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
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样与妈妈一同去为外公扫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与蔼可亲地说:“就与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与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一到山下抬头仰望,就看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辟”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大姨与奶奶开始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福。
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杜牧的《清明》一诗家喻户晓,清明节是除春节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被古人定为寒食节后一。在这一天里,男女老少都会参加祭拜,以此祭奠自己的祖先。小孩子们或是去踏青、踢蹴鞠、荡秋千……亲朋好友彼此祝愿平安幸福健康生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光,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每年清明节,爹妈都会带我去南山陵园,看望已故的爷爷。南山陵园内庄严肃敬,黑色的墓碑整齐地排列着,两旁的槐树柏树默默挺立,过道间人们低头不语,将鲜花轻轻插在墓碑前。我静静地站在爷爷的墓前,轻轻抚去墓碑上的枯叶,小心翼翼地放上黄色的菊花,心里回想起爷爷生前和我们一起的快乐时光,对爷爷充满了思念。我的爷爷是一位普通的企业职工,爷爷年轻的时候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哪里有工作需要就到哪里,特别乐于助人。街坊邻居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爷爷总是挺身而出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在家里,爷爷喜欢种花,老家的小院里一年四季花儿飘香,把小院了收拾得干净漂亮,一提起爷爷,大家都充满了怀念......爷爷是一位平凡的人,但在我心里特别的亲切,我爱我的爷爷!
我曾经思考过,中华民族为什么有清明节呢?原来,在古时候人们就崇尚“百善孝为先”的品格,叫后代不忘祖先长辈一代代传承的文化,不忘家风和家族的'精神,让我们把好的传统渐渐发扬下去。
祭拜祖先是对长辈的感恩,更是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在清明时节我倍加思念亲人。
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篇3】
很多回忆是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而会随着时间推移在内心深处留下更加清晰的印记。
同许多老人一样,爷爷喜欢把一些老物件带在身上,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块老手表。每天早上一到点,爷爷便起床泡茶,给一大家子人准备早饭,当然主食里一定少不了我最喜欢吃的郧县烤饼,然后便是上街买菜,修剪一下院里的月季,我从没见过他静静休息过,就算看电视的时候,他也会时不时关注一下煤炉子里的火,顺便把开水倒到壶里。爷爷就像他身上的老手表一样,一刻不停忙碌着。
由于父亲是家中的幺子,爷爷在72岁那年才得到我这个小孙子,他对我的喜爱胜过了家中所有的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是爷爷对待我最真实的表现。
“我不吃宜昌县的方便面,我要吃宜昌市的。”两种包装几乎一样,而味道只有细微差别的方便面也能被我吃出花样。
“小东西,嘴刁得很。”爷爷总是笑着嘟囔一句,然后立刻到商店给我换。
遇到我任性又刁钻的要求,爷爷总会尽全力满足。这位慈祥且忠厚的老人总是默默守护着我的成长,而我却渐渐看着他老去。
为了让我获得更好的教育,7岁那年父亲调到了十堰,我来到了十堰上学,当时通讯也不发达,而我们并不确定每周都能回郧县,但是爷爷每周六吃完午饭顾不得休息就会步行半个多小时,蹲在郧县汽车站出口等我。每当我从汽车站出来的时候,爷爷总会像变戏法一般,从兜里掏出我最喜欢吃的菠萝豆、喔喔佳佳等各式各样我爱吃的零食。
直到有一天,我从郧县汽车站出来的时候,再也没能看到那个熟悉而苍老的身影,上衣兜里鼓鼓的,执着地蹲在车站外,嘴里叼着最便宜的汉宫烟,充满期待看着车站出口。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实在是哭累了,迷迷糊糊看见叔伯们正在清理爷爷的遗物,把他那块老手表也带走,捎给了他。
20多年过去了,每年清明我都在想,爷爷是不是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是不是依然叼着烟蹲在某个地方默默看着我,是不是他也如我想他一样想着我呢……
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篇4】
又至清明扫墓时,每到这时,我总会想起早已逝去的外公,他慈祥的面孔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念。
小时候,我经常去外公家,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外公什么请求都会答应我,所以,幼稚的我把外公家当作我圆“梦”的地方,外公就是那个和蔼慈祥的“圆梦老人”。
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我就由外公照顾。5、6岁时,我别提有多听外公话了。外公每天都要忙里忙外,但再忙也不会忘记照顾我。每当外公出去办事,我就会屁颠屁颠地跟在他身后,一刻也不离开。外公也很乐意带我出去,带我去见大世面。每次出去,外公总是卖力地蹬着三轮车,头上渗出滴滴汗珠。每次外公外出回来,总不忘给我带回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跟随外公出去办事。八月的天气,热得实在叫人受不了,火毒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头上的汗珠地在车上,实在受不了了,我紧皱眉头对外公说:“外公,我要喝水!”外公望了望路两边,面露难色。过了一会儿,外公把车停在了路边,嘱咐道:“你呆在这儿,外公去买水,一会儿就回来。”我点了点头,静静地望着外公远去而又庞大的背影,默默地想:外公真好!
没多久,外公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中,只见他的手中捧着一瓶用湿布包着的冰镇的矿泉水。外公将水递给了我,我忍不住,冲上去,情不自禁的亲了外公一下,外公的脸上满是笑容!
