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就业作为双一流建设评价重要依据

| 泽璇

把就业作为双一流建设评价重要依据

11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通知》同时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

探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格评价,建立部、省两级就业工作合格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全国就业工作优秀经验宣传推广,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院系领导落实责任、各部门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协调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就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确保安全稳定。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适时牵头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教育部将省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其实施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

《通知》还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各项指标要求,并报教育部备案。各高校要配齐配强就业指导人员,鼓励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组织开展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全员培训,加大资源供给和培训保障力度。

持续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总结宣传,推出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各地各高校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国家就业创业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学科和专业的区别

学科是按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的知识体系,专业是按社会应用的逻辑组织的知识。我国高等教育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专业则有几百个,很多高校甚至可以自设专业,一个专业可能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

选择专业的注意事项

第一个方面就是个人的兴趣。在你了解的一些专业的特点以及所有要上的课程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人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样的专业,只要自己的感兴趣的说实话学习起来就会特别特别的容易。

但是如果你没有兴趣,在心里你会本能的就会抵制它,毕竟是自己将来要靠它吃饭的东西,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

第二个方面就是根据社会的一些需求。比如今年疫情的影响之下,我个人觉得国家一定会对医学人才的储备这一块做出相应的调整的,因为在疫情的时候,说实话出现了很多人手不够的情况,所以说医学方面的专业可以做一些参考。

但是医学相对于别的专业付出的是要比较多的,比如本科一般是四年,但是医学类的是需要五年的时间,这就要针对个人的情况在做出判断的。

大学本科专业划分标准

本科专业分为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并确定了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特设专业主要是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

涉及国家安全、特殊行业的专业由国家控制布点,称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在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中,有的社会需求相对较少,因此需控制招生规模,比如公安学类专业、宗教学专业;有的则是开设高校太多,供大于求,因此需控制招生规模,比如法学、金融学、会计学专业。

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应用学科:是高等学校以解决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所开展的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学科。

2、基础学科:是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的学科,一般多为传统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学等。

倾向性不同

1、应用学科:应用性、应用型。

2、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研究目的是获取被研究主体全面的知识和理解而不是去研究该主体的实际应用。

16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