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4年山东省青岛一模于近日开考啦!语文试题及答案来袭!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4届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与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2024届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提出的“北岭淮水”说,是近代以来最早以秦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观点。中国地理自古以南北来划分,少以东西来界定,因秦岭阻隔,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铁马秋风”的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风景,也存在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迥异生活方式。
以秦岭为轴心地带形成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南北文化差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具有强烈的南北意识,文化的各个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关中和山东,曾是两个高度的开发区”。汉唐文献中,秦岭之南经常被描述为沼泽与丛林之地,到处是烟瘴之气、怪鸟异兽,故而开发较迟。及至晋室南迁,才初步改变北方经济、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势。
中国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差异。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清都有秦岭南北疆域空间和政权上“大一统”的行政区划。晋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国又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划分而分裂,从而出现南北中国的局势。从十一到二十世纪,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现象。中国哲学,春秋时孔墨在北,老庄在南。北方兴盛儒学,南方尤喜道家。《春秋繁露》及其他经说,北学之代表;《淮南子》及其他辞赋,南学之典范。文学艺术的南北分化特征也很鲜明。黄河流域的《诗经》与长江流域的《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南北朝时,北朝诗歌常有慷慨悲壮之气,南朝辞赋多有婉丽柔媚之美。
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远古以来华夏民族就在秦岭一带繁衍生息,发展绵延。秦岭北麓关中平原是华夏民族文化摇篮,是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文化基因产生源地。沿着渭河流域向东形成一条华夏文明中心轴,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秦岭南麓的汉中是汉文化发祥地,刘邦在此经过长时期力量积淀,入关中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今天的汉字、汉语、汉族都与发祥于汉中的西汉帝国有密切关系,汉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
秦岭重峰叠嶂,河溪纵横,山中云气变幻、四季景色壮美,骊山晚照、华岳仙掌、太白积雪皆为秦岭著名景观,这孕育了相当发达的山水隐逸文化。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最早是与“出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有才能却无法出仕,或暂不出仕的士人,隐居山中,或求志,或避世,或待仕,或悟道修行。唐时有很多名士隐居终南山中与达官贵人结交,借此走上仕途之路,唐人称之为“终南捷径”。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半官半隐于秦岭,在辋川隐居时,将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禅境,富有意趣。
秦岭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艺术。历代文人墨客或隐居秦岭,或游历于此,写下流传千古的诸多诗篇,既有对秦岭的整体描述,也有对各山岭、山脉的吟咏,由此构成绚丽的秦岭山水文学。以秦岭山水为创作对象,中国北方山水画取得突出成就,王维所绘的《辋川图》,对后世山水画产生巨大影响。北宋著名画家关仝、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对华山、终南山潜心揣摩临摹,对景造意,自成一家,其作品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
虽然秦岭阻隔南北,文化也存在南北差别,但自古以来秦岭南北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在进行。秦岭山中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东至西,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皆是沟通南北的著名古道。这四条古道均通达汉中盆地,在陕西境内被称为泰古道,从汉中进入四川后则被称为蜀道。子午道开通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全长在千里以上,长而险,沿途居民很少,汉代全程均无行政建置,一般不为人所用。傥骆道开通时间约在两汉之间,在跨越秦岭四条道路中最短,道路沿途多坡坂,且骆水与傥水之间隔水距离较长,行走不易,故这条道路通行耗时最长。褒斜道由秦岭北侧的斜水谷地与南侧的褒水谷地组成,整个道路多谷地少坡阪,且里程不足八百里,成为秦汉魏晋各代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褒斜道早在西周时期已开通。陈仓道北起今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故此道被称为“陈仓道”;陈仓道的开通应在商周之际,历史久远,道路长达一千二百里,沿途多山间谷地,不但易行走,而且适宜居住,村落相连,故秦汉时期沿道路设有故道、河池、沮县三个县级建置,唐代设有风州、兴州两个州级建置。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道路建设蓬勃发展,改写了古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
