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同学们对于试卷里面的一些难题是都很有疑惑呢?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东北三省三校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东北三省三校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不是“新闻”,实实在在是“旧闻”。张庆善指出,早在2008年《红楼梦》新校本第三次修订出版时,就已经由“曹雪芹、高鹗著”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了。张庆善认为曹雪芹其实把《红楼梦》写完了,理由是:从创作规律而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历时十年之久,不可能只写出前八十回就不再往下写了,翻来覆去只修改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现有的大量脂砚斋批语,已经透露出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曹雪芹的亲友脂砚斋、畸笏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稿子,如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曹雪芹《红楼梦》写完了,原稿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张庆善认为是《红楼梦》传阅时弄丢了。曹雪芹逝世后,畸笏叟保存残稿,更不敢轻易拿去给别人看,怕再弄丢,最终八十回后的稿子也随着畸笏叟的去世而成了永远的谜案。
在曹雪芹逝世后的二三十年里,《红楼梦》都是以八十回本在社会上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才结束了《红楼梦》以八十回本流传的时代。那么,《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从哪里来的?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多年搜寻得来的,程伟元邀请高鹗帮助修订整理,高鹗欣然答应,“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为程甲本、程乙本出版所写的序和引言。张庆善认为,高鹗只是整理者之一,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根据都不成立,而且在程伟元、高鹗刊刻程甲本以前,就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存在,高鹗也没有时间去写。
对于后四十回,有人认为主要是曹雪芹原稿的散稿,有人认为其中没有曹雪芹一个字。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也不是曹雪芹的原作,因为脂批透露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续书中一条也没有出现或完全不符合;现存后四十回的主题、创作观念也与前八十回明显不同,如在曹雪芹的原著,贾家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今本后四十回却让贾府“兰桂齐芳”等等;后四十回对人物形象有所扭曲。至于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写的,目前无法确认。张庆善指出,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新校本署名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正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是对学术的尊重与对读者的负责,是力争恢复历史真面貌,是为程伟元、高鹗正名,这是多年来红学界关于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研究成果的客观反映,并不影响学术研究和学术争鸣。
(摘编自《张庆善答问〈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为何变为“无名氏》)”
材料二:
2017年11月首届非主流红学论坛,张风波先生的一篇《从出版通例,看〈红楼梦〉出版乱象》,提出了《红楼梦》署名的混乱现象:有署名“曹雪芹著”的,有署名“曹雪芹、高鹗著”的,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的,还有署名“曹雪芹著,程伟元、高鹗整理”的。于是他提出了“作者无法考证的图书,在成为现代出版物时,如何署名”的问题。他举例说:《汉书》是由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四人完成的,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书》,只署名班固。按照出版通例,如果确定曹雪芹是《红楼梦》主要作者,完全可以不去理会续书者是谁,整理者是谁,直接标“曹雪芹著”就可以了;如果承认《红楼梦》作者还是无法确知,还是有待考证的话,《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应该付之阙如。
