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

| 李金

对于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有哪些呢?距离2023年高考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大家有没有准备好足够的作文素材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篇1)

江梦南,1992年出生于湖南省州市宜章县一个教师家庭。她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父母还为她取名“梦南”,寓意“岁月静好,梦里江南”,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只不过,这一切美好在小梦南三个月大的一天夜里戛然而止。由于梦南半夜发高烧,夫妻俩彻底慌了,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将孩子送往医院。

最后,烧虽然退了,但是,由于用了耳毒性药物直接导致梦南神经性耳聋。经过医生诊断,梦南“无听力,135分贝未引出反引波”,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这属于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郴州宜章失聪女孩、2021年度“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候选人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失聪后她考上大学、研究生并读博士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

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

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尽管如此,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之后,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从小到大,江梦南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范文参考网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2018年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篇2)

从古至今,一直都不缺自强不息,与恶运拼死抵抗的人。他们在逆境面前从未放弃,而是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生活。这一点,我在看完二零二一《感动中国》后,我真是深有感触,更是有所感触,受益匪浅。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在身残志坚的情况下,坚持去劳动,他们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压迫,没有去怨天尤人,而是微笑面对,甚至在下地干活的时候还会哼唱两句。两位身残的老人是风里来,雨里去,三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可是他们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去扶养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

清华博士江梦南,小时候因肺炎误食药品,而导致听力几乎丧失。作为一个聋哑人,他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而是和平常人一样去上学,她在父母无数次的教导下学会了唇语和说话。可想而知,这对一个聋哑人来说有多艰难。她没有因为自身的残缺而放弃去学习的机会,甚至在自己自学的情况下还跳级读书,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江梦南付出了别别人千百倍的努力,有着野火烧不尽的顽强斗志,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香港传媒人陈贝儿,跨越重重困难所拍摄的《无穷之路》,向西方媒体展示了我们中国脱贫后的面貌,打破了他们的质疑。在拍摄过程中,陈贝儿蹬了几千级梯,爬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她更是以莫大的勇气亲身体验索蹓,用自己的第一感受来感化观众,要知道,索蹓下边是破涛汹涌的怒江,一掉下去便尸骨无存,可她却毅然体验,没有丝毫犹豫,她用亲身体验向西方媒体证明了我们中国脱贫后的面貌,是真实且触动人心的,而她的勇气和毅力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青少年,我们要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豁达,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磨砺自己的意志,坚持不向挫折低头。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只要我们心换希翼,便能达到成功彼岸。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篇3)

今年30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

尚在襁褓的江梦南,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半岁后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融入社会,江梦南的父母毅然放弃教女儿学习手语,而是让女儿学习发音和唇语。

最开始,小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每个音节父母都要不停地重复,“如果有音节只要重复上1000次我就能学会,那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江梦南直言,偶尔也会因听力障碍感到低落,但她总有办法开导自己:“我很羡慕别人可以轻松地和朋友聊天,可以打电话、听歌。每当这时,我就告诉自己,听不见也有听不见的好处,至少睡觉时不容易被吵醒。”

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尽管如此,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在小学四年级之后,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篇4)

观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之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书记的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啊,如今生活的快节奏脚步已使我们大多数人倦怠,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仍有人在奋斗,他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挣脱自身的束缚,成就自我。感动人物中李国秀夫妇的自信、自立、自强,没脚也能走出致富路,没手也能绣出幸福花;他们中的亚洲飞人苏炳添秉心超越,冲出亚洲速度;他们中慷慨英雄朱彦天,人的生命也可以这样度过……千千万万个他们于平凡之中创造了不平凡的生活,使我对生活更加满怀信心!

江梦南,天声玉满堂。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怒放。这是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给予江梦南的颁奖词。她一位00后的女孩,她值得。一岁时因发烧而丧失听力,此后她却听不到声音的。她自立自强,不甘沉沦,尽自己所能考上清华大学,这其中要付出多少常人不知道的努力,其中的心酸他人又怎能体会。一具再接再厉,读到博士。这等毅力如何不叫人敬佩。都说苦难造就伟人,而江梦南命运给与了她苦难,她在苦难中成就了自己。她曾说:“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坚持下去,可能你现在看不到坚持的仔细,但是在某一天一定可以看到。”她使我相信了,现在日复一日所做的事情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它的意义。