交通道路的畅达,带来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南北文化交融以唐为最。贞观初,孔颖达、颜师古等奉诏撰《五经正义》,有折中南北之意。书家欧阳修、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皆兼北碑南帖之长,别开生面。近世以来,汽车、轮船、铁路沟通南北,文化和合而趋于统一。毋庸置疑,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在秦岭南北的黄河与长江间推移,华夏文明在南北地域空间上展开,南北文化区分与融合状态,秦岭是其发展的历史见证。
(摘编自白宽犁《秦岭与华夏文明初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秦岭阻隔形成南北迥异的生活方式,张相文提出“北岭淮水”说,认为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
B.南北自然地理的差异,促使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在秦汉时期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C.秦岭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在此产生的汉文化影响了东亚文明的发展。
D.秦岭南北文化存在着差别,但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存在,陈仓道等古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与《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也是中国文化存在南北分流的例证。
B.秦岭壮美的风景孕育出的山水隐逸文化与士人关系密切,隐居与出仕成为隐逸文化的一体两面。
C.北宋画家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以秦岭山色为对象进行创作,所以他的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
D.本文从不同角度探究秦岭与华夏文明之间的多重关系,论述了以秦岭为分界线中国南北的区分与融合。
3.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关于秦岭古道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沟通南北的秦岭古道在天然河谷基础上形成,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
B.因为子午道道路长且险,没有利用价值,所以汉朝廷又开通了路途最短的傥骆道。
C.《华阳国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之师进军道路可能是褒斜道。
D.陈仓道沿途多山间谷地,易行走,秦汉在此建州立县,出现了村落相连的景象。
4.请结合材料内容,从自然、人文两个角度为秦岭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 不超过30个字。
5.秦岭于华夏文明而言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结合材料加以梳理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醒头草
刘正权
“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清!”
“兰汤浴?”她微嗔,你当我贪图享受来了? 即便是,也没谁跑医馆里来消受的。怪自己选的日子不对? 又不是三月三。
①搁古时,三月三上巳节这天,官员们会亲领下属,斋戒,兰浴,更衣后隆而重之,拜天地,祭神灵,敬祖先。
她不屑这么做。人民公仆,不求医问药,谁有闲暇到医馆来!医馆里面消受,亏他想得出来!
老中医对她的微嗔报之一笑:“别一看见流泪的红蜡烛,就认定是抄袭了李商隐的那根,此一浴兰汤,与你想象的兰汤浴,只怕是大相径庭。”
果然大相径庭,此浴兰汤纯粹是治病,她对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感到好笑,浅薄了不是!
以为跟西安华清池一样,被冠以莲花汤、海棠汤的那种兰花汤。
老中医所谓的“兰汤”,不过是采用本地最为常见的醒头草配制而成。醒头草是菊科植物,因芬芳辟邪适合随身佩戴而得名,渌水河两岸遍布。她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对醒头草再熟悉不过,自己出生第三天就跟醒头草有过交集。洗三是本城的风俗,每个刚出生三天的孩子,都会用艾叶和醒头草熬的汤洗个澡,谓之醒身。
她肯定是醒身最好的孩子,读书聪明,当官有为,四十岁出头就成为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长,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本地最大的支柱产业。
她这会儿刚从会议上下来,肚子胀鼓。她吃得极少,可连续半个月的会议,到底让她的肠胃败下阵来。不用把脉,只问症状老中医就知道,她这是需要醒脾胃了。
“醒头草可不是只有醒头这一个功能的,醒身,醒头,醒脾胃!”老中医停领一下,很认真地问她,“为啥脾胃放在最后,晓得有什么讲究吗?”
她摇头,谈文旅产业发展,是她的强项,论中医理论,她是盲人骑瞎马。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盲点,哪怕在你熟悉的领域!”老中医这个感慨发得有点儿莫名,好在,他没信马由缰下去,“一个头脑身心都清醒的人,脾胃是不会胀鼓的。”
原因很简单,什么该吃进肚子,什么不该吞下喉咙,不会心里没数。
她心里这会儿是没有数的,在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五”规划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到两个关键词:原生态、传统文化。
原生态、传统文化,都是老生常谈了,有点儿新意行不!当时她只差没冷笑。
质疑她辖下文旅产业融合得不够?都得到省市两级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认证呢!