按照版本学通例,确认一部书的作者,主要依据是正书首页首行(版本术语称“卷端”)的题署。但所有未经整理的《红楼梦》版本,包括刊刻本和手抄本,卷端一律不题撰人姓名。如严格地按通例执行,《红楼梦》的作者署名,确实就应该付之阙如。古籍中的序跋,也包含有关信息,是判断作者的有效材料。但《红楼梦》所有版本,包括刊刻本和手抄本,所有序跋无一指明作者的名字,唯一例外是程甲本《红楼梦》的序:“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唯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人引用过,但大家只注意到“唯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几个字,却忽略了“作者相传不一”另外几个字,而这恰恰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不一”者,不止一个也;恐怕也不止两个,至少在三五个以上。但肯定地,“雪芹曹先生”不在其内。道理很简单:如果“作者相传”之一,就有曹雪芹,再印证以“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程伟元就可作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结论,这个悬案就不必由后人来破 解了。所以,“作者相传不一”,就意味着在乾隆五十六年,人们不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同时也意味着《红楼梦》作者探寻的多元性。
(摘编自欧阳健《“后胡适红学”的奇异风景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庆善以创作规律和脂砚斋批语为依据证明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但是畸笏叟保存不善致其八十回后的稿子不知所踪。
B.庚辰本中第四十二回回前批内容透露了曹雪芹《红楼梦》中钗黛的人物设定、回目一百二十、批注者先行已阅诸信息。
C.张风波撰文指出,当今《红楼梦》署名现象混乱,但无论哪种署名都提到了曹雪芹,据此,他认为直接署“曹雪芹”即可。
D.欧阳健认为依据程甲本《红楼梦》序判定作者时,“作者相传不一”比“唯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更重要更关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新校本第三次修订版的署名显示,该出版社已经不认可高鹗是《红楼梦》作者之一的观点。
B.张庆善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程伟元搜寻、高鹗帮助修订整理的,这是基于他认为程、高的序和引言是可靠的这一前提。
C.依据出版通例,虽然《汉书》由四人完成,但中华书局的版本作者只署名班固,这说明已经确定了班固是《汉书》的主要作者。
D.张风波是在非主流红学论坛上提出的《红楼梦》署名乱象问题,据此可知,他的观点不是主流观点,因而也就不具有权威性。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作者以仿词“旧闻”对标“新闻”,用以说明《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由来已久。
B.材料一第一段和材料二第二段都提及了曹雪芹增删修改过《红楼梦》,但是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C.材料一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旨在证明今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署名为无名氏的正确性。
D.材料二中,对程伟元的序,作者抓住“不一”二字加以分析,然后亮明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4.材料一的结尾运用了多个“是”字及“正是”“这是”,请简析其作用。(4分)
5.关于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署名问题,张庆善与欧阳健各有怎样的观点?他们是如何自圆其说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江州寻陶潜
钱红莉
我心里只有陶潜。
别人在陶潜的田园诗里读出了闲适恬淡,我读出的唯有困苦忧惧——年岁愈长,愈甚。
终于来到柴桑,是陶渊明纪念馆。解说大姐一身紫丝绒,脸盘丰盈,正大仙容的气质。她大约不知眼前这班人皆操持文学这一行当,且大方自信地引领我们进进出出。
我像个游魂漠漠然四处晃荡。院中翠竹修篁,洒下浓荫一地。荷池干涸,莲蓬枯如青铜。秋风羽羽,阴影处颇有寒意。最后一爿小屋内,玻璃长柜里陈列一帧陶潜山居图卷,大姐热情招呼众人来看。她指这里,复指那里,仿佛我们手持《辋川集》去终南山寻访王维遗踪那么珍重。末了,进入忘我之境的她,滔滔迭迭大段背诵《归去来兮辞》,抑扬顿挫,有音韵之美,令独自面墙而立审视陶潜一生行旅图的我忽然哽咽,泪水大颗大颗往下滚……慌忙摸出墨镜,狼狈而窘迫,仿佛听闻别人的讥讽:这人莫非有病,室内戴墨镜?此时此刻,我似与他心意相通,体恤着他精神上的困苦、愤激。这首词赋,也是他的精神自况,千年之后的我们来读它,也是温习着他清洁的人格。故欧阳修才要说,《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唯一文章。诗赋文章向来是一个人的灵魂自传,映照出的,正是他的心性、骨骼。
一直觉得,陶潜是天下文人中第一等真人,他守住了知识分子的个体尊严——岂止不折腰?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惝然自若,你看《归去来兮辞》小序写得何等坦诚: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如此磊落坦荡,却无寒酸相,彻底超脱于主流俗世之外,大多文人,一贯擅长半遮半掩,早早丢失掉安身立命的“趋真”精神。现实里,我给予一个人最坏的评价,无非是——文假,人更假。
