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
对于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你知道有哪些吗?骨气,其实就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品质。人如果没有了骨气,就像鸟折断了翅膀;船折断了桅杆,无法扬帆远航。拥有骨气,我们才会拥有完整的人格。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篇1
人,生于世间当中,物质这种东西可以没有,但是作为人来说,却不能没有做人的两样东西:一是骨气,二是底线.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像小草一样的活着,你虽然活着,每年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长着,但是,你不要忘记,你依然是一棵草.虽然你和万物一样的吸收着雨露和阳光,但是你却长不大.人们可以从你身体上踩过去,但是人们却不会因你的痛苦,给予他自己的痛苦;更不会因为你被踩了,从而可怜你.
第二种方式就是像树一样的活着,即使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你有一棵种子,虽在现在被人踩踏,但是若干年后,你不断地汲取养分,终会变成那个不再弱小心灵的你.
所以,人呐,就必须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一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才相,吃软饭的很是不好.人活着,就要活得要有自己的尊严,活在别人的影子下,是得不到好的成长,好的锻炼的.
但有时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着的现实,不得不寄人篱下的生活时,更多的学会隐忍,卧薪尝胆不算晚.
这个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和煦的春风吹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的阳光普照在每一寸土地上;同时,这个社会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着残酷,阴暗的一面.常在江湖混,哪能不挨刀,男人不学坏,早晚被人踹.是啊,混久了,好人也有可能久而久之的不能自律了,连做人的最后一点自尊都丧失了.社会在进步,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在后退.因为这礼仪文化在慢慢的腐蚀,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却是毒品一般的文化.有些人宁愿丧失骨头也要去换取那个剩菜剩饭.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礼仪都到哪儿去了.脏话、粗鲁、打架、强制性的让座,这就是捆绑的礼仪.所以,我呼吁所有中华儿女站起来,从心灵深处,从礼仪之中站起来,还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度.做一个当代有思想、有灵魂、有感知、有骨气的中国人.
心灵深处不单单存在着骨气,有骨气还是不行的,更要有你做人的道德底线.道德底线,任何人不能所逾越的.如同军事基地一样,都不可逾越的.别人侵犯了你的人权时,就要防护了,不能让他一侵再侵,也不要活在他的影子下,这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守着心灵的底线.心灵的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也是所为人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的人.
泪罗江畔的屈原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宁愿赴死,也不愿随其流而扬起波;幽幽南山的陶渊明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从容就义的文天祥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冤屈而死的于谦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瘦弱的朱自清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宁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尊严,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底线,中华民族的骨气.
要做人,就应当堂堂正正的做人,堂堂正正的做事.一世人生,人生一世,谁都会有困境,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别人的帮助应是自己发奋图强的奠基石,待他日功成名就辉煌腾达之时加倍奉还.但是侮辱性的帮助是要不得的,因为当你在这种帮助的情况下接受时,却是对你自己、你的家族、你的国家一种侮辱、维护做到个人的底线及其民族的尊严.个人心系于国家命运,国家心系于个人命运,一切,都要让你自己活得有尊严,就算死,也应当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死的有尊严.
骨气与底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骨气何来底线,没有底线就没有骨气.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尊严、应有的骨气、应有的底气,而不是贪污,腐败、溜须拍马这些玩意.这些玩物只能丧志.还一个国泰民安,河清海晏、晴空万里的中国吧,公平、公正、公开,人人平等,在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我们与我们这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个人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人人做好一点一滴,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要有骨气的活着,这才是国家的幸福、民族的福气.
传递正能量,携手同命运.做人的骨气与底线不可丧失.纵有肉体,却没有灵魂,就如同植物人一般了.
中国梦,从骨气与底线做起,携手共创复兴路,更是你的人生路!
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篇2
安乐潜入身,蚀骨细无声.安逸,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蚀去人的意志和精神.
近日有这么一条新闻:一只猫竟被老鼠咬死.经研究,现在的家猫生活条件极好,无需捕鼠来获取维持夜视能力的牛磺酸,因此,猫捕鼠的能力渐渐退化.由此看来,原本作为老鼠天敌的猫被老鼠咬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猫在家中的任务,原本是捕鼠,而现在,猫却成了只会卖萌的宠物.许多养猫者自称“猫奴”,把猫当爹妈伺候,这看似是对猫的宠爱,实则是害了它.太过安逸的生活,会悄无声息的磨灭猫的天性.猫的利爪是用来捕鼠的,而不是让人抓着拍照的.它本是老鼠的天敌,可当老鼠攻击它时,它却不会用利爪还击.安逸,早已无声地磨平了它的利爪.