②心底的冷笑没能让代表眼里燃烧的光芒冷场……
有掌声,在代表发言时几度响起。
她的胃,就是在那时胀鼓起来的,不排除有外因的刺激。
或许是浴了兰汤,晚上,静坐灯下的她,细嗅老中医赠送的香囊,③把那个代表的发言进行了一次全面“反刍”。近几年,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旅融合”的建设模式,把文化与景区开发联系在一起,是个好的开端。但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如何作为旅游产品的灵魂真正渗透到开发理念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渗透到旅游产品与项目的开发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上升空间? 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递到鼻子下面,这香囊里有醒头草的气息,植物是不会说话的,它们用散发的气味表达自己对疾病的认知。文化同样不会说话,提升文旅融合的空间,这其中既有文化从业者对文化的认知问题,还有形成这种产业机制的体制问题。由于更多时候是政府和商业资本开发旅游产业,真正研究文化的人想要在这样的机制中参与进去,还是很难的。
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如同她最初对兰汤浴的理解,确实停留在字义上,缺乏真正的认知。
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天下万物皆同此理。
“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这种文旅宣传终究会成为过去,该醒醒了!”那个代表的话犹如当头棒喝,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怎么说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网红市长啊。
④醒头草,醒身,醒头, 醒脾胃!
草都懂得三醒,人自当能够三省。
原生态、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不就是崇尚古朴?
她想起来,那个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朴文旅项目的打造,对文化复魅工程身体力行。
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拨通那个代表的电话:“怎样更好地将文旅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我想组织一班人对这个课题做个深度调研,时间就定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参加?”
“太好了!旅游业是老百姓可以参与、可以分享到最多利益的一个产业,我一直等着的,就是您这句话。”代表很兴奋。
(原载于《金山》2023 年第4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两句话,内涵颇为丰富,“万虑清”将医身与医心关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B.“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暗含女市长对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有了前瞻性思考。
C.人大代表认为本市文旅产业“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的宣传方式缺少文化参与,已经过时。
D.老中医关于“醒头草”功能的解读,促使女市长开始自我反省并最终决定采纳人大代表的建议。
7.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运用插叙的方式,介绍了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习俗,为下文写女市长对传统节日的不屑作铺垫。
B.句子②写人大代表毫不顾及女市长的鄙薄,依然满怀激情地表达他对原生态、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C.句子③中的“反刍”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市长重新认真思考人大代表的观点。
D.句子④虽然与之前老中医介绍醒头草功能的话相同,但内涵更丰富;且独立成段,用意鲜明,发人深省。
8.小说采用双线结构,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9.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提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小说中的女市长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数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是故诛其君而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夺其财。故明王之政,犹时雨之降,降至则民悦矣。是故行施弥博,得亲弥众,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
(节选自《孔子家语·进言解》)
材料二:
明王之所贵,惟爵其实,爵其实而荣显之。不荣,则民不急列位;不显,则民不事爵;爵易得也,则民不贵上爵;列爵禄赏不道其门,则民不以死争位矣。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夫民力尽而将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矣。
人君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禄行而国贫者,有法立而乱者。此三者, 国之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请谒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民不死犯难而利禄可致也,则禄行而国贫矣。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治乱矣。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流成。
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
(节选自《商君书·错法》)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使必尽力A以规其功B功立而富贵C随之D无私E德也F故G教流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实,意为他们的实际情况,与《六国论》 “其实百倍”中的“其实”用法相同。
B.夺, 意为抢夺、掠夺,与《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的“夺”词义相同。
C.荣,意为使……荣耀,“会盟而谋弱秦”的“弱”意为使……削弱,两者用法相同。