时间之河顺流而下,一路至晋、隋、唐,到宋,有了一个苏轼,一贬再贬,何等困苦受辱,怎么就不曾崩溃过?他谪居黄州时,便早早找到了精神支柱陶潜啊。苏轼生命中的这一段,虽说早前于史料中厘清过脉络,但直至真正伫立江畔眺望对岸黄冈,我方才恍然有悟:黄州、江州两地何等之近!黄州当地政府也曾辟了一片东坡荒地给苏轼,让他自耕自食。东游西逛排遣苦闷的苏轼,日日饮酒迟归,时不时乘扁舟一叶,过江到访庐山东林寺、西林寺,而此地正是陶潜故乡,苏轼一下抓住了灵魂知音。
日后,为了向这位东晋第一人致敬,他自黄州、惠州、儋州,一路书写“和陶诗”不辍。
或许,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正是为陶潜精神所滋养着的。《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宇宙观,不正呼应着《归去来兮辞》中天地自然的和谐吗?二人性情迥异,陶潜的困苦皆藏于诗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见,苏轼外露些,但两人终究殊途同归了,皆走向了“怀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向内求索。
一个文人岂能种好地?难免窘迫,内外交困。但看他的田园诗中丝毫不见怨尤,孜孜白描天地自然之美。偶尔的一次低落情绪,见《乞食》诗。长期营养不良的他,大约罹患低血糖症吧。一日饿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门。人一看是大诗人,欣然开门纳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怅惘一声,我不能像韩信那样报答一饭之恩了。
何等自责啊。
世间官场,只要肯弯腰,周旋之,钻营之,何愁不可腾达飞黄?岂止报答不了陌生人一饭之恩,甚或妻儿,也不会跟着受苦。你说一个人为了不违逆自己心性,执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瘾,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
高蹈出尘之余,该有多少困顿挣扎?一个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疮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失败,正是他的勋章。
中国的诗歌史,三篇辞赋不能绕过去。屈原的《楚辞》,愤慨激烈。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转为冲淡平和。苏轼的《赤壁赋》,彻底明心通透。这三人的诗文内核中,有一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知识分子的温暖心肠,以及不曾折曲的气节。近年,我读鲁迅古体诗,也读出了屈陶苏的影子。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陶渊明纪念馆“四处晃荡”时,作者探寻遗迹,渴望走近陶潜,院中景物的凉意与其内心的“漠漠然”相契合。
B.解说大姐的着装、气质与陶潜纪念馆似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让我激动得泪流满面。
C.精神的困苦愤激和人格的清洁都在《归去来兮辞》中得以体现,作者借欧阳修的评价来表达对陶潜的钦佩之情。
D.《江州寻陶潜》从陶渊明纪念馆“寻”起,又“寻”及陶潜的文学作品、仕宦遭际、生活处境和他内在的精神思想。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我的心里只有陶潜”,简约之中表达出的作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正是文章的情感主线。
B.文中两处画线句都使用了比喻,前句表现讲解大姐的热情投入,后句表达作者对陶潜的高度赞美。
C.作者在文中将陶潜和大多数文人对比,也与鲁迅类比,都是为了深入透彻地探究陶潜的精神世界。
D.本文综合采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历史与文学、理性与感性巧妙地结合。
8.作者在陶潜的作品里读出了哪些“困苦忧惧”?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9.本文着重写作者在江州寻访陶潜,却为何用大量篇幅写苏轼?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秦州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昪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
(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
材料二: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②,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说将·将材》)
【注】①驻:同“驻扎”;割,zhā。②疆埸:指战场;埸,yì。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兵马C衰耗D常乞纳土E秦州F前后帅臣G皆以难守H不许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指筑城,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城”词义和用法相同。
B.微知,指暗中打探得知情况,其中的“微”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不同。
C.苟免,指苟且免于损害。临事不苟且偷生,不为了利益而屈服,这样的将帅可谓坚守道义。
D.殿,指最后。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古代撤军时常安排轻骑兵殿后保护主力不受到追击。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玮守秦州时,非常善于搞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扼守险要的文盈关,以寡御众。
