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50分能考上什么大学
2022年高考550分能考上什么大学
院校 | 地区 | 录取平均分 |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 | 550 |
郑州大学 | 河南 | 550 |
长安大学 | 陕西 | 550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 | 550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 550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 550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广东 | 550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广东 | 550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江苏 | 550 |
江苏大学 | 江苏 | 550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 | 550 |
南京邮电大学 | 江苏 | 550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黑龙江 | 550 |
西南政法大学 | 重庆 | 550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 | 550 |
广州大学 | 广东 | 550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550 |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 | 550 |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 | 550 |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 | 55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 550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 | 550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 | 550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 550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江苏 | 550 |
延边大学 | 吉林 | 550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天津 | 550 |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 | 550 |
天津科技大学 | 天津 | 550 |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 | 550 |
辽宁师范大学 | 辽宁 | 550 |
宁夏大学 | 宁夏 | 550 |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 | 550 |
沈阳工业大学 | 辽宁 | 550 |
江西农业大学 | 江西 | 550 |
集美大学 | 福建 | 550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 | 550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东 | 550 |
冲稳保是不是必须
不“冲”也没问题
适合拿来“冲”的院校,是往年录取排名略高于你高考排名的那些院校。你选择他来“冲”,要么是这所院校特别吸引你,要么是你特别喜欢这个专业,二者满足一个就行。16个字总结:排名略高,院校专业,有一热爱,绝非必须。
“稳”的无需梯度
“稳”的这一档是不太需要梯度的,你完全可以把10个、20个、甚至30个符合以上条件的志愿一字排开都填上,并且按照你对院校和专业的喜好程度来排序。它们往年的录取排名完全可以是相同或者非常接近的。
“保”的不用太多
志愿表当中的“保”,作用是让我们不掉档。16个字总结:院校专业都能接受,适当梯度保障安全。拿来“保”的院校和专业,通常是往年招生排名低于你的高考排名的。这一类的志愿需要多少有点梯度,来保障它的安全性。至少有一所省内的院校放在“保”的队伍当中,因为省内的院校在本省招生的数量是最多的,安全性略高。
志愿填报方法有什么
学校概况不能略掉
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学校的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考生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
录取原则不能马虎
如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每个学校的招生章程都会给出明确的调档比例、退档情况等录取标准。
当你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时,你就可以对比二者的齿轮是否吻合,用调档分数线和自己高考分做比较,这会大大提高你的高考志愿录取率。
高考分数下来怎么报考学校
了解自己分数在城市的排名
尽管高考志愿难填,但还是有规律可循。专家建议,拿到“一分一档表”后,考生首先要从中寻找自己的高考成绩,看看全省与自己同分数的考生共有多少人,再看在这个分数之上,全省还有多少考生。这就可以了解到一条重要信息:全省今年究竟有多少考生比自己的考分高?有多少竞争对手?自己在全省排名中处于一个什么分数段?
明确录取几率,仔细对比位次
了解自己的排名后,考生不可直接拿自己今年的成绩硬套往年的录取结果,应以今年自己的位次值与往年的同位次值考生相对比 (即对比往年、今年“一分一档表”中的信息)。
统筹兼顾,还要看其他因素
在“一分一档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到底该选院校,还是选专业?专家建议,院校和专业的选择还是要看考生个人的意愿。要结合自身情况,如兴趣爱好、未来的理想等,同时结合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情况、地理因素、校园的文化氛围、院校对相关科目要求等选择。
值得注意是,考生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时,除了考虑高校往年录取的最低分,还要看他们录取的平均分,以及录取专业分数线。因为每个高校专业设置不同,热门专业的分数往往高出学校提档线很多。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录取的分数差距也很大,有些相差几十分。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明确学习方向,正确处理好选学校与选专业关系
高考填报志愿的实质就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学校和专业。从近几年考生录取的实际情况看,能够实现“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的并不多,许多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陷入“优选学校还是优选专业”的矛盾之中。那么,学校与专业怎么选择呢?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批次的院校应有不同选择。
2、拓宽信息渠道,全面准确地掌握填报院校和专业信息
在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要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这是填报志愿的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密切关注教育部阳光高考、教育考试院、招生信息港这三个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根据自己所报考的类别,收集相关院校的具体招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