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学分即可毕业
高校本科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学分即可毕业
为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
《纲要》明确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纲要》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导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纲要》规定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要求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推进机制,加强课程整体设计,规范教育教学活动。鼓励高等学校开发公共艺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美育实践基地,积极培育优秀成果和名师工作室。落实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公共艺术课程教材研究、编写、审定、使用等工作。
《纲要》要求高等学校制定实施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方案,建立由校级领导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门具体实施的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机制。加强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人数不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0.15%。建好配好满足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馆设施设备。
《纲要》提出实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定期对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
公共艺术专业学什么
公共艺术专业的课程在公共艺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实践知识和研究。其中,基础知识包括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艺术理论、装饰基础、雕塑基础、材料与工艺等。实践知识包括建筑与环境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图形处理等。
公共艺术就业方向和前景
公共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公共艺术专业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培养城市环境的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当地政府规划部门进行工作,也可以到与公共艺术有关的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或者管理工作。公共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公共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毕业生可在专业院校、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艺术设计及相关产业机构从事公共艺术规划与设计、艺术项目执行与管理、艺术产品开发与服务的相关工作。也可以在艺术博物馆、艺术基金会、拍卖行、画廊等公益或赢利性艺术机构从事艺术品鉴藏、策展与投资分析,及文博等单位的专业研究工作。
公共艺术专业就业情况
1.公共艺术专业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工作。
2.公共艺术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3.公共艺术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公共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较扎实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3.掌握公共艺术设计方法技术;
4.具有独立完成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
5.了解公共艺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艺术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公共艺术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简而言之,公共艺术指的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它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也进而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思考和感觉的城市,公共艺术就业方向:过公共艺术专业是国内近几年刚刚兴起的艺术类的专业方向,当然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相当明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城市环境设计的人才,这类人才要求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能够通过自己的创新精神进行有价值的艺术创作。
学生在上学期间学习到的艺术造型的创作基本能力和对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公共设施的能力都是其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需品。公共艺术前景分析:公共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毕业生能够到当地或者其他地方的政府规划部门进行工作,或者到有关的教育机构,比如各大设计类院校中的艺术学院或者设计学院从事教育研究或者管理的工作,公共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发挥创新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