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食小吃介绍

| 婉仪2

  台湾是一个有许多小吃的地方,小吃店成行成市,各种包装小食也遍布大街小巷。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介绍台湾的特色美食小吃。

  台湾美食小吃介绍

  肉圆

  肉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叫肉圆子,主要的配料是各种家禽的肉。由于肉圆子制作简单,食用方便,所以它是中国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喜爱的一种家常料理。

  做法

  主料:瘦肉 半斤、香菇 1/2大匙、地瓜粉 1/3杯、油 1小匙 调味料:五香粉 1/3小匙、胡椒粉 1/3小匙、盐 1/2小匙、酱油 1/2小匙、糖 1/2小匙

  制作方法:1、瘦肉、香菇加上调味料剁细备用。2、将外皮材料拌匀成浆料,准备一个碗,先擦上少许油,倒一半浆料至碗中,将剁细的瘦肉到如浆料中,再倒入剩下的浆料,放入蒸锅蒸至5~20分钟,蒸好後取出,即可食用。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 ,是台湾19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小吃,说穿了很简单,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即成为“大肠包小肠”,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台湾某些地区的夜市也会提供豪华版本的大肠包小肠,除了香肠之外,还会加上各种如蒜头、花生粉、酸菜等配料,藉此创造更丰富的口味及口感。

  做法

  大肠包小肠的糯米肠、香肠,通常都先经过炭烤,而糯米肠切开后,也会再涂抹酱油膏等酱料。

  所谓的大肠就是米白色的大米肠,小肠则是小香肠,搭配小黄瓜丝、菜脯、红酱等,包起来用力旋转后,就是远近驰名的大肠包小肠。

  凤梨酥

  凤梨酥相传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其凤梨闽南话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而凤梨亦是台湾人拜拜常用的贡品,取其“旺旺”“旺来”之意,所以在当代台湾婚礼习俗中,也是广为应用,深受民众喜爱。

  凤梨酥内馅,并不是单纯的菠萝。为了口感需要,通常会添加冬瓜,这样的口味已经是大多数人的习惯。近年流行养生,台北市面上可以买到加了五谷杂粮、松子、蛋黄、栗子等不同口味的凤梨酥;饼皮也加入燕麦等食材,口感更为多元。也有业者改用其它水果做馅料,发明了例如香瓜酥、蜜李酥、酸梅酥等。

  历史文化

  相传在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即刘备以喜饼迎娶孙权之妹,而订婚礼饼中便有以凤梨入馅制成的大饼。

  台湾婚礼习俗中,订婚礼饼共六种口味代表六礼,其中一种凤梨闽南话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而凤梨亦是台湾人拜拜常用的贡品,取其“旺旺”“旺来”之意,深受民众喜爱。

  早期的凤梨礼饼因太大块,一般人消费不起,近百年前,台中县一位糕饼师傅颜瓶,经常挑着担子、带着自己做的“龙凤饼”到台中贩售。最初的“龙饼”是包了肉馅的大圆饼,同样大小的“凤饼”,则以菠萝为内馅。“龙凤饼”因为吉祥的寓意,被认为是订婚、结婚不能或缺的喜饼。

  后来经过颜瓶改良,凤饼缩小成每个大约25至100克的精巧小饼,凤梨酥从此诞生。

  后来更演变为结合西式派皮与中式凤梨馅料所制成的现代"凤梨酥",由于外皮酥松化口,凤梨内馅甜而不腻,此种"中西结合"的凤梨酥,连西方人也赞赏有加,故逐渐成为外国观光客最喜欢的台湾手礼之一。凤梨酥和凤凰酥内馅的口味有些区别,凤梨酥是甜馅,而凤凰酥是咸甜口味的,其中在凤梨冬瓜馅的基础上加些咸蛋黄,口味更佳。

  蚵仔煎

  蚵仔煎(读做ô-á-jiá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发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经典的汉族小吃。起源是沿海地区人民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蚵仔煎据传就是这样的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创意料理。

  历史文化

  蚵仔煎并非台湾特有小吃,在闽南语系地区(闽南、潮汕)自古有之,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闽南,台湾,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台湾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西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盐酥鸡

  盐酥鸡是台湾最常见的小吃之一,不过其实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全称,盐酥鸡摊位中除了油炸小块鸡肉骨外,通常一并卖炸甜不辣(包括猪血糕及鱼板)、炸花枝脚、炸蕃薯条、炸四季豆、炸芋粿等等,有的摊位会兼卖炸鸡排。

  做法

  原料:带骨鸡胸肉2个、葱段3根、姜5片、大蒜3瓣。调料:酱油2大匙、米酒2大匙、五香粉少许、白糖适量。炸粉:地瓜粉150G、面粉50G、椒盐粉适量、辣椒粉适量、少许盐、九层塔(可不用)。

  制作方法:1、鸡肉切小块,大蒜切片。用所有调料将鸡肉拌匀腌制,隔夜最佳。2、将所有炸粉类材料混合,将鸡肉裹上一层炸粉。3、锅内倒入适量油、油热后放入鸡块炸至金黄后捞起、稍凉后入油复炸一次即可。4、将九层塔洗净后沥干水分入油锅稍微炸一下,捞起与鸡块拌匀。

  棺材板

  棺材板,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说在三四十年前,台湾有一位姓许的师傅,他品尝了一种名叫“鸡肝板”的点心后,觉得口味很特别,于是回家研究改良,终于制成了一种令他更加满意的点心。但如何给这种点心取个新的名字呢?他想来想去没想出来。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新的点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于是就决定命名为“棺材板”。或许由于制作特别、口味特殊,加上名称的“怪”与“邪”,最后这种点心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鸡肝板”,成为台南至今盛行的独特小吃。