莫笑这猫太蠢,王朝不也是如此么?历史上,多少王朝都是在逸豫安乐之中做了土?想当年,大宋王朝,“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好不繁华!可后来南宋又如何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的王师在哪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偏安杭州,正纵情声色呢.宋朝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人民的生活水平极高.但也正因如此,那安逸的生活让统治者失去了戒备,南迁后,家仇国恨早已被安逸的生活蚀的干干净净.鲁迅曾劝郁达夫不要去南方定居,因为湖光山色最消磨人的意志.的确,江南风景好,又有长江天险,实在是没什么可担忧的.可是,失去的国土呢?靖康之耻呢?早就忘了.不知不觉间,安乐蚀去了统治者的雄心,蚀去了士兵的斗志,最后,蚀去了那曾经无限辉煌的大宋王朝.
王朝如此,人更是如此.遥想当年,汪精卫也是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党人,可从狱中出来后,为了荣华富贵,他选择了背叛自己.不知在肆意享乐的他,能否记起自己曾经的理想和那一腔热血?不会的.他本来的一身傲骨,一身正气,早已被利益无声地蚀去了.
解放后,确定国歌时,曾有人提议删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主席没有同意.这是为了让所有人都不要放松警惕,不要丢掉忧患意识.我们所处的,从来就不是绝对安全的时刻.
安乐,蚀人初心,蚀人傲骨,当真是可怕.唯有不忘初心,才不会被腐蚀成一具行尸走肉.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一点骨气的,至少要有那么一点.
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篇3
谈骨气人人常说“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这是骨气的体现,可我并不赞同。人理应有骨气,不向困难低头,可是骨气不能乱体现。
古来贤人文天祥,多么伟大的人啊,“富贵不能淫”可是最后还不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过他为了不背叛自己的国家,我还能理解。
可是贫者我就不懂了,你都快死的人了,别人的施舍为什么不要呢,别人不就是横了点儿吗,再说你自己的处境已经是如此的不堪了。
过分重视骨气骨气等于爱面子,如果在面子和生命中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我想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需要回答,因为谁都会选择生命。
就算你怕你吃了别人的东西,被别人利用,那起码你先要把自身问题解决了,你再去报恩,到时别人要你做坏事,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干,到那时你自杀也行啊,那才叫骨气。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那么多年。到最后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他才算的上是有骨气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此时语重心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能屈能伸。
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篇4
纵观历史,试看天下有识之士、开朝君王、历代英杰,哪个是唯唯诺诺、人云亦云之辈?撇去此不看,人活当世,又怎能对别人言听计从,若无此骨气,则枉为丈夫。
当年吴王为夫差所败。“败者为寇”却见举国,未见众叛亲离。勾践三年卧薪尝胆“无所事事”,仍举国一心对敌对外。面对已然战胜过自己的对手,仍无畏心,勇往直前,最终创下“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这是君王的骨气,是一个国家的骨气。“哀兵必胜”,胜的关键是他们有骨气,能忍辱负重。要不然如一盘散沙,草木皆兵,又怎能扛起一片江山?
闻一多先生大家都为其傲骨所折服。他是个明白人,本可以不作声,却毅然决然地在追悼会上做了最后一次演讲。试想一下,面对黑森森的枪口,闻一多先生的笑容,没有恐惧,没有怯懦,是正气,是大义,包含嘲讽!这是一个爱国人士的骨气。闻一多死了,但人民并未被吓倒。老子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最终取得胜利的不是手中拿着枪的,是人民!这是人民的骨气。只待这一个晴天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韩信受胯之辱,看似懦弱,实则不然。听着似乎有自欺欺人的意味,但韩信却用自己的成功来证明了自己不是懦夫!受奇耻大辱的又何止韩信一人。司马迁受大刑,却最终写出《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一个人的骨气!
