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作品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作品赏析
苏轼是有宋一代文学大家,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到达了高峰,其中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更是在文学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他的游记中,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常常是结合得水乳交融。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那里,我要向大家介绍是苏轼的著名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完美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能够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气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好处,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能够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中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关键点有二。其一,初步领略苏轼的人生观。俗话说:知人论世,读文章又何尝不是?只有大致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背景,才更能深入地去把握他的作品。苏轼的人生观,正如前所言。其二,写文章贵在精炼。这不是说要盲目地删减字数,而是要注重文字的内涵。福楼拜说过,写文章时,能恰当表现一种意思的只有一个词,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把那个词找出来。我们看苏轼的文章,都是以辞达为准则,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些都是同学们应当加以学习的。
《记承天寺夜游》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记承天寺夜游》慨然长叹是闲人超然物外苦作乐
空有报国之志,空有满腹才华,却被臵于黄州团练副使这样的闲职!苏轼自许是闲人。这闲人的背后拥有太多太复杂的感情。既有愤懑,也有自嘲,当然也有无奈和悲哀!在苦苦探索中,苏轼始终找不到解决现实和理想冲突的突破口,只能吟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和悲哀!
但在这种种的情感后面还始终透露着一种坚强和洒脱!痛苦与磨难对于智慧者而言也是一种磨练。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劫后余生、经历了反反复复的贬谪、经历了黄州城几年的冷落,经过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苏轼的心已经变得格外的坚强。以前沧海难为水,太多的磨练使苏轼逐渐淡漠了功名,走向成熟;也因此变得更加洒脱!纵是在黄州这样寒冷的月夜,苏轼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在常人看来但是是一轮最普通的山月,但在苏轼的眼里却也写满了情趣!即使解衣欲睡,也要欣然起行!――他要在这样艰苦的生活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应对命运的不公,应对再三的挫折,苏轼昂起了头,潇洒地闲看月色月影!
这就是苏轼!一个命运坎坷。却又心忧天下的苏轼!一个满腹经纶,却不能言表的苏轼!一个饱经沧桑,却依然洒脱的苏轼!黄州承天寺上的那轮明月啊,写满了他不尽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