D.致,意为得到、获得,与《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明君不需耗费大量的钱财去取悦贤士,只需用天下的爵位和俸禄就能使贤士得到尊崇和富贵。
B.材料一认为明君征伐道义废弛的国家,诛杀其君,改变其政,安抚其民,会得到更多民众的亲附。
C.材料二认为人生来就有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君主也不例外;君主明确自己的好恶是施行赏罚的根本。
D.材料二认为如果君主封赏爵位和俸禄时看重私人请托,就会导致军队实力削弱,国家贫穷,社会混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2)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
14.关于明君治国,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罢还边将
雍 陶
白须虏将[注]话边事,自失公权怨语多。
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
新鹰饱肉唯闲猎,旧剑生衣懒更磨。
百战无功身老去,羡他年少渡黄河。
[注]虏将: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边将的现状,“白须”状其年老,“失公权”意为失去了朝廷授予的职权。
B.颔联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均用廉颇的典故抒怀,但情感不尽相同。
C.颈联写边将的日常生活:无所事事,喂饱鹰隼,悠闲狩猎;宝剑生锈,懒于磨砺。
D.全诗融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语言凝练隽永,富有深意,耐人寻味。
16.本诗写出了“边将”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__大的贺信》中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中国当代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他引用《论语》中“ , ”两句勉励中国当代青年。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出了琵琶曲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写出词人于驰骋的想象中,恍然回到了宫中,看到风物依旧、人事全非,流露出极度失望之情。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小一方腐乳, 浓缩着多重蜕变。
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 ① ),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接着把黄豆磨成豆浆,再用布袋沥出豆渣,再把去渣后的豆浆放进大铁锅里煮熟。然后起锅,将满锅“琼浆玉液”舀进“花缸”。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 ② )。轻轻地舀出豆腐, 放进模框。被模框塑形的豆腐成为腐乳的雏形,这是“白坯”。给“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笼格内,让它们静心“修炼”。在适宜的条件下,曲霉慢慢进入豆腐,慢慢发力,改变豆腐的性状并生出味道。豆腐会渗出一点水分,接着长出细细的绒毛,这就是毛霉。几天之后,绒毛密密地盖满笼格。
豆腐终于完成前期发酵的“功课”, 出房, 见阳光。那时叫它什么都不对——豆腐已霉,腐乳将成未成。接下去,把整排笼格搬到一个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盘进大缸内,一层层,一圈圈,挤压也不怕。将备好的盐分层撤匀,以抑制毛霉生长;再把上百斤左右的黄酒倒进盐缸内,豆腐淹至“没顶”,让它们脱尽俗气,在酒中洗浴。这个密封腌制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月。腐乳在盐缸内服服帖帖,四方的豆腐块已软化,内里也已脱胎换骨,成为货真价实的美味。
在这段充裕的时间里,腐乳似在盐缸里举行隆重的“毕业仪式”,又像聚在一起举办“高峰论坛”。霉茵做完交班前的谢幕致辞,盐继而成为主角,掌控场面;黄酒进场调味,是重要参与者;腐乳即将炼成,少不了一场“毕业感言”,它们会诉说蜕变的过程,诉说师傅们的勤劳,也会骄傲地描述自己的滋味。
18.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B.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C.不管大家怎样劝他,他都像秋风过耳一般,根本不听。
D.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22.下面是豆腐到腐乳的发酵流程图,请根据材料内容填空。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段路,都会留下印记。但路可回头看,不可回头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C 4.示例:秦岭山水画卷,华夏文明之源。 5.①秦岭横亘东西、划分南北,华夏民族逐渐形成南北意识,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②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③秦岭孕育了隐逸文化和山水文化;
④秦岭古道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基于秦岭阻隔形成南北迥异的生活方式,张相文提出‘北岭淮水’”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第二句介绍张相文提出学说,第三句写中国南北地理、文化特点。两句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B.“南北自然地理的差异,促使……”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三段“在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可知,“南北文化”形成是因为“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而不是“南北自然地理的差异,促使”。而且“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在秦汉时期形成”也错误,根据原文“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 下游流域’”可知,此时还没有形成南北意识。
