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
国家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国家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
强基计划目前一共有39所大学,并非是36所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1、北京市(8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2、上海市(4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3、陕西省(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山东省(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5、江苏省(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6、湖北省(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7、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8、湖南省(3所):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9、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10、四川省(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11、辽宁省(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12、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13、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15、吉林省(1所):吉林大学
16、重庆省(1所):重庆大学
17、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18、黑龙江省(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考上强基计划可不可以不去
各强基计划招生院校还会在某个时间段组织考生进行志愿确认。考生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确认,将默认放弃强基计划考核资格。首先,在网上报名成功,并不代表就是入围了,要等高考成绩出来后,各省考试院根据高考成绩排队,公布入围名单。
这时候有入围资格的学生在入围后选择不去参加学校的笔试、面试、体检,这个视为自动放弃。如果参加学校的测试,测试不过关的话,也不会影响下面志愿的录取。
其次,当考生选择参加完校测之后,还必须填报对应的提前批志愿。所以这时候如果考生不去填报强基计划志愿,也就意味着考生放弃强基计划。
放弃之后可以继续正常填报后续志愿,且同样会被录取。注意:强基计划录取是在提前批次,如果已经被成功录取,即使填报了后续批次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了。所以,大家最好尽早考虑清楚要不要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录取不去的影响
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计划,是教育部在2020年开始展开的招生改革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报了强基计划后可以选择不去,但这可能会有一些后果。强基计划是国家的重点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个人的学术、职业发展有很大的潜力。不去可能会导致失去这次培养的机会,错失与一流教育资源和机构合作的机会。
同时,也可能影响个人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可能带来的人际关系、声誉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报了强基计划的人来说,认真评估自己的目标、兴趣和长远发展,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是非常重要的。
报考强基计划有哪些好处
给了普通学生机会更多:虽然说高考成绩是强基计划的入场券,但强基计划的录取模式是更加多元化的,主要是高考成绩85%+校考成绩15%,虽然校考成绩仅占15%,但这也为很多想要冲刺名校的学生们提供了“降分上名牌大学的机会”。
多一次机会:就算没有成功录取也不影响后面批次的报考,这相当于给了考生增加了一次填志愿的机会,但还是建议大家慎重报考,不要把强基计划当成是不报白不报的机会。
在教育方面强基计划会采用导师制的小班培养模式,还是本硕博连读,中间不用单独参加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试。而且国家非常重视强基计划,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相信未来强基计划会越来越完善,而强基计划毕业生毕业于名牌大学,接受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未来的发展发展前景自然是不会差的。
强基计划好不好就业
强基计划是好就业的。强基计划虽然招收的都是基础学科,但这些基础学科并不完全等于冷门学科。像人工智能、金融工程、量子工通信等热门专业,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做有力支撑,如果能拥有更多顶尖基础学科人才,加快基础学科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更多的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并且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聚焦的是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都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很受国家重视的,因而这些基础学科并不冷门。
其次,强基计划基本是本硕博的培养模式,即本科阶段以基础学科为主,硕士或博士是与本科相关的专业或交叉学科专业,从而将学生往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对交叉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一个懂数学又会计算机的硕博士肯定比单纯会计算机的硕博士有优势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