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

| 飞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调动和发挥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办学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

第二章 转专业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条 学生入学后,一般应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学校每年统一组织的转专业遴选。

(一)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二)学生就读原专业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学习者。

第四条 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第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予考虑转专业。

(一)招生时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者;

(二)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三)取得学籍后已转过一次专业者;

(四)在降级试读期或达到退学条件者;

(五)休学、保留学籍期间等学籍状况不正常者;

(六)其他规定不能转专业的情形。

第六条 下列情况不属于本办法适用的转专业范围。

(一)学校根据专业教学改革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调整部分专业,并结合学院(直属系)的办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调整专业。

(二)创新实验班二次遴选、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二次招生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

(三)新生入学复查因身体健康问题不符合录取专业体检要求而调整专业的。

第七条 转专业工作安排在每年的3月份开始,学校每学年统一办理一次,每位学生只能选择报转一个专业。

第八条 办理程序:

(一)各接收学院(直属系)上报接收转专业学生人数计划。各接收学院(直属系)填写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制定的“学院(直属系)接收转专业学生计划表”,同时根据接收学院(直属系)实际情况,确定对申请转入学生的考核方式和程序等,连同计划表报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各接收学院(直属系)接收转专业的计划进行审核汇总,向全校学生公布各专业接收转专业计划名额、考核方式和程序。各接收学院(直属系)负责为学生提供相关咨询。

(三)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填写“中山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回所在学院(直属系),逾期不予受理。

(四)申请学生所在的各学院(直属系)对学生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存在本办法第五条所规定的不予转专业情形进行审核,并将结果转送接收学院(直属系)。

(五)各接收学院(直属系)按照公布的考核方式和程序,对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核。预接收转专业学生名单由接收学院(直属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各接收学院(直属系)将审核结果填入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制定的“转专业学生资格审核汇总表”,报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查。同等条件下,各接收学院(直属系)应优先考虑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学生群体。

(六)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各接收学院(直属系)报送的接收转专业学生的材料进行审查汇总,报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如有异议,教务管理部门将调查核实,如反映情况属实,教务管理部门将依据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及造成的后果,采取取消相关学生转专业资格、责令相关院系重新考核以及增补后续人选等处理措施;公示如无异议,教务管理部门将公示结果报送分管教学校领导审批,正式发文公布。

(七)转专业名单一经公布,申请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回原专业。转专业名单公布后,各有关院系、职能部门须做好学生学籍变动、课程改选、成绩转换等工作。

(八)新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内,由已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到接收学院(直属系)统一办理转入学籍、学生证、报到注册等事宜。

(九)各学院(直属系)转专业工作须按上述程序安排。在规定时间之外,不办理转专业手续。

第三章 转专业的组织管理

第九条 各专业申请转出的学生人数不受限制,转入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本专业同年级人数的15%以内。

第十条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原专业当学期的期末考试。无故旷考、考试不及格者,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参加重考或重修。当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影响转专业结果。

第十一条 学生转专业后,可申请将原专业作为辅修或双学位,申请条件、时间、受理程序及学籍管理按《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学生转入新专业后的第一学期,应当按照转入专业培养方案完成原专业已获得学分的申请认定和转换,不符合转入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要求的,应转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转专业学分认定和转换由学生转入学院(直属系)确认并报教务管理部门审核后,予以承认。学院(直属系)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办理学分认定和转换手续。

第十三条 凡转入新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按新专业的培养方案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和规定的学分,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应严格按照转入专业的要求审核。

第十四条 转入新专业学习的学生按新专业学费标准缴纳学费。

第四章 退役复学学生转专业管理

第十五条 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后复学的学生,不在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不予考虑转专业的情况者,可以在复学后的第一个9月份申请一次转专业;其中新生保留入学资格服兵役,退役后复学的,由于入学未满一学期,应当在入学满一学期之后的第一个9月份申请。

第十六条 办理程序:

(一)学生在可申请转专业的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向人民武装部提出申请,只能申请报转一个专业,人民武装部汇总后报给学校教务管理部门。

(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将转专业意向通知有关学院(直属系),各有关学院(直属系)对申请转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和程序由各有关学院(直属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拟接收名单经由学院(直属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送教务管理部门审查。

(三)教务管理部门对拟接收的转专业学生的材料进行汇总审查后,报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如有异议,参照第八条规定的异议处理程序处理;公示如无异议,教务管理部门将公示结果报送分管教学校领导审批,正式发文公布。

(四)如学生当年度未能通过转专业考核,可以在次年3月份提出申请,按照全校性转专业统一办理。

(五)已获准转专业的学生,最迟必须在每年国庆节后的一周内到接收学院(直属系)办理转入学籍、学生证、报到注册等事宜。

第五章 责任与追究

第十七条 申请学生应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于伪造相关申请材料、在转专业考核中有违反考试纪律或者考试作弊行为、威胁或贿买转专业相关经办人员者,一经查实,取消转专业资格。涉及违纪和作弊的,按照学校学生处分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申请学生所属学院(直属系)对学生申请转专业的资格和材料的真实性负有审核责任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和入员的责任:

(一)串通弄虚作假的;

(二)玩忽职守未按规定履行审核职责的;

(三)工作中收受申请人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存在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九条 接收学院(直属系)按照公布的考核方式、要求和程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一)违反考核程序的;

(二)徇私舞弊、透露或泄漏考核内容的;

(三)玩忽职守未按规定履行考核职责的;

(四)工作中收受申请人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存在其他违规行为。

第二十条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转专业工作负有审查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一)玩忽职守未按工作时限或未按规定等履行审查职责的;

(二)对审查过程中发现有学生不符合转专业条件但隐瞒不报的;

(三)工作中收受申请人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存在其他违规行为。

第二十一条 有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与其所在单位根据其行为的性质、情节及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采取以下问责措施:

(一)批评教育;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四)扣减年度奖励性绩效;

(五)其他处理措施。

以上措施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构成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由纪委办、监察处依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山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中大教务〔2018〕80号)同时废止。

中山大学有哪些招生专业

学院(系)

招生专业

所属校区(园)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类(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类(经济学、金融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传播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类(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类(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城乡规划)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保密学院)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保密管理)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八年制)广州北校园
临床医学广州北校园
基础医学广州北校园
法医学广州北校园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广州北校园
口腔医学(5+3一体化)广州北校园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广州北校园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学广州东校园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广州北校园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汉语言文学珠海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历史学珠海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哲学珠海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类(经济学、金融学)珠海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朝鲜语、俄语)珠海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珠海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珠海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珠海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物理学类(物理学、天文学)珠海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珠海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珠海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珠海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珠海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珠海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普通班、中法合作办学)珠海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珠海
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珠海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珠海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珠海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珠海
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深圳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预防医学深圳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药学深圳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深圳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深圳
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深圳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类(智能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深圳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航空航天类(航空航天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深圳
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深圳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生态学深圳
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深圳
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机械工程深圳
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深圳
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深圳

中山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深圳
工商管理深圳
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学深圳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艺术类)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队)广州南校园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1924年,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