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高三作文

| 小龙

高考作文简单说就是应该出语不凡。应该一开始就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这源自高考的形式和阅卷实际。你会写最佳高三作文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佳高三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最佳高三作文(精选篇1)

最近一位网友批评我的一篇散文为四不像,因为我散文中结尾牵涉到议论,说记叙文最忌讳议论,而议论文里又不允许记叙。不知道我是怎么乱写的,如果给他(她)打分,就是不及格。我分析这位网友一定是位小学作文老师,他(她)在把我的作品与他(她)教的学生作文对号入座。似乎我是在作文起步,所以说我的作品是“四不像”。

如果站在他(她)的角度,这句话是对的。这倒让我想起了读书时代,小学语文和作文,记得体裁有三种吧,一种是记叙文,一种是议论文(论说文),还有一种叫说明文。而到中学时代,对文体又多了认识,开始接触到小说、散文、故事、诗歌、通讯、特写等,当然还有杂文、论文、小品、报告文学、戏剧等,这大概就是我们学生时代对于文章体裁逐步升级的认识。

到大学应该就更具体了,因为专业不同,因此说法也就不同。文科里分文学系和新闻系,文学是向着文学创作而去指导,新闻系则是培养记者之类的新闻工作者,这样就有了经纬分明的楚河汉界,对文体的看法就不一致了。

记得学习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老师说这种文章的体裁叫通讯。大概当时魏巍的身份只是一名战地记者,属于新闻工作者,他还不是作家,所以这体裁才叫通讯的。而到我认识散文作家时,魏巍、杨朔、刘白羽他们都是当代一流的散文大家,而魏巍的这两篇文章又被界定为散文经典了。

我想在这里要谈的还是通讯与散文的区别。不知我的粗浅理解对不对。确实记者与散文作家是两种不同的职业概念。两下的看法还是会有点撞车的。记者办报纸搞新闻,讲究的是真实,靠真实人和事的精神鼓舞人和感动人。而散文作家呢,他则是靠文笔的色彩和文学形象感动人,让你受到作品的鼓舞和感动。所以通讯写作多是搞新闻的记者所为。当然散文作家你要规定他写通讯,也可以写出来,主要是局限真人真事的报道,像人物通讯。而散文作家就显得浪漫自由了,他在文章不一定描写一个真实姓名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一个文学形象,他可以把几个人的优点集中表现到一个人身上,他可以把一个人物进行很个性化描写,形成一个有故事的人。所以,与作家熟悉的人会把作家作品对号入座,但又有点模糊,说他作品中的人既像张三又像李四。

其实,人物通讯也要对人物形象进行细微地刻画,但他离不开一个具体人的真实形象。人物通讯可以发表在新闻版面上,而散文却不同,他不能做到贵宾席面上,只能发表在副刊版上,算是文学作品。所以记者和散文作家写的东西很容易撞车。既然是文学,就要讲究文采,而记者有时候却认为作家做事不诚实,会搞文学虚构。但各有各的道理。

在基层工作,为行政搞文字服务,有时候文学就行不通。记得我遇到一位党委书记,当时党委没有秘书,要我替他写报告,我是学文学的,就把他要讲的内容进行了文学思维罗列,进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哪知被他一狠狠批评,这东西酸不酸咸不咸的。而后来的党委书记看法就不同了,他认为我的写作路线很好,讲上去顺口成章,慢条斯理,把一些事情分析地透切,做报告人也看上去有修养和文化水平。这就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原来我有两个文学朋友都是乡镇的党委书记,一位在涟水县,一位在淮阴区,我同他们开玩笑,我要做你们的秘书就好做了。他们说得好,你做我们的秘书就清闲了,我们自己的讲话稿从来不要人写,自己画画就可以了。这倒是真的,笔勤的人,干嘛要找别人动手,别人的思路与自己总是不同,自己写自己有数,说什么写什么多自由。

大概也就是那些年无休止地应付公文写作,严重地影响了我创作思维的拓展,局限在公文写作的怪圈里,也挫伤了业余文学创作的积极性,所以那么多年没有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其实笔也没有闲住,那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些临时效应,为了形势和时政服务,尽管也经常在报纸上发一些豆腐块的新闻报道、新闻消息之类,现在把它拿出来却一点价值都没有,总感到自己对不起自己,把自己的文学青春给荒芜了,再等认识这一点已经迟暮了。就连现在再重操旧业,仍然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受那种时政写作的影响,显得谨小慎微,拓不开思路,灵动思维不敏捷,文采修养也差,要想写出有一点突出影响的力作难也。

眼下网络文学流行,我也经常参与友的交流,但网络文学毕竟不是作家文学,文学底线平面还是较低的,但我可以通过折射透视的眼光探索它的深层次,所以遇到一些初学者的责难我就感到不奇怪了。我不需要同他们顶针,但有一条就是要理清新闻写作与散文创作的关系,不能盲目地接受新闻写作的导向,尽量离开通讯和新闻,刻苦钻研我的乡土文学、民歌文学,认定方向,力争在有生之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争取成为一名第三代“荷花淀”或“山药蛋”派乡土文学作家。

最佳高三作文(精选篇2)

我们都知道定期要对自己的物品清理查点,哪些是生活必要的,哪些又是对生活并不太重要的,以此来决定对它们的取舍。其实生活也是如此,需要经常地清点,我们在清点生活的过程中,清点着生命。