我不由得深深反思自己,我拥有一个健全的体魄,可我时常沉沦。我拥有灿烂的青春,可我总是无视。我在人生路上走走停停,四处观望。从未认真看看较下的路。而今我恍然大悟,我应该珍惜我所拥有的,去看、去听、去做,耐心等待生命的馈赠。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正值青春的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追梦人,是奋斗的姿态;圆梦,是汗水的积累。愿我们都能敢于有梦,纵欲追梦,勤于圆梦。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篇5)

自幼双耳失聪到学会了“听”和“说”

自幼双耳失聪到正常上学

自幼双耳失聪到考入重点大学

自幼双耳失聪到考入清华攻读博士

自幼双耳失聪到致力于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

来自湖南莽山瑶族小镇的江梦南,迎头痛击残酷的命运,以最美的笑容和顽强的奋斗,感动中国。

我决不放弃

半岁时,江梦南因药物导致双耳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她这种听力情况被普遍认为已经不可能学会说话。但是她的父母不曾放弃放弃,甚至尝试自创方法教她说话。

除了学习听说,江梦南还极为珍惜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在26岁戴上人工耳蜗之前,她每天会把手机闹钟调成震动模式,整夜握着手机不松手,以便第二天早上靠震动叫醒自己。她在吉林大学的同学说,江梦南总是寝室里第一个起床的,几乎没有见过她迟到。

我从来不是弱者

父母曾对江梦南说:听不见是既定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江梦南自己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我经常跟别人说,千万不要因为我听不见就放低对我的要求和标准。”

在生活中,江梦南也坚持不以弱势群体自居。她爱美,经常早晨花5分钟化一个妆,还为宿舍女生们的衣着打扮出谋划策;她经常在健身房举铁,被朋友们戏称为“猛男”;同学实验遇到困难,她自己百忙之中还是抽空帮忙整理文献到半夜……

我的生命有更大意义

清华三年,在繁重的学业和科研之余,江梦南坚持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致力于向社会公众、校内外师生普及无障碍理念,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2018年,她作为学生代表参加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并发言。2019年,她前往偏远地区参加教育公益项目,为当地学子答疑解惑并提供帮助……江梦南要用自己的光,照亮更多的人。

励志语录

我想告诉大家,坚持就是胜利的法宝,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就放弃。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会看到希望。——江梦南

榜样力量

对于这位90后女孩,身上最大的“闪光点”远不止是优异的成绩,更在于那股不折不挠的韧劲和令人敬佩的奋斗精神。身体上的缺陷丝毫没有抹平她主动适应社会、见识世界的梦想,反而更加激励她先飞一步、早行一程。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勇者是经历生活的苦难后,仍然热爱生活。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难为而勉力为之”的精神,最显弥足珍贵。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如今的江梦南,梦想正一个个实现。曾经,社会上或多或少都对“残障”“残疾”这些词有着误解,认为他们就是社会中的“弱者”,生来就需要关心照顾,需要投去更多的怜悯。但江梦南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即使身体有缺陷,他们仍然渴望平等,渴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歧视、不冷漠,对他们投以鼓励的目光,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江梦南,有着“吃得苦,霸得蛮”的坚强性格,有着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英雄梦”,她是平凡中的不凡,是我们身边见贤思齐的榜样。(选自湖南日报)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篇6)

自立者起,自强者胜

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三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人一己百,虽柔必强

时间回到29年前,在小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声响的听力,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父母会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

江梦南: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无学可上的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江梦南: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江梦南: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迎接挑战,打破桎梏

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

江梦南:冷不丁的哪一天会听到我以前从来没过的声音。我开始听见了鸟叫,听见了青蛙在叫,或者听到了一些很美好的声音。

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梦南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的学业压力大,每天面临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2023江梦南的励志故事作文(篇7)

人物事迹:1992年,江梦南岀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但在她三个月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半岁后,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

江梦南依旧凭借不服输的劲头,自学五年级的课程,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小学毕业后,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 当时,江梦南父母不放心她离家求学,但她却说,“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你们身边,正是因为自身情况特殊,才更想早一点去适应社会。”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在大学期间,她开始回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障、听障、智障的孩子。江梦南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学习唇语、学习说话,希望带动他们融入社会,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适用主题:自立自强、限制与成功、困难与挑战、突破自我、坚强乐观、坚持、努力、不放弃、榜样、意志、毅力、新时代青年等。

19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