C.“秦岭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在此产生的汉文化”错误,原文第五段是说“秦岭北麓关中平原是华夏民族文化摇篮,是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偷换概念;根据“秦岭南麓的汉中是汉文化发祥地……今天的汉字、汉语、汉族都与发祥于汉中的西汉帝国有密切关系,汉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可知,汉文化产生于秦岭南麓的汉中。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所以他的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错误,由原文第七段最后一句“北宋著名画家关仝、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对华山、终南山潜心揣摩临摹,对景造意,自成一家,其作品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可知,范宽“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原因是“潜心揣摩临摹,对景造意”后“自成一家”,而非“常年居住关陕一带,以秦岭山色为对象进行创作”。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A.“沟通南北的秦岭古道在天然河谷基础上形成,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错误,由原文第八段最后一句“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道路建设蓬勃发展,改写了古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可知,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的是“现代化道路建设蓬勃发展”。
B.“因为子午道道路长且险,没有利用价值,所以汉朝廷又开通了路途最短的傥骆道”错误,原文第八段介绍四条古道时,句子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原文也没有介绍开通傥骆道的原因。
D.“秦汉在此建州立县,出现了村落相连的景象”错误,颠倒因果。根据原文“村落相连,故秦汉时期沿道路设有故道、河池、沮县三个县级建置”可知,是村落相连,“因此”建州立县。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从自然角度看,秦岭风景优美,“秦岭重峰叠嶂,河溪纵横,山中云气变幻、四季景色壮美,骊山晚照、华岳仙掌、太白积雪皆为秦岭著名景观”,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或隐居秦岭,或游历于此,写下流传千古的诸多诗篇,既有对秦岭的整体描述,也有对各山岭、山脉的吟咏,由此构成绚丽的秦岭山水文学”。
从人文角度看,“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秦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划分“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用对称的宣传标语,可以是:秦岭山水画卷,华夏文明之源。山水如诗如画,文化有北有南。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从秦岭地理意义和作用看,可以从原文第三段筛选信息:“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从秦岭历史影响看,可以在第五段筛选信息:“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秦岭南麓的汉中是汉文化发祥地……今天的汉字、汉语、汉族都与发祥于汉中的西汉帝国有密切关系,汉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
从秦岭催生的文化类型看,可以在原文第六、七段筛选信息:“孕育了相当发达的山水隐逸文化”“唐时有很多名士隐居终南山中”“秦岭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艺术”。
从秦岭交通的作用看,可以在第八、九段筛选信息:“自古以来秦岭南北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在进行。秦岭山中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交通道路的畅达,带来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
6.C 7.D 8.①一条线索是“她”看中医的过程:另一条线索是“她”对文旅产业发展理念转变的过程。②两条线索相交于“醒头草”,彼此呼应,使情节发展更明晰,结构更集中紧凑。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多角度多层面表现社会生活。④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饱满、主题更丰富深刻。 9.①善于反省,接受建议。在老中医点拨和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后能反思自己做法的不足,并接受人大代表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建议。
②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前期做文旅宣传以网红打卡带货方式为主,当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决定把文化与文旅产业相结合。
③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当机立断,利用上巳节传统节日,开展文创活动,并组织课题调研,邀请人大代表参加。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的宣传方式缺少文化参与,已经过时”错误,由原文“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这种文旅宣传终究会成为过去,该醒醒了!”可知,不是说这种方式“已经过时”,而是强调终究会成为过去,生命力不强。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写女市长对传统节日的不屑”错误,由原文“我想组织一班人对这个课题做个深度调研,时间就定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可知,应该是为下文写女市长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作铺垫。
B.“写人大代表毫不顾及女市长的鄙薄”错误,由原文“当时她只差没冷笑”“心底的冷笑”可知,这些都是女市长的心理描写,所以谈不上人大代表毫不顾及女市长的鄙薄。
C.“‘反刍’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反刍’一词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结构技巧的能力。
此题先理清两条线索是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展现等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医馆里面消受,亏他想得出来!老中医对她的微嗔报之一笑……”“此浴兰汤纯粹是治病,她对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感到好笑,浅薄了不是!”“她这会儿刚从会议上下来,肚子胀鼓。她吃得极少,可连续半个月的会议,到底让她的肠胃败下阵来。不用把脉,只问症状老中医就知道,她这是需要醒脾胃了”等信息可知,一条线索是“她”看中医的过程;
