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的优势专业

| 思恩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隶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之一。那么中山大学的优势专业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山大学的优势专业,供大家参考!

中山大学的优势专业

中山大学的优势专业

中山大学ESI全球前1%学科: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一般社会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生物与生化、环境/生态学、经济与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物理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等

中山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微电子学、网络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预防医学、历史学、会计学、哲学、生物技术、人类学、护理学、法医学、行政管理等

中山大学是985还是211

中山大学是985大学,也是211大学。

全国共有39所985大学,115所211大学,其中广东有2所985大学,4所211大学,未包含分校区。目前985和211大学不再评审,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但是985和211大学依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山大学是几本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本,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有几个校区

中山大学现在有5个校区,分别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和。

1.中山大学南校区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510275)。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2.中山大学北校区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510080)。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

3.中山大学东校区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510006)。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的东北端,旧称中山大学东校区,亦称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属第一组团,靠近广州地铁四号线大学北站。东校区地理位置优越,南邻中心公园,东邻城市绿化带,总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教学区87.5万平方米,生活区25.5万平方米。

4.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519082)。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最高学府、国家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山大学始建于1924年,原名国立广东大学,为孙中山先生整合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州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所创设,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35年设立研究院,_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

5.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区(正在建设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东南北校区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五个校区,成立于_年,坐落于深圳市光明新区,首届学生将于_年招生,由于深圳校区_年才能完工,所以前两届学生将现在广州校区学习。

中山大学介绍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_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8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