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开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 飞龙

运河开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运河开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运河在一千多年中,效益经久不衰,足以证明是成功的。古人在水利工程上,主张天人合一,天水合一,不逆自然规律,值得今人学习。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运河的主要任务是征收民间的租赋漕粮以及各地土特名产,通过运河向各地传达军政命令,向边区输送军用物资等,使朝廷对内能维持正常的政务运行,对外能防御外敌的入侵,同时促进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但是,全面认识大运河的作用,还应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考察大运河的负面影响。

1、大运河通运效率并不十分理想

由于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历史上运河的通运效率并不十分理想。

2、大运河对沿运地区环境有不良作用

众所周知,运河作为人工的水运通道,为保证通运时一定的水量,两岸必须筑堤。随着来水中泥沙的沉积,日久便形成地上悬河。

3、航运与农业灌溉矛盾突出

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秦汉以来就是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生产的命脉是水,而运河所需要的也是水,这就使航运与灌溉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最长的运河是什么河

中国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而开挖了灵渠。主要建于中国隋朝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开工于1300年,全长1794公里,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最长的运河。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3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运河了。后来,人们把一段段运河连接起来,为的是沟通南北河流。后来,运河两边变成了人口最密集、经济繁荣、文化最昌盛的地段。

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今天扬州开凿了人类史上第一条运河——邗沟,目的是沟通南北,便于向北方战线运输军饷,沿用至今,这应是世界上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运河。

15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