  历史文化

  棺材板是台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唤许六一的先生发明的。有些店家为求吉利,将其改称为官财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闻某日,台湾大学考古队来到这家点心店品尝鸡肝板。在茶余饭后,考古队与许六一先生闲聊之际,一位教授忽然说:“这鸡肝板外形很像我们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乐观开朗的许六一先生听完后,便爽朗地回答:“那从此我的鸡肝板就命名为棺材板吧!”。因此,这个有点耸人听闻的名号“棺材板”便取代了鸡肝板的称号。而由于形状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红,遂成台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里巴或赤崁楼附近皆有摊贩。但事实上棺材板口味较油腻,销售以观光客为大宗,本地人不常食用。

  做法

  做法是将面包切成薄薄的面包块,下锅油炸,炸到金黄色后捞起,掀起炸酥的一面,把中间挖空,再装入由鸡肝、鸡肾、鸡肉、豌豆、马铃薯、胡萝卜、地瓜粉、墨鱼和虾仁等精心调制的作料以高汤煮成再用些牛奶芶欠,再于面包面上蘸上酱料,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棺材板了。酥脆的外皮配上香滑可口的肉馅,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看来“棺材板”不仅能吃,而且好吃。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棺材板”一定要趁热吃,这是因为放在面包里的馅料,成分含有很高的面粉质,放久了易变酸,自然就不好吃了。所以台湾卖“棺材板”的小吃摊,都是采用现点现炸的方式。当然如果您是在家里自己做,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台北牛肉面

  拿下第一届台北国际牛肉面节冠军的精品牛肉面,今年以餐饮美味、环境卫生、餐饮卖相、服务质量及价格合理拿下五颗星的质量鉴定,店中牛肉面除了好吃的没话说之外,在环境卫生和服务上都有其独特用心之处。馔王总经理苏先生表示,店中牛肉面强调减油味醇,讲求以真材实料来制作牛肉面,熬煮汤头的成本还要比肉来得贵,选用顶级进口牛肉和牛骨加上数十种独门食材,有蕃茄、清炖、红烧和麻辣四种汤头可供选择,秉持原味不添加味精,使您品尝完后不至口干舌燥,用餐时刻,服务人员还会不时询问客人是否有需要加汤的服务。馔王牛肉选用美国牛的腱子心部位,以数十种独门食材,慢火细炖十二钟头以上,牛肉尝起来口感较为软嫩,而搭配的面条有细、宽面之分,从第一口至最后一口依旧Q劲十足,具口感。位在台北东区顶好商圈的馔王精品牛肉面,虽然店面在二楼,自从得到第一届冠军牛肉面的头衔后,不仅打响了品牌的知名度,也受到许多客人的肯定,除了餐点美味好吃以外,在清洁卫生上让吃牛肉面的客人享受干净舒适的用餐环境,以及工作人员亲切贴心的服务,五颗星的荣誉可说是实至名归喔!

  做法

  主料:肉牦牛。配料:牛骨头、牛肝、肥土鸡、绿萝卜、清油、葱花、食盐、香莱、蒜苗、辣子油酌量。调料:调料,“马家大爷牛肉面”的调料配方主要有三种,最常用的是“浓香型”的。

  制作方法:1.先把牛肉及骨头用清水洗净,然后在水里浸泡四小时(血水留下另用)拉面,将牛肉及骨头下入温水锅,等即将要开时撇去浮沫,加入盐4两,草果5钱,姜皮5钱及花椒2钱用纱布包成调料包清水淘洗去尘后,也放入锅里,小火炖五小时即熟,捞出稍凉后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2.牛肝切小块放入另一锅里煮熟后澄清备用。桂籽、花椒、草果、姜皮温火炒烘干碾成粉末,萝卜洗净切成片煮牛肉面熟。蒜苗、葱花切未、香莱切小节待用。3.将肉汤撇去浮油,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开的肉汤锅里,待开后撇沫澄清,加入各种调料粉,再将清澄的牛肝汤倒入水少许,烧开除沫,再加入盐、胡椒粉、味精、熟萝卜片和撇出的浮油。4.面粉30斤加水18斤擀成面索,再揉和均匀,用灰水7两(如果灰水浓则少加,灰水淡则多加)搅和揉匀。案子上擦抹清油,将面搓成条,揪为重五两的条,上面盖上湿条布,然后根据每个人善食的爱好,分别拉成大宽、韭叶、二细、芥麦棱(三角条)一窝丝等形状的面条下锅,面熟后捞入碗内,将牛肉汤、萝卜、肉丁、浮油适量,浇在面条上即成。并以每个人的口味加上适量的香莱、蒜苗、葱花及辣子油。

  彰化肉圆

  彰化肉圆是台湾彰化县的特色小吃,据传是由位于彰化市的一名肉圆摊业者吴许水桃所创。肉圆外皮多以甘薯粉制作,内馅视各家口味不同而有差异,但多数店家用猪后腿肉制成的绞肉,佐以香菇为主。 调理方法先将肉圆连同容器放入蒸笼蒸熟,固定外型,待食用时,再油炸而成。

  做法

  彰化肉圆的主要材料是特选番薯粉(清明节后产制),上等猪肉、香菇、蛋黄、冬虾、竹笋配葱、玉桂香料。经过配制炊蒸,即是圆形表皮润泽富弹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温不燥的油锅炸上数分钟,捞起浇洒特制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搅拌而成的甜酱,加上上等壶底酱油。吃起来感觉皮脆馅香,味道可囗。

猜你喜欢:

1.台北美食推荐

2.台湾的美食有哪些

3.台湾有哪些美食小吃

77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