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春季高考语文的出题人出题的目的大多是验证考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少是刻意制造反差、陷阱和争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季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季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
(古义:礼物。今义:货币)物
7.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9.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11.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2.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3.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5.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6.婚姻: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7.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8.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9.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20.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1.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略)
22.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3.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4.细说: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春季高考必看知识点语文
写作手法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梳理
《庄暴见孟子》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王语(yù)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ù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见于王(另一天,过了几天以后)
4、直……耳: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罢了)
5、蹙頞(cù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紧额头,指愁眉不展)
6、无他: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没有别的原因)
二、通假字
1.可得闻与(与通"欤")
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
三、词类活用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作动,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钟、鼓、管、籥:名作动,敲钟、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见于王。(被动句)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短语后置)
3.他日,见于王。(省略句,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大王你那样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独自一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译: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件事吗?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介绍
1.重视历年高考真题的梳理,尤其是文学类作品阅读(小说、散文)的主观题。最后阶段突出对高考语文真题的研读,将近五六年高考原题中小说阅读部分的问答题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出每种问题的分析角度、作答要点,并能够熟练的迁移运用,针对个人薄弱加以训练。
2.注重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古诗的知识积累,有重点的加强名句默写练习。可以将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再认真背一背、记一记,重点实词意义的理解、典故的含义、特殊句式的辨析、基本的文化常识积累,这些知识能力都是会在高考试题中体现的。
3.熟悉语文不同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加强审题和列提纲的练习,提升快速构文的能力。临近高考,写语文作水平很难在短时间有大的提升,但审题准确、结构清晰还是会让作文水平有个稳定的发挥。建议考生,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多加强一些作文审题和写提纲的练习。
高考语文应该怎样复习
1、上课时间不多想
高考语文复习后期,很多同学已经不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进行各门功课的复习了,但如果你的语文是薄弱环节,如果要想考出好成绩,上课就还是得跟着老师走。老师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带了这么多年的毕业班,怎么着都是比我们更有经验,也更有方向的。切不可在此时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胡乱复习。
2、课后阅读不可少
关于语文课后阅读,虽说现在已经要高考了,但我觉得还是不能丢掉。这也是我自己唯一喜欢语文的部分,时常看看课外书,读读报,到了考试写语文作文的时候,肚子里也有了可以些的材料,不然还真的拿试卷上的那些试题来做素材。
3、玩的时间看新闻
高考语文复习阶段就别想着玩了。每当想玩的时候就去看看新闻节目,看看社会上的现实,多多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并且,了解的新闻也能够成为语文作文的素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