结合“她心里这会儿是没有数的,在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五’规划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到两个关键词:原生态、传统文化”“……把文化与景区开发联系在一起,是个好的开端。但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上升空间? 她若有所思,……”“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如同她最初对兰汤浴的理解,确实停留在字义上,缺乏真正的认知”等有效信息,可知,另一条线索是“她”对文旅产业发展理念转变的过程。
结合“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如同她最初对兰汤浴的理解,确实停留在字义上,缺乏真正的认知”“上升空间? 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递到鼻子下面,这香囊里有醒头草的气息”可知,两条线索相交于“醒头草”,彼此呼应,使情节发展更明晰,结构更集中紧凑,也使文章更为自然,更有可读性。
结合“她微嗔,你当我贪图享受来了? 即便是,也没谁跑医馆里来消受的。怪自己选的日子不对? 又不是三月三”可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上有些官员追求享乐。结合“‘别一看见流泪的红蜡烛,就认定是抄袭了李商隐的那根,此一浴兰汤,与你想象的兰汤浴,只怕是大相径庭。’”可知,此句富有深意,反映出社会上的一些人先入为主,只坚持己见的做法,由此可见双线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多角度多层面表现社会生活。
结合“果然大相径庭,此浴兰汤纯粹是治病,她对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感到好笑,浅薄了不是!”“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拨通那个代表的电话:‘怎样更好地将文旅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我想组织一班人对这个课题做个深度调研,时间就定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参加?’”可知,女市长由开始的坚持己见,到最后认同代表的观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饱满、立体形象,使高效发展文旅的主题更丰富深刻。
9.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题先找到刻画人物的有效信息,明确其做法和意义,分条分析概括即可。
结合“果然大相径庭,此浴兰汤纯粹是治病,她对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感到好笑,浅薄了不是!”“原因很简单,什么该吃进肚子,什么不该吞下喉咙,不会心里没数”以及“有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到两个关键词:原生态、传统文化”“……如何作为旅游产品的灵魂真正渗透到开发理念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渗透到旅游产品与项目的开发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想组织一班人对这个课题做个深度调研,时间就定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参加?’”可知,在老中医点拨和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后能反思自己做法的不足,并接受人大代表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建议。
结合“质疑她辖下文旅产业融合得不够?都得到省市两级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认证呢!”“‘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这种文旅宣传终究会成为过去,该醒醒了!’”“怎么说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网红市长啊。”以及“静坐灯下的她,细嗅老中医赠送的香囊……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旅融合’的建设模式,把文化与景区开发联系在一起,是个好的开端”“‘……我想组织一班人对这个课题做个深度调研,时间就定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参加?’”可知,前期做文旅宣传以网红打卡带货方式为主,当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决定把文化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结合“她想起来,那个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朴文旅项目的打造,对文化复魅工程身体力行。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拨通那个代表的电话:‘怎样更好地将文旅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我想组织一班人对这个课题做个深度调研,时间就定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参加?’”可知,她当机立断,利用上巳节传统节日,开展文创活动,并组织课题调研,邀请人大代表参加,能抓住时机,因地制宜,作为一市之长,有眼光,有魄力。
10.BDF 11.B 12.B 13.(1)像这样,那么天下百姓赞叹的声音自然就兴起来了,这就是所说的最美妙的音乐没有声音也能够让百姓和睦。
(2) 人之常情是喜欢爵位俸禄而讨厌刑法处罚,所以君主设置这两样来控制民众的意志,从而设立自己想要的(法度)。 14.材料一认为明王治国应该了解贤能之士,做到知人善任,量才录用。
材料二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发放俸禄和奖赏(奖赏有据,做到公正、公平)。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而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
“以规其功”做目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可在两个“功”字中间的B处断开。
“富贵随之”是主谓结构,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
