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语文怎么复习
高考冲刺阶段语文怎么复习
一、首先要抓基础。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基础知识是高考语文科目的重中之重。越是临近高考越应该重视基础。因为对于考生来说,基础知识是最能拿到分的,有些同学因为只抓阅读和文言文、作文这些答题而忽视了基础的得分点,这导致有些同学顾此失彼,语文成绩不理想。而语文学科哪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呢?比如名句默写,文化常识,成语语病,表现手法常见文言实词句式等,越是在考试前,我们越要重视这些最基础的知识。
二、找到学科复习存在的薄弱点,譬如考生普遍难以得分的论述类“夺命九分”、古代诗歌鉴赏,做专门的强化训练,查补缺漏:找到老师反复强调的关键点,譬如试卷分数比较重的阅读板块、作文板块,只要花零散时间记忆即可增分的名句名篇默写等:找到短期迅速增分的爆破点,譬如书写训练,文言文翻译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议论文结构训练。越是考试临近,越要清醒笃定,“淘洗”的过程必不可少。
三、要抓住特定的时间节点,如新中国成立_周年、希望工程实施_周年等:其次要把握特殊的社会重大事件,如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等。这对于写作来说也都是非常加分的素材。我们在复习语文时要围绕这些热点,有计划性地进行备考,寸积铢累,聚沙成塔,积累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论据素材。
语文怎样才能得高分
找出薄弱板块,重点攻一攻。
这个时候不能按部就班来复习语文,可以想一想你的薄弱板块是什么?比如你的文言文基础薄弱,就重点复习文言课文;
如果阅读思考板块不尽人意,就重点看看这方面的试题,找出答题规律;
如果不会写议论文,那么我告诉你最简单的一招,就是作文时先将论点摆出来,然后围绕论点,找出3个具体事例作为论据,最后归纳即可,因为你不会讲道理,就来个摆事实,这样不会差到哪里去。
坚持阅读。
学语文如果不读书,那等于瞎忙活。通过大量认真阅读拓展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
阅读并不一定非得读名人名家的作品,这个时候也没有时间读大部头文学名著,还是多读一些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体裁的精美文章,也可以读一些大散文,增加一些时空感和历史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阅读并不是只读现代文,也要读一些文言文,现代文、文言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如何应对高考前的模拟考试
一般情况下,模拟考试有两种类型:考试和综合考试:所谓的考试就是测试什么内容被复习,在哪里复习。考查的目的是检验近一段时间内复习的效果,以及复习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验很可能出现,越考越好,让我们感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所谓综合考试,是对高考试题类型的模拟。它是为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整合。一方面,综合考试是为了摆脱一些学生盲目乐观和自满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要培养能够承受失败、从失败中崛起的心理素质。
其实,高三以后,不管是什么考试,其主要目的都是找出缺什么,也就是了解和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如果进入高三考试,你每次都考得很好,那么说明你的复习工作很扎实,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很好,当然高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进入高三,你每次成绩都很差,这不仅说明了这一点你的复习工作不扎实,但也说明你的基础知识掌握有问题,甚至是大问题。
这就要求你考查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原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案是否在符合教材规范等。我们不仅要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切实做到,为了提高高考的能力,要补齐重点和针对性的复习。
另外,要把考试中的错题拿出来,重新练习,在实践过程中找出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不留知识死角。这其实是为了进一步把握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薄弱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当然,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可以有效提高高考成绩。
高三模拟考试哪次比较准确
其实高三的最后一次考试是最接近高考难度的,也就是三模,虽然是这样,但是一模和高考还是最接近的,所以有很多高三考生会想,一模是不是基本就定型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一模和高考和接近,但是一模之后,我们还是有很多时间去学习的。
提高成绩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毕竟还剩很多时间,所以成绩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准,高考中,逆袭的例子非常多,不要灰心。模拟考毕竟是模拟考,和高考还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