B.范翔守秦州时,同意张遵率部归附朝廷,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扩大朝廷领土。
C.在张昪守秦州时,刘涣、郭恩率军攻破阻挡在文盈关与古渭州间的蕃人城池,清除了障碍。
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一名优秀的步将需要武艺高强,气势超群,能巩固疆埸。
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
(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4.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法惠寺横翠阁(节选)
苏轼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月流逝,归期渺无,作者用春比秋悲的说法,将思乡愁绪展现得更为浓烈。
B.三四句紧承思乡之情,怀念过往,回忆起在家乡泛舟平湖、观览群山的情景。
C.由“平湖”思及“濯锦”、由“横翠”忆及“峨眉”,联想自然,对仗工整,圆转流动。
D.诗中暗用了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和“独自莫凭栏”等词句,反其意而用之。
16.最后四句,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月”为核心营造出空灵曼妙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寄寓了离人情怀和月洒江林的寥落。
(2)《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文人墨客也留下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表达各自的情怀,如李白的“____________”,陶渊明的“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公信力建设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成效的综合指标之一,也是媒体的品牌形象和无形资产。公信力的建设对于新型主流媒体提升其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新闻舆论发展的保障。
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公信力的确立。过去,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主流媒体占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但在智能传播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_。对于媒体而言,具有社会公信力代表其得到社会认可,拥有广泛的受众是其获得核心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基础。
另一方面,公信力建设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型主流媒体是重大信息发布、思想文化宣传、社会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控室,自诞生起就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任务。然而,“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取得成功,良好的声誉都是至关重要的”,媒体声誉管理就是对媒体的行为进行管理,用实际举措塑造让公众满意的良好形象,从而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媒体声誉与公信力______,都以获得用户信任为导向,公信力建设是媒体声誉管理的要求和保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但并不是说失眠了, ① 。只是当失眠引起的症状维持两周以上,且一定程度影响到白天的社交活动时,可以称之为“失眠症”。所以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眠就给自己扣上“失眠症”,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紧张过度,这样更会导致晚上睡不好。
睡眠质量一般涉及睡眠分期,即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也称“深睡眠”和“浅睡眠”。如果深睡眠不足,人一觉醒来依然会浑身乏力、无精打采,睡的时间再长也觉得疲惫不堪,对健康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人睡眠时间足够,但睡眠质量不好,例如浅睡眠时长占比大、频繁做梦、睡眠期间打鼾,或是熬夜、晚起等, ② 。
青年人深度睡眠时间通常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25%,如果一晚上睡8小时,大约会经历4—5次深度睡眠,深度睡眠时间约2小时。老年人睡眠时间通常更短,深度睡眠占比也在减少。所以,并不是说睡眠时间长就说明睡得好, ③ 。不能把睡眠时间长短作为睡眠质量是否好的判断标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线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尤其是在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
