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排名第一满分直博清华
学院排名第一满分直博清华
“大学生活有着无限可能,迈出‘舒适圈’去结识更精彩的自己,不断臻于人生的最佳答案。”这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9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李瑷蔚,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总结。
大学期间,李瑷蔚前三学年学分绩点为4.206分,必修课加权得分为92.078分,80%的必修课程得分达90分及以上,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评省“三好学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她以学院排名第一(综合得分100分)的成绩直博至清华大学地学系。
2020年暑假,李瑷蔚第一次来到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此时沿河县正经历着暴雨洪涝灾害,导致了大量空心李滞销。“看到这样的场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心里想着我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李瑷蔚说,她立刻和小伙伴们踏山路、访农户、进果园,发放了千余份问卷,采访了百余户农户,发现了空心李滞销有渠道难、源头难、后继难的“三难”问题。
受电商直播经济热潮的启发,李瑷蔚敏感意识到,这或许是帮助空心李打通滞销的一个捷径。她立马和团队决定开始搭台筹备直播,不久后“为李打Call,邀你扶贫”的直播活动正式开播。“空心李是我直播的第一个产品,第一次在聚光灯下,第一次在直播镜头面前,很激动、也很紧张。”李瑷蔚说,为了达到最好的直播效果,她和小伙伴们分别向观众介绍了空心李的历史背景、生长过程等,还设置了“云上试吃”等环节扩大直播的知名度,累计销售额达89万元。
“从我来吆喝,到教农民吆喝,再到给农民平台让他们自己吆喝。”半年的时间里,李瑷蔚及团队在一次次实践中升级帮扶模式,因此,他们团队也被评为“江苏省三下乡重点实践团队”。
帮助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李瑷蔚也不忘自己家乡。家乡镇江句容的葡萄等优质的水果物美价廉,但销售一直不是很理想。2021年暑假,李瑷蔚和青年果农一起在“团团直播间”开展了战疫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小时候和家人来丁庄葡萄园采摘葡萄,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没想到十年后,居然有幸坐在镜头前和全国的消费者介绍它
在青春赛道,勇做创新创业弄潮儿
“双创之行,有我同行”,李瑷蔚作为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项目的答辩人和主要负责人,前后完成了40余场比赛和专家评审,参赛项目还作为优秀遴选项目亮相江苏“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互联网+”大赛是李瑷蔚逐梦竞赛的第一站,在双创竞赛的不断探索中,她也相继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铜奖、“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银奖等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余项。“我会在先做好学业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压缩一部分娱乐时间,来进行准备相关的比赛。也会争取在暑假和寒假赶KPI,不浪费假期的宝贵时光。”李瑷蔚说。
大学期间,李瑷蔚还担任了校团委兼职副书记、校学生会执行主席等,在聚焦思想引领、加强组织建设、营造优良学风等多个方面服务广大同学,任期内举办各类活动30余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李瑷蔚说,作为学生骨干,自己也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升。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了省第十六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并入选省第四期先锋骨干计划。
“人生在世需要不懈的努力,哪怕每次仅仅迈出半步,一步,长久积累,也能走出一片广阔天地。”李瑷蔚表示,大学就是满怀热情,不断跋涉和攀岩的阶段,无限风光在险峰。
用科研特长绘制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今年我们帮他们卖出了滞销的空心李,明年如果又滞销该怎么办?”李瑷蔚说,团队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当地异常气候发生频率较高,导致了空心李果品成熟时间受到波动,故而果品常因错过销售高峰滞销。为此,李瑷蔚结合专业特长开展了《关于贵州省空心李种植的GIS区域评估研究》,依据温度、水分等环境要素综合分析,从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进而给出种植建议。
在此基础上,李瑷蔚又开始思考,或许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一些薄弱地区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导致经济相对落后。“于是,我将想法整理汇总,查阅了文献资料,并带着点子找到了我的老师姜彤教授。”李瑷蔚说,姜老师对此十分重视,邀请了多位专家老师一起讨论,商讨可行方案。在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李瑷蔚组建了一支本科生科研团队——北辰小分队,开展题为《后脱贫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核心区气象灾害返贫
“从零开始一步步探索科研的奥秘,几年的科研之旅为我们开启了科研兴趣的大门。”李瑷蔚表示,她常常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和同伴聚在北辰楼的会议室里,探讨更好的气象灾害评估指标或选择更好的模式进行模拟。几年的努力,成果累累。除了对《后脱贫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核心区气象灾害返贫风险识别》后续科研工作的推进和研究,目前李瑷蔚已经发表学术论文4篇,软件著作权2项,并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等地学高水平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地理人,既能跋山涉川,进行资源勘察和数据采集,亦能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参与智慧城乡建设,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李瑷蔚说,未来,将继续明志笃行,潜心科学研究,努力铸就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第四轮学科评估王牌专业
本轮学科评估,清华大学共有54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有37个。其中21个学科获得A+评价、8个学科获得A评价,8个学科获得A-评价。
纵观我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工学学科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共有20个学科获得A类评价,其中14个学科获评A+,在工科领域继续领跑全国高校。特别是建筑、能源、信息、材料、环境等传统优势工科态势良好,其中建筑学院3个一级学科均获得A+评价。
理学学科中,化学和生物学获评A+、数学和物理学获评A,数理化生四大理学基础性学科较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了明显提升,生态学、统计学等新建学科发展势头良好,理学学科整体水平跻身国内高校领先前列。
人文社科管理及艺术类学科,我校13个学科获得A类评价,其中5个学科获评A+,较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了长足的进步。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3个学科参评、全部获评A+,管理类学科水平居全国高校首位。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两个学科获评A+,法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等学科跻身A类学科。
清华大学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中国史、物理学、世界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八大景点介绍
1、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2、荷塘夜色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所述的引人入胜的景色在近春园一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感于世变,夜不成寐,夤夜走出家门到这一带散步,以其精妙的构思和生花之笔写下名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3、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在大礼堂大草坪的东南方,属于德国古典风格,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1925年,学校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
4、近春园
近春园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园的前身是康熙是“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
5、自清亭
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1978年改名“自清亭”以纪念朱自清先生。朱自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学家。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至今脍炙人口。因自清亭设于此地,很多人误以为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即亦源于此地,其实不然。《荷塘月色》的“原址是在近春园环池的西北隅。现在近春园东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
6、二校门
二校门是第二个学校大门的简称,特指清华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二校门是为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
7、清华大学大礼堂
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与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合称“四大建筑”。大礼堂位于大草坪的正北端,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
8、清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由新馆和旧馆组成。旧馆始建于1916年4月,建成于1919年3月。新馆又叫逸夫馆,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清华大学关肇业院士设计。新馆与旧馆风格基本一致,浑然一体,又不失自身的时代感,新老图书馆一起成为校园中心区较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