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考重点知识点

| 倩愉

高考地理要注意答题的严谨性,地理高考的答题是有要求的,要求条理清晰,文字准确,逻辑严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必考重点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重点知识点

一、气压带性质和风带风向与气候特点

低气压带负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二、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

1、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第一,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中午太阳高度不同,第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第三,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2、热力环流原理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再间接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变化,从而引发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三、水循环的主要类型、主要环节、地理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4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重力能。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3种主要环节有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而径流分为地表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第1个是是联系四大圈层在他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第二是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第三更新陆地水资源。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1、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

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2、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C。

3、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5、埃圾

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 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过去,长绒棉一直是埃及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集锦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

(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

(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

(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高考地理怎么提高成绩

1、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地理参考资料做范本,将参考资料里面好的理论和地图补充笔记本中,整合出自己的笔记,平时做题得到的理论亦应以及时补充到相应章节的笔记中;

2、对地理的整体空间要有充足的把握,区域地理中各地区的特色与特点亦要熟记于心,找一份世界地图对着记忆,不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3、人文地理要把握气候、土壤、水源、交通、科技、劳动力、资源、能源以及政策;

4、多记忆结论性的知识,先记住然后再加以理解,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的环境,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方法及技巧有哪些

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

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

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

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

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

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

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

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

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

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

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

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

26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