“故教流成”是表示结论的句子,可在前面的F处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他们的实际情况,古今异义;/那实际上,古今异义。
句意:又知道他们的实际才能。/那实际上多到百倍。
B.错误。抢夺、掠夺;/改变。
句意:抚慰这个国家的百姓而不掠夺他们的财物。/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意志。
C.正确。使……荣耀,使动用法;/使……削弱,使动用法。
句意:依据实情授予爵位,使他们感觉到荣耀显贵了。/集会结盟,来谋求使秦国削弱的方法。
D.正确。得到、获得;/表达。
句意:民众不拼死作战而利禄爵位就能得到。/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只需用天下的爵位和俸禄”错误,根据材料一“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可知,这里是用“相应的”俸禄和爵位,所以就不必耗费大量的钱财。
C.“君主也不例外;君主明确自己的好恶是施行赏罚的根本”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可知:君主不能不了解清楚民众的爱好和厌恶的习性。民众的喜好和厌恶,是使用奖赏和刑罚的根本原因。文章强调君主不应该因自己好恶滥用赏罚。
D.“看重私人请托,就会导致”错误,根据原文“人君者先便请谒而后功力”可知,在先看重宠臣的求情请托而把有功劳的人放在后面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后面三种危害。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名誉”,赞叹的声音;“兴”,兴起;“至”,最。
(2)“好”,喜欢;“恶”,讨厌;“御”,控制。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谈论明君治国时,多次强调“知”“贤”“能”三个字,具体做法是“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知贤”就是说要知道天下所有贤良士人的名字,既知道他们的名字,又知道他们的实际才能,又知道他们的人数以及他们所住的地方;“官能”,就是任用有才能的人做官。概括讲就是了解、任用贤才,知人善任,因能而授官。
材料二在分析国家祸患的三种情况后,指出明君善用奖赏的效果“民力尽而将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提出奖赏的标准“任其力不任其德”。概括讲就是奖赏要公平,要根据民众为国家出力的情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古代圣明的国君必定知道天下所有贤良士人的名字,既知道他们的名字,又知道他们的实际才能,又知道他们的人数以及他们所住的地方,然后利用天下相应的爵位封给他们使他们得到尊崇,这就是所说的最高的礼节不谦让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利用天下相应的爵位俸禄使天下的士人得到富贵,这就是所说的最高的奖赏不耗费财物而使天下的士人高兴。像这样,那么天下百姓赞叹的声音自然就兴起来了,这就是所说的最美妙的音乐没有声音也能够让百姓和睦。所以说,‘所说的天下最仁慈的人,是能亲和天下至亲的人。所说的天下最明智的人,是能任用天下使百姓和睦的人。所说的天下最贤明的人,是能选用天下最贤良的人。’这三种最高的境界都达到了,然后可以向外征伐。因此,仁慈最重要的方面莫过于爱护百姓,智慧最重要的方面莫过于识鉴(识别)、欣赏贤才,善于执政最重要的方面莫过于任用有才能的人做官。如果拥有疆土的国君能做到这三点,那么天下的人都甘愿听他的差遣罢了。圣明君主征伐的国家,必定是礼法废弛的国家。所以要杀掉他们的国君,改变这个国家的混乱政治,抚慰这个国家的百姓而不掠夺他们的财物。因此圣明君主的贤明政治就像降下及时雨,应机而降(圣明君主攻打哪个国家,那里的)百姓就欢愉。所以,他的教化施行的范围越广博,得到亲附的民众就越多,这就叫做得胜回朝,安享太平。”
(节选自《孔子家语·进言解》)
材料二:
英明的君主所重视的,只是按照实际情况授予官爵,依据实情授予爵位,使他们感觉到荣耀显贵了。假如不荣耀,那么民众就不急于得到爵位;假如觉得不显贵,那民众就不会追求爵位;爵位容易获得,那么民众就不认为君主赐给的爵位尊贵;颁发爵位、给予俸禄奖赏不遵循正常的门路,民众就不会拼死争夺爵位了。人天生就有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所以君主能利用它治理好民众。因此君主不能不了解清楚民众的爱好和厌恶的习性。民众的喜好和厌恶,是使用奖赏和刑罚的根本原因。人之常情是喜欢爵位俸禄而讨厌刑罚,所以君主设置这两样来控制民众的意志,从而设立自己想要的(法度)。民众用尽了力,那爵位也随着得到,建立了功绩,那奖赏也跟着得到了。君主假如能让他的民众相信这一点像想念明亮的太阳和月亮一样,那军队就会天下无敌了。
君主有爵位颁发,军队的实力反而弱,有俸禄发放可国家依然贫穷,有的国家法度确立了,而社会政治还是乱了。这三种情况是国家的祸患。所以如果君主先看重宠臣的求情请托,而把有功劳的人放在后面,那爵禄颁发了,而军队就实力就削弱了。民众不拼死作战而利禄爵位就能得到,那俸禄发放了而国家却贫穷了。法令没有标准,而国家的事务一天天增多,结果是确立了而社会政治混乱了。所以英明的君主役使他的民众,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而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
像这样,就会臣子忠诚,君主英明,政绩显著而军队强大。所以凡是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根据民众为国家出力的情况加以任用,而不是根据私人恩德使用。因此,不担忧不劳累,便将功绩建立了起来。
(节选自《商君书·错法》)
15.C 16.①被免职后的失落;②不被任用的怨愤;③一生征战却功业未成的不甘;④年华逝去的慨叹。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无所事事,喂饱鹰隼,悠闲狩猎”错,颈联是说刚训练好的鹰,吃饱肉,只用来闲时打猎用,宝剑生锈,懒于磨砺,体现的是边将“失公权”后无法施展抱负的状态。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后句,“自失公权怨语多”,意为:边将失去了朝廷授予的职权,表达了边将被免职后的失落;
颔联,用汉主不会想到重用李牧,赵王还是任用老将廉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被朝廷闲置不用的怨愤之情;
颈联,意为:刚训练好的鹰,吃饱肉,只用来闲时打猎用,宝剑生锈,懒于磨砺。用新鹰闲猎,旧剑生锈,表达了不被重用的遗憾、怨恨之情;
尾联,“百战无功身老去,羡他年少渡黄河”意为:身经百战,却功业无成,此身已老,年华逝去,羡慕年轻的将领渡过黄河去守边。前句表达了一生征战却功业未成的不甘;“身老去”表达了边将对年华逝去的慨叹。
17.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弘毅”“幽”“犹”“颜”。