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有限的,而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希望去做的事却是很多的,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总该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所取舍选择,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最该去做,最想去做的事情上,专注而有目标,这样做事情才会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清点。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草舍弃了活在大树的浓荫里,才生长得更加坚韧;小鲤鱼舍弃了平淡地游弋在水中,逆水前行克服困难,才迎来了最终跃过龙门的成功;居里夫人舍弃对享乐的追求,潜心研究,最终为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景润舍弃了安闲自在地作一件平凡的事,而胸怀大志,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埋头苦干,实现了他多年的目标——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件事上,一个目标中,全身心地投入对理想的追求。

每个人都是多梦的,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对要干的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要明白的是精力有限,总会有取有舍,有失有得,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的追求才会有价值,有希望,即使到头来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也是成功的,因为,毕竟,他没有遗憾。

放弃了追求享乐,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价值;放弃了纷繁世事,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大事;放弃了思绪乱飞,才能平和心境,追求自然;放弃了世俗的偏见,才能寻觅到久已失去的自我。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地清点。

最佳高三作文(精选篇3)

蔡伟,曾是一位很有知名度的新闻人物,因为他能从三轮车夫跃升为复旦博士。

这样的角色变换,实在有些天方夜谭的意味。但这不是天方夜谭,它是一个真实得见人见事的故事。一位高中生,不甘心自己在高考中落榜,虽然为了生活,不得不以登三轮车为生,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再度参加高考,能够金榜题名的梦想。

可是,三轮车夫一当就是近20年,把一个青春少年变成了37岁的中年男子。但命运就在这时发生了逆转,蔡伟,这位三轮车夫,在2008年8月被上海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不了解他的经历的人,定然感到惊奇,而了解他的人,就觉得这是一个平凡人应该获得的回报。蔡伟没有文化的家脉,没有贵人的相助,但是,他从读中学时起,就独自钟情于对我国古代典籍,就是这用心倾情的热爱,成就了他后来的博士之名。

高二时的蔡伟在《文史》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古学大师的论文,一下子激发出他对古学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从此20年,除了吃饭睡觉蹬三轮车,他唯一钟情的事就是研习古文献。没有导师,甚至没有更多的可查资料,全靠他的的热情与顿悟。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动力。但只会说,是不会像蔡伟那样去实实在在地做的。一旦自己钟情于某一事物,就要对它忠贞不二,为它坚持到底,为它呕心沥血。如果要问每个人,没有人说自己不想走向成功,实现梦想的;如果再问每一个人,往往那些失败者,理想破灭者,多半都没有像蔡伟那样,为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如此用心倾情的。

这就是人生的怪异诡谲。不过,古往今来,有很多像蔡伟这样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与理想情有独钟的人做我们的榜样,无论是失败了1600多次后才发明了灯丝的爱迪生,还是被拒绝了1009次后才找到了合作伙伴的肯德基老板山德士上校。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因为它可能是你爬上理想峰巅的石级。当然,在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艰难的时候,也许有人不理解,也许有人对你无信心,也许有人根本不给你应有的支持。

但是,只要你自己能坚守就好,因为只有坚守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再有,还要具备另一种心理,那就是准备接受彻底失败的可能。这样的心理其实很容易具备,只要你想到能享受过程,而未必需要得到结果就够了。

想想看,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用心为大学生们做饭扫地,44年如一日,她何曾想到,香港大学会授予她“荣誉院士”的荣誉?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拖着病残的身体,20年独守讲台,何曾想到会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从蔡伟、袁苏妹、赵世术,乃至更多人的身上,我们不难感悟到,人应该给自己定位一样值得倾心的人或事,然后一生为之钟情,定然会使人生别有意义。

最佳高三作文(精选篇4)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不少社交软件和评论网站纷纷出现,个人生活几乎都被暴露在聚光灯下,我们的生活被评价,同时也评价着他人的生活。

亿万不同的人,便有亿万不同的生活,当我们对他人生活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时,往往少不了评价几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没错,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都有评价他人的权利。

问题是,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有最基本的尊重。范冰冰拒绝加入扶贫活动,马云拒绝捐款赈灾,年轻人在车上不让座,相关评价便在网络上风起云涌。这些评价中更多的是指责,是谩骂,没有丝毫对当事人的尊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绑架。这世界怎么了?难道人们都只会光顾着发泄自己的愤慨情绪,忘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了吗?这样的评价,既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评价者也终将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陈伟,上海市“十佳残疾青年”获得者,曾经因车祸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担心从此不能受到他人带有尊重的评价而被别人称作“怪人”、“怪物”,为此,他噩梦不断。可最终当家人、医务人员和朋友融入他的生活,尊重他、鼓励他,帮他完成艰难的康复,评价他是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时,那充满尊重的评价让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客观、理性。以前看过几期《可凡倾听》,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抛开他们已经背负的诸多评价,不带有色眼镜,从工作、生活、为人等各方面与被采访人沟通,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对被采访者的生活和事业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方式。

而有些人往往未见其人,未闻其事,就据媒体或想当然地对他人的生活进行一面之词的评价;或是人云亦云,不论是非,复制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观点。冯唐的书在发行初期颇受非议,不少人甚至没有看过他的书,就说一个医学博士搞什么文学创作,评价他思绪混乱,没有特定的目标。而当他用冷静、深刻的文字不断触动更多人,展现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时,他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回想当年那些流言蜚语或不理智的评价,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盲目的评价一旦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那将会是多么的可怕!

因此我们应用尊重、理性的目光评价他人的生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这些生活的方式和模样不尽相同,生活的好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评价仅是个人观点,应怀着尊重的心,客观理性的眼光。“这个世界已经不缺批判辱骂,不缺弱肉强食,缺的是独立思考和理解宽容。”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同时构成、引导了社会舆论,应让它带着正能量发展,在社会中传递公正、友善的良好风气,让社会带有尊重、客观、理性。

最佳高三作文(精选篇5)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 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18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