给自己留一点骨气。我不敢夸下海口说什么有骨气。事竟成,但也能气势如虹,一辈子活得浩浩荡荡。虽不能做到,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倒也能横刀向天,血荐轩辕,留丹心在世。
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篇5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立世界之林而不倒,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即骨气。
徐悲鸿曾今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骨气,骨气是一个人可以在他人面前堂堂正正刚正不阿地挺胸抬头的资本。我们中华民族上至尧舜下至当今,从不乏有骨气的仁人志士。
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不屈于外侵,忠于自己的民族。古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多少人打着如此的幌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弃国而去,另择所谓明君。然也不缺一些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有骨气的中国人。明末明家黄道周,不受清朝高官利诱,至死也未屈服于满族,用人生书写了“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皇恩浩大,未曾报国反成仇”的千古名句。他们的骨气,不再单单属于自己更是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气节,不凌的骨气。
中国人的骨气,也体现在不附权贵,对人格的尊重。东晋时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绝然地罢官回乡,绝不肯对乡里巴人颔首低眉。他便是有骨气的。不愿只为生活而降低自己的人格,敛起自己的骨气。现在,在平等的关系下,仍有人一味攀权附贵,早将自己的骨气抛弃了,仍至放弃了人格,与陶渊明相比,他们的屈服是屈辱的,可耻的,更是没骨气的。
中国人的骨气,还体现在不违与灵魂,对国格的维护。骨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便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气节的体现。广州的孙天帅。为了自己的骨气,更为了国家的国格,宁愿放弃自己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也要坚决拒绝向韩国女老板下跪。他的行为,便不知是只滞与个人的骨气,更是提升了整个中国的高度,从而体现了所有中国人的坚贞的骨气。
两千年前,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两千年来,作为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总是在不同的时代已不同的方式体现着中国的相同的骨气,让世界上所有人都看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篇6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刁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受降书签定的顺序来排位,否则“无颜去见中国人民”。在事关中国的正当权力方面,他没有屈服,始终据理力争,直至赢得尊严。梅汝璈在外国人面前,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骨气,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他的行为,让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纵观古今,像梅汝璈这种有骨气的人难道还少吗?晏子出使出国,不从“狗洞”(小门)入,义不受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不愿“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国打拼,面对外国人的刁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普通工人孙天帅,不给韩国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饭碗被砸,却站得笔直。这些人,不都是有骨气的人吗?因为有骨气,他们不卑不亢;因为有骨气,他们不畏强势;因为有骨气,他们活出尊严,赢得尊重。
“铮铮铁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负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气的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掳进宫中为仕多年。勾践为夫差尝大便,做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归故里。他卧薪尝胆,苦心建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除去心头恶气,成就一代霸业。我们能说勾践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吗?不能。骨气,有时候不是挺出来的,是人忍出来的。那份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份压不平,折不断,吓不倒的精神,同样称之为骨气!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得了“软骨病”的人。他们整天谈论韩国、日本的某影星,“帅呆了!”、“酷毙了!”挂在嘴边,却不知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迷恋于“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他们以穿外国名牌为荣,以吃洋快餐为美,以用日货、美货为傲,“月亮是外国的圆”,却把国货贬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个别人居然把讨好洋鬼子、取悦洋鬼子当作一种荣耀,甘愿低声下气做了一条哈巴狗。这些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只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都不爱的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铮铮傲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曾经为中国的屈辱抗争过,曾经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过。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铭记: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高三七市联考优秀作文篇7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世界唯一保留着古文明的国家,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悠长的历史河流中,中国也如同其他三个文明一样,不断地经历朝代的变换,中原大地的主人也不断地变更着,有强盛的汉朝、繁荣的唐朝,却也有被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却没有消失,这与我们中华民族的骨气有关、这与传承于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的骨气有关。
公元1279年蒙古灭宋建立元朝,经历了元朝九十七年的残暴统治,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在这时,天选之子朱元璋横空出世先后打败各路起义军并最后将元朝政府赶进了草原。随后建立明朝使中原大地重回汉人之手,并于草原彻底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而明朝也由此体现他的骨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是明朝的真实写照。
而明朝人民的骨气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具有。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围困并俘虏,但明英宗宁死不降并且明朝也断然拒绝蒙古索要财物换取英宗的要求并另换新君打败敌国。明朝最后的崇祯皇帝宁死不屈最后走上煤山自缢身亡。
其实明朝骨气最明显也是最多体现在明朝的大臣身上。由于明朝的内阁制度所以在明朝,官员的权力十分大有时还可制约皇帝。那么权力那么大了后该怎样呢?于是明朝大臣们对于名声的重视简直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为了使皇帝接受自己的谏言不惜在寒冬腊月在宫门外跪上好几天,更有甚者会在朝会上头撞柱子逼迫皇帝答应,就算皇帝大怒要诛其九族,大臣们也只会不屑的说:“诛我十族又如何。”然后看着亲人被屠杀也绝不放弃。明朝的一代大儒方孝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明永乐皇帝在靖难成功后急需一位有名望的人为其起草登基诏书,又欣赏方孝孺的文采,于是希望方孝孺为其起草诏书,但方孝孺誓死不从并加以讽刺,惹得永乐帝大怒并诛其十族。然而方孝孺在刑场面不改色的观看了自己的亲人连同学生一共十族被无情屠戮却仍不妥协。这便是明朝骨气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事实上明朝皇帝的骨气也是十分强硬的。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一旦受到入侵,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明英宗当年被蒙古俘虏却宁死不屈。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肯,有人劝他逃到南京他也不逃,最终登上了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尽管这种做法并不为人称道,却也显示了明朝皇帝宁死不屈的一种态度。
从明朝面对危机从不放弃,也可看出明朝人民的骨气。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更没有和亲。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起义军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
正是由于明朝先辈们将中华传统中的骨气发扬光大,令我们如今还不忘做人要有骨气,让我们保留下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对明朝先民心怀感恩,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强使我们知道什么是尊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骨气。我们应为历史中有明朝的存在而自豪,也应为他们的骨气而骄傲。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强盛,明朝的骨气将会被世界所记得,更将会被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