六月会”祭祀活动开始前的重要仪式,也是热贡六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特点。

  藏族民俗饮酒的礼仪与禁忌

  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藏族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上接物、处事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为公证、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 、知耻、谨慎勤奋。

  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 客人至, 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第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天葬师等所谓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酒杯,他们总是自带碗杯,各自单独饮用。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酒歌, 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弹酒仪式及饮酒。在许多地区还流行罚酒制度,一般分“角羌”(mgyogs--chang)、“过羌”(vgor--chang),“替羌”(thigs--chang)等形式。所谓“角羌”意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饮酒人提前将杯中酒过快饮干。唱酒歌时,杯中没酒认为是不礼貌的,故而需罚酒一坏。所谓“过羌”意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后,饮酒人还未饮完杯中之酒,被视为反应迟钝,也要罚酒。“替羌”意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时,饮酒人也正好将杯中酒饮掉,但在杯底还剩有少许酒, 哪怕是几滴,也要罚酒。人们认为杯中剩酒,是对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无诚意,对这样的人要给予惩罚。不会饮酒的人,可以说理由,一般不会强迫饮酒,而藏族社会上很少有不会饮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过洒歌后,有人偷偷地将酒倒掉,将被视为极端无礼的行为,会招致来历的处罚。以上罚酒是对饮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时将歌词唱错或是忘记歌词等,也要罚酒一杯。有时,敬酒者唱的酒歌极其出色,饮酒人可以接过酒杯,反过来向敬酒者献酒,这杯酒则称为“勒羌”(legs--chang),意为好酒,表示对敬酒者歌唱的赞赏,在座者会一致要求唱歌者饮下这杯好酒。饮酒接近尾声时,若将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满了,则为大吉大利的征兆。酒器中往往还能空出几滴酒,则将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头顶上,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福分与吉祥。饮酒给欢聚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各种机会使对方陷入圈套,让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敬酒人有时边唱边舞,声情并茂,也有即举演唱的,诙谐幽默。

  在西藏各地都能听到酒歌。酒歌歌词简朴却饱含深情,表现了人们对欢聚的祈盼与珍视,并表达了人们对无病无灾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深深祝福。

  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同胞,生性豪放、乐天、热情,长期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仁爱、礼貌、节俭的美德。因此,藏族人普遍爱饮酒,但绝不酗酒,饮起来却总要酣畅尽兴方休;酒对藏族是喜庆的饮料,绝无消愁解闷的用途。

猜你喜欢:

1.蒙古族人的敬酒礼仪和习俗

2.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酒文化介绍

3.请领导吃饭敬酒礼仪

4.倒酒和敬酒有什么礼仪要求标准

5.蒙古敬酒礼仪和吃肉的讲究

12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