B.曹雪芹之大痛深悲,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
C.周人对前代之舞“分乐而序之”,根据祭祀对象适配不同乐舞来巩固阶级。
D.蟋蟀的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也就是它们的“发音镜”。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人类从未停止过模仿,人模仿动物发明了飞机、潜水艇、雷达等先进的机械设备,人模仿人却也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今出现的AI机器人可以说是在用机器模仿人。
②近日,北京一所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位经常“咬笔头”的学生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然而,让老师没想到的是,这篇作文原来是他借助AI改写鲁迅文章而成的。
③机器的思考是编程形成的,而人类的思考靠的是自主意识。——艾伦·图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东北三省三校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汇总
1.D【解析】A“畸笏叟保存不善致使”不对,B“回目一百二十”不对,C“他认为直接署‘曹雪芹著’即可”无中生有。
2.D【解析】“不具权威性”不对。
3.C【解析】“假设论证”不对。
4.【参考答案】①“正是”,加重语气,表示对人民出版社新署名的认可和肯定②“是”字连用,构成排比,从不同方面对人民出版社新署名加以肯定和高度赞扬③“这是”开启另一角度,从红学界或学术界角度指明人民出版社新署名意义非凡。
5.【参考答案】①张庆善认同“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这个署名,而欧阳健按照版本学通例,认为作者署名应该付之阙如。②张庆善:证明曹雪芹著毕《红楼梦》,但八十回后丢失;程伟元搜集后四十回,但非曹本(脂批为证,多有不同);高鹗整理后四十回(应程邀请帮忙;高写后四十回的根据不成立;高没时间写);后四十回作者目前无法确认。
③欧阳健:依据版本学通例,若根据正书首页卷端题署确认作者,则所有未经整理的《红楼梦》版本署名应该付之阙如;古籍中的序跋里的相关信息可有效判定作者,但《红楼梦》所有版本的所有序跋无一指明作者;唯一例外是程甲本程伟元的序,但其又恰恰证明作者“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每点2分)
6.B【解析】让作者“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主要是陶潜作品内容和陶潜的思想精神。
7.B【解析】第一处划线句不是比喻,是类比。
8.【参考答案】①经济生活的窘迫艰难。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文中读出他生活的艰难困苦,在他的诗句中看出不善耕种而有的窘迫交困。②内心精神的困顿挣扎。世俗官场中的失败与不折不曲、守住名节的艰难;想要超脱世俗“不违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困苦。(每点2分)
9.【参考答案】①借写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写出陶潜冲淡平和的精神。②借苏轼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写陶潜的困苦藏于诗文肌理之中。③借苏轼的《赤壁赋》写出了由屈原到陶潜一脉相承、向内求索的诗文内核。(答“衬托”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
10.BDF
11.A【解析】“发兵城其地”中的“城”是动词,筑城;“金城千里”中的“城”是名词,城郭、城墙。
12.B【解析】范翔派兵筑城,然后命知州刘渔到城中办公。
13.(1)而秦州缺粮就要出高价买粮,从此秦州开始困窘。(2)身居高位但不骄慢,功绩卓著但不自恃,贤德高尚而能居于人下,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
14.①所带兵寡,扼守要害,可谓智将;②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可谓猛将;③关之左右皆为蕃俗,结以恩信,可谓仁将;④兵力不足,不贪图开疆拓土,确保边疆稳定,兵少而用足,粮草以自给。(能归纳3点,言之成理即可)
15.B【解析】三四句是虚实结合,“平湖”“横翠”为眼前所见,是实写;“濯锦”“峨眉”,为家乡之景,为虚写。
16.【参考答案】①诗人的情感由悲叹转为旷达、洒脱。②“百年”两句感慨人事代谢、岁月沧桑变迁。诗人由百年兴废推“草莽”与“池台”的转化。③“游人”两句,诗人自信多年后一定会有人因寻诗人的游踪而到吴山来。
17.【参考答案】
(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会须一饮三百杯 引壶觞以自酌……
18.【参考答案】不计其数息息相关
19.【参考答案】新型主流媒体是重大信息发布的主渠道,是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是社会舆论的主控室。
20.【参考答案】①就是患上“失眠症”了 ②对健康同样有害 ③睡眠时间短就表示睡得不好
21.D【解析】A强调,B特殊含义,C引用,D特定称谓
22.【参考答案】所以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眠就给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紧张,这样更会导致晚上睡不好。
