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2025,进入双一流!

| 泽慧

长江大学放话:2025,进入双一流

日前,长江大学召开干部教师大会。会上,长江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平指出,长江大学要在2025年进入一流学科,这也是长江大学对“双一流建设”正式给出明确的时间点。

王建平重点强调:“要下决心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取得一流高校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要坚定信心,敢于梦想。一定要争取今年进入重点建设学科行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一流大学的目标;要善作善成,重点突破。我们一定要在2025年进入一流学科。要尽快在重大人才、重大奖励、重大平台等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众所周知,湖北高校云集,有7所211大学,并且这7所211大学都入选了双一流高校。但,尴尬的是,这7所也是湖北全部的双一流高校。与四川、江苏、广东包括隔壁的2个省河南和湖南都有省属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的是,湖北省属高校为0所!

针对这种情形,在年前,湖北省召开了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强调,要按照“一流理念、一流规划、一流人才、一流平台、一流成果、一流机制”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行动,力争2025年2所以上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湖北省将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建设期内以“赛马”制方式,将建设成效不突出的重点建设学科调整为培育建设学科,将工作力度大、进展快、成效显著的培育建设学科纳入重点建设学科,将工作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培育建设学科调出建设范围。

对于长江大学进军“双一流”的目标,长江大学的所在城市荆州市也是给了有力的支持,荆州市相关领导明确表态,全力支持,全力服务,助力长江大学“双一流”建设。2021年,荆州市市长周志红表示,长大在荆州,就是荆州的大学,是荆州高教的龙头,是荆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地,荆州市要全力支持长江大学“双一流”建设。2022年,荆州市委书记吴锦强调,要主动对接、主动作为,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全力支持长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确保学校早日跻身国家“双一流”高校行列。

2018年,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长江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长江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作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获批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这3个学科也是长江大学的王牌学科。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获得B-等级,在38所参评高校中位列第14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也是获得好成绩;作物学科创建于1977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被评为C+,全国排名第五,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硕士点。可以说以这3个学科为基础,冲刺“双一流”,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近年来,长江大学发展非常快,科研到账总经费实现持续增长,达到3.2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长江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为长江大学。长江大学目前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开设有107个本科专业。

长江大学现有荆州和武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118亩,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32777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5325人,来华留学生800余人。

建校以来,长江大学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

长江大学介绍

长江大学学校本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并建有武汉校区。

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高校。长江大学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

一本和二本大学怎样区分

1.录取批次不同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划分在本科一批次的大学是一本大学,本科二批次的大学是二本大学。二者招收学生的分数线要求有所不同。

2.教育资源不同

一本大学包括985、211和双一流院校,大多数一本大学都有多个王牌专业是位列国家专业排行前列的,其他专业在整体排行上也不会差。学生可以申请保研或本硕博连读,部分理工科专业甚至在大学时期就可以进入研究院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研究。

二本大学普遍只有几个专业是国家排名靠前的,部分冷门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强,教育教学内容也比较基础和滞后。只有部分院校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其他院校学生如果想提升学历只能选择跨考。

3.院校规划不同

一本大学的院校目的是培养高精尖人才,毕业后往往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从事研究专业新方向、拓宽专业广度、钻研专业深度,带动某一专业或者某一行业整体的前进。

二本大学的院校目的是培养实用人才,毕业后成为行业或专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从基层做起,稳扎稳打,保证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前进脚步。

双一流大学和985、211有哪些区别

985大学: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于是98年5月提出,因而得名985工程。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211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按照教育部回复网友说法,211工程和985工程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现在的双一流大学已经包含了所有的985大学和211大学,另外985、211大学也不再评选。

不管是曾经的985大学还是211大学,还是现在的双一流大学,都是非常好的大学,代表了中国最好的一批大学。

双一流大学名单

省份城市学校名称
重庆重庆西南大学
重庆重庆重庆大学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
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
云南昆明云南大学
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
西藏拉萨西藏大学
天津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天津天津大学
天津天津南开大学
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四川大学
上海上海海军军医大学
上海上海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上海上海大学
上海上海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上海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上海东华大学
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上海同济大学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
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长安大学
陕西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西北大学
山西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山西大学
山东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济南山东大学
青海西宁青海大学
宁夏银川宁夏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沈阳东北大学
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辽宁大学
江西南昌南昌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无锡江南大学
江苏南京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东南大学
江苏苏州苏州大学
江苏南京南京大学
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延边延边大学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
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湖南大学
湖南湘潭湘潭大学
湖北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武汉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河南开封河南大学
河南郑州郑州大学
河北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海南海口海南大学
贵州贵阳贵州大学
广西南宁广西大学
广东深圳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广州暨南大学
广东广州中山大学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
福建福州福州大学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
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北京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北京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北京外交学院
北京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北京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北京清华大学
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北京北京大学
安徽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
19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