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叫响全国

| 泽慧

天津: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叫响全国

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了天津市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经验。

荆洪阳表示,天津市持续创新制度设计,先后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区和“示范区升级版”,成功打造海河教育园职教示范窗口,形成行业办学、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继协同等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市,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在持续完善职教体系方面,天津市设立了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建立完整的中高本硕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中高职系统化培养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海鸥现代学徒制”改革模式叫响全国。

持续强化内涵建设方面,天津市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以赛促学促教,连续十二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获得国家首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支撑产业引育,推动“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聚集,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坚持以用立业,成立28个职教集团,率先推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高职专业对接全市主导产业占比98.87%,年社会培训30万人次。五是持续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首创并率先建成21个鲁班工坊,全面完成部署的非洲鲁班工坊建设任务。以职教帮扶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天津经验”,为中西部地区19省市培训万余名师资。

“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将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荆洪阳说。

教育部: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有关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会上表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

陈子季提到,《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判断,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意见》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对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

二是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坚持系统思维,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三是职业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意见》立足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两个场域谋划部署职业教育发展。一方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另一方面,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使我国职业教育从“单向引进借鉴”走向“双向共建共享”,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四是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二者不是平行更不是对立的。《意见》在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不同”走向“协同”,各种教育类型优势互补、交叉融合,都服从、服务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共同目标,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伟大事业。

五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一项集成工程,核心力量是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核心目标是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办学格局的转变。《意见》从办学形式和内容上作出新部署,鼓励支持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

怎样正确积极的看待高职院校

自身分数情况,积极选报。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的录取工作是分开进行的,且安排在第三批次之后进行。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是考生报考志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考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选报高职院校志愿。

许多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改造和建设,使高职学院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实训基地和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

而许多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在满足考生继续学习深造愿望的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比较好的。

怎样填报高职院校志愿

第一个,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之前,要对今年自己的高考成绩排名进行了解。按照成绩排名位次,参考各个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以及对应考生排名位次,选择能够填报的高校进行志愿填报。例如某所高校连续多年在本地录取分数线比三本高,去年甚至超过了一本线,那么今年超过二本线也是正常的。

第二个,要依据稳一稳,冲一冲,保一保的思路选择学校。不能全部填报同一个层次的院校,要选好保底院校。高职高专批次的招生院校非常多,全国有超过600所,湖北计划招生人数超过十五万。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间距不小,区间甚至超过两百分。

第三个,对自己填报的院校进行了解。了解一下院校的办学地点以及办学条件,还有特色专业和收费状况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以及专业进行志愿填报。还要了解学校的录取规则,了解学校对考生身体条件以及单科成绩,还有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要填报受到限制的院校以及专业。

第四个,合理搭配院校和专业,避开掉档的风险。

高职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差异

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从类型上看,专科层次教育可分为高职教育和学科教育两种不同类型。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有大学学历。

大学教育多为学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虽然强调理论学习,但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学生毕业时会遇到理论不如本科生、应用能力不如中专的尴尬局面。因此,高校正逐步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并将在未来实现一体化。

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专、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等名校今年已被列入高职教育计划。从去年开始,大专生实行省管,高职教育的管理权下放给省政府。从2003年开始的毕业生将不再获得国家统一的毕业证书和派遣证书。

专科学校分为普通专科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普通专科第四批录取,高职专科第五批录取。高职院校可通过自学考试、统一考试、院转校等渠道升格为本科。

1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