18.吸足了水;形成豆腐 19.“上百斤左右”改为“上百斤”或“百斤左右”;“豆腐”前加“将”;“脱尽俗气”与“在酒中洗浴”互换位置。 20.A 21.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霉菌、盐、黄酒和腐乳等物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生动形象,感染力强。②词语贴切新颖,将“谢幕致辞”“掌控场面”“毕业感言”等本用于典礼等场合的词语用于腐乳发酵场景,富有生活情趣与文学韵味。 22.①改变性状,生出滋味 ②分层撒盐 ③调味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提到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后文提到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可知语境强调变成胖子的原因,故填“吸足了水”。
第二处,前文提到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后文提到轻轻地舀出豆腐,可知语境强调已由豆浆变身为豆腐,故填“形成豆腐”。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成分赘余,“上百斤”是约数,与“左右”保留一个,可将“上百斤左右”改为“上百斤”或“百斤左右”;
二是结构混乱,“豆腐”不能做主语,“豆腐”前加“将”;
三是语序不当,“在酒中洗浴”作状语修饰“脱尽”,故“脱尽俗气”与“在酒中洗浴”互换位置。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例句中的“一般”的意思是“通常”。
A.通常;
B.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
C.一样;
D.普通、不怎么好。
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此题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
“霉茵做完交班前……”“……成为主角”“进场”“少不了一场‘毕业感言’”“它们会诉说……”“会骄傲地描述……”等处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霉菌、盐、黄酒和腐乳等物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写出了豆腐变成腐乳的全过程,生动形象,有趣易懂,感染力强,增加了可读性。
将“谢幕致辞”“掌控场面”“毕业感言”等本用于典礼等场合的词语用于腐乳发酵场景,富有生活情趣与文学韵味,词语贴切新颖,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让人印象深刻。
22.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文转换知识的掌握能力。
此题先要分层理清文段的内容,然后根据流程图的指向概括填写要点。
结合“给‘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笼格内,让它们静心‘修炼’。在适宜的条件下,曲霉慢慢进入豆腐,慢慢发力,改变豆腐的性状并生出味道”可知,目的和结果是让其发生变化,故第一空填写“改变性状,生出滋味”;
结合“把整排笼格搬到一个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盘进大缸内,一层层,一圈圈,挤压也不怕。将备好的盐分层撤匀,以抑制毛霉生长……”可知,先将其放入缸中,再撒盐,故第二空填写“分层撒盐”;
结合“黄酒进场调味,是重要参与者”可知,黄酒的作用是调味;再结合“抑制毛霉生长”可知,此层次填写用料的作用,故第三处填写“调味”。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题目给出了一段富有哲理的材料:“每一段路,都会留下印记。但路可回头看,不可回头走。”这段话引导考生对人生道路和经历进行深度思考。首先,“每一段路,都会留下印记”提示我们,无论是生活中的哪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独特的痕迹和记忆。其次,“路可回头看”鼓励我们回顾过去,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后,“不可回头走”则强调了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必须勇往直前,继续前行。
在审题时,考生需要把握这几个关键词:“路”“印记”“回头看”和“不可回头走”。这四个词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生历程、回忆与前行选择的话题。考生需要思考如何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坚守前行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如何在过去的经验中找到前行的动力。
写作时可以按照层进式结构来写,首先肯定我们走过的路会留下印记,这些印记既是我们的回忆,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可以回首望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但绝不可因为留恋过去而停滞不前。接着可以阐述“回头看”的意义,通过回顾这些印记,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过去,从中发现不足和错误,作为未来的借鉴;同时,我们也要坚信,未来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最后综合分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忘为什么出发,就能始终保持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和策略,以确保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立意:
1.铭记过往,砥砺前行。
2.过往为鉴,未来可期。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整理
一、语文基础题
高考语文答题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技巧:
1.高考语文答题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 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1、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在考试中,需特别注意答题时间。语文考试150分钟,对应150分的分值。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先按照每题的分值把握答题时间,再根据各个学生不同适当调整。基本原则是先易后难,前紧后松。
2、统览整张试卷试卷,
了解本张高考语文试卷是否有熟悉的题目或新题型,并快速浏览作文题。大部分同学在平时都会做很多模拟试卷,倘若有曾做过的题目,就会有相对轻松的心态去面对高考语文考试;如有新题型,则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因为新题型的出现打乱了答题节奏;
浏览语文作文材料,但不要深入思考,在答前面各题的时候,不经意间可能就会引发作文灵感,为正式写作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