23.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曹玮驻守秦州,在秦州之西,设文盈关。关隘设在最要害的地方;关隘的左右,都是外族人居住,曹玮用恩德信义结交他们,这些外族人都能为他所用,所以秦州每年用兵,只把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卫的区域少,州兵虽然少但用度充足,所需粮草可以自给自足。从此以后的将军官员遵守他的老规矩,不改变,不增加。文盈以西九十里,有个名为张小哥的部族,也称张遵。过去与邻近的部族有仇怨,并且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足,多次请求归附秦州,而秦州的前后几任将军和官员都因为当地难驻守而没有答应。等到范翔担任陕州转运使,暂时代理掌管秦州,就答应了张遵的请求,调集军队在他们所在之地筑城,建在古渭州。城建成后,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多户都住在城中,范翔也亲自到那里犒劳他的部族。与张遵有仇的蕃人约定出兵截杀刘渔、范翔等人,范翔等人暗中得知他们的计谋,犒赏当天,晚上就回到文盈关。第二天,蕃人起兵,没有抓到范翔,于是在半路筑城,截杀过往的商贾及修城士兵民工一共五六十人。道路断绝,贼兵守在文盈关与新城之间,向新城运送粮食的道路断绝,城中没有食物。朝廷派张昪管理秦州,刘涣、郭恩率领军队苦战,攻陷贼人在中路所建造的城。朝廷还是不能放弃古渭,只是不再设置州,设置寨主、监酒二个职位,每季度轮换一人带兵驻守,张氏世袭蕃巡检之职。但是从文盈到古渭九十里,中间只通一条路,路旁就是界濠。秦州每年运送钱粮供给古渭,而秦州缺粮就要出高价买粮,从此秦州开始困窘。张氏既然与蕃族不和,联合秦州的军队,一天天地向秦州靠近驻扎,如果秦州与他共患难,对于张氏部族有利,而对于秦州确实没有什么好处。
文本二
将帅的才干,可以分为九种类型:用自己的德行引导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知道部下饥寒,明察他们的辛劳疾苦,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仁将。临事能不苟且而免于损害,不被利益所屈服,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义将。身份高贵但不骄横,打了胜仗又不自恃功劳,贤德而能谦逊待人,性情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这样的将帅被称作礼将。作战变化莫测,行动处置变化多端,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出奇制胜,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智将。对有功之人以重赏,对有过之人以重罚,奖赏不拖延,惩罚不区分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信将。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概能胜过千夫,长于掌控战场的局势,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步将。能攀高山,走险地,骑射如飞,进攻时身先士卒,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殿后,这样的将帅被称作骑将。气盖三军,蔑视强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被称作猛将。遇见贤人好像自己觉得比不上,从谏如流,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大将。
孩子二模成绩猛烈下降怎么办
一、制定新的学习计划,一方面是对自己知识库的复盘,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学习习惯的复盘,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发挥更多的优势,并且要把握住更多的分数。
二、复习一遍知识,在自己犯错或者不懂的地方再认真复习一遍,并且掌握更多的内容,然后把二模的试卷再做一次,加深印象。
三、遇到不懂得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已经进入二模了,自然要懂得如何把握知识点,并且遇到知识盲区的时候,还要主动向老师或者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请教,努力提升。
四、找好朋友倾诉一下。二模考的不好的时候,还可以找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一下,把心里面的不舒服都说出来。并且和自己的好朋友分析一下自己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别人有时候比自己更能够看懂自己。
五、保持信心,一次考得不好,不代表自己的成绩差,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二模考的不好,也不要心灰意冷,要继续保持信心。自信也可以让自己发现优势,不会消沉。
怎么提高高考二模成绩
1、高三学生要深入分析模考试卷。
看看二模考试成绩差,是差在哪?同学们分析模考试卷的时候,要找出薄弱题型。在这里,高三学生要注意,薄弱题型不仅包括考试中做错的题,还包括蒙对的题。把薄弱题型找出来,然后通过专项训练的方式针对性的攻克。
2、二模考试后,高三学生要做好反思总结。
尤其是模考成绩差的学生,更要重视这件事。反思可以找出学习当中的不足,可以发现白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每天晚上的时候,高三学生除了做好反思以外,还要做总结。总结每天的收获,每天收获一点点,高考的时候就能看见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