四月,百花齐放。不记得是否与外公一起欣赏过这迷人的春景,不记得曾经是否与外公漫步在美丽的濠河之畔,只知道,现在的我只能一个人欣赏着令人陶醉而又有些伤感的春景。
我永远忘不了那段痛苦的回忆:那一刻,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定格,所有的悲伤都凝固了,外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知道,我永远地失去了外公,此时,我不知是无奈还是悲伤。
风呼呼地吹,雨蒙蒙地下,风儿在哀叹,天空在哭泣,蒙蒙细雨中,我仿佛看到外公正面带笑容地望着我。我笑了,心里却流着泪。
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篇5】
阴晦的天空中飘着一缕缕轻盈的雨,像蒙着一层薄纱,雨夹着狂风,无止境地哀号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到清明,又是一个洒尽泪水与悲伤的日子。
爷爷的坟墓上长满了野草,它们在风中伶仃的摇曳着。我来到墓前,亲亲放下一束鲜花,任由风雨落在身上。我久久伫立在墓前,凝视着那块灰色的墓碑,脑海里勾勒出爷爷的笑容,那么慈爱,那么温柔,就仿佛从未离开过。不过,一想到这笑容已经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了,我的心就不住地往下坠着,坠着。连那空中的雨丝,在此时也成了抹不去的愁绪。泪水就一下子盈满眼眶,往事如决了堤的洪流般涌了出来。
故乡的清明节,是有使用清明菜的习俗的。
那是春天里的一个艳阳天,温暖,晴朗。大地万物都如同新生的婴儿般充满了生机,新路爬上枝头,铺满山坡,鸟儿在林间歌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爷爷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领着塑料袋,沿着一条小径上山摘清明菜。
一路上,我像一只自由自在没有束缚的小鸟漫山遍野的乱跑,爷爷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妞妞,跑慢点,跑慢点,别摔着了!”“爷爷,知道啦,知道啦!”我一面跑一面朝后面大喊。
草地里,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的生长在那儿。“呀!真漂亮呀!”我惊喜得大叫,“爷爷,快来这儿,快来摘清明菜呀!”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于是,爷爷弯下腰,俯着身体,他的手随着目光在草丛中摸索着,一起一落。不一会儿,便摘了大半袋子。我也笨拙地学着爷爷的样子,蹲在一边,两只胖乎乎的小手在草丛里,挑挑又拣拣。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可是,平时足不出户的我哪里会认得清明菜的模样呢?只是看到一株长势喜人的小花小草,便胡乱塞进塑料袋。所以呢?你看吧!我的塑料袋简直成了一个小型的“野花野草博览会”,什么狗尾巴草啊。野菊花呀,还有很多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草都尽在其中。我这个小傻瓜,却还以为捡到宝了,沾沾自喜地想:哈哈,我摘了这么多,爷爷肯定会夸奖我的。于是,我跑向爷爷,准备领奖。
爷爷就过袋子,瞧了瞧,笑呵呵地问我:“这些是什么呀?”我自信满满的回答道:“清明菜呀!”爷爷立刻笑了起来,“你这个傻孩子,清明菜长这样吗?”他从地上摘了一棵清明菜,“这才是清明菜。”我把它捧在手里,它披着一身绿色的大袍子,上面还有乳白色的茸毛,可爱极了!望望爷爷,我也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太阳落山了,我们披着霞光,唱着歌,走在回家的路上。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漾起一丝笑容,眼泪却一下子喷涌而出。
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伴着蒙蒙细雨而至,清明节带给人们的都是满满的缅怀和思念。
今天我和爸爸吃完午饭,便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闻着春天的气息,空气中那略带新鲜的泥土的香气让我神清气爽。这时,我们才发现许多人手捧着鲜花来到坟前给烈士献花,我赶忙也从路边采来许多小野花,洒在烈士的墓碑上,在心里,我默默地想到,如果没有这些在战场上奋勇先前的勇士,我们也不会有今天这麽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他们怀着那颗对祖国的热爱之心,才有了面对敌人时那份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决心。
记得在妈妈手机的浏览器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叙利亚的一个小女孩,在面对摄影师举起的长焦镜时,她紧咬着嘴唇默默举起了双手,以示投降,因为她以为那是一把枪。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眼神里既有恐惧又有镇定。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所以,你所拥有的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让我们来继承烈士们的优秀品质,努力拼搏,共同保卫我们的家园。
清明节,虽然是一个充满悲伤与思念的节日,但是在春姑娘的滋润下,它显得更加有生机与活力,为我们祖国的和平而喝彩!
以清明思亲为主题的征文【篇7】
每年的清明我都没有回过老家,以前是因为清明不是法定假日,如今是因为在外地读书。对于老老爷和老奶奶我早已没什么印象,老老爷走的时候我还不知在哪里,老奶奶在我三四岁时的记忆里闪闪烁烁的出现过,她慈祥地坐在炕上,我羞羞涩涩地不爱讲话。
奶奶家的习俗,大年三十早上要去上坟,以前爸爸妈妈廿九回家时,三十一清早我可以跟着爷爷爸爸他们一起看老老爷,年幼的我总把它作为上山玩耍之类,因此乐此不疲。苦恼的只有爷爷总让我去隔壁二爷家去给老老爷叩头,隔壁二爷不苟言笑,总对我板着脸,我总害怕见他,对我好的爷爷住在奶奶家后面,他瘦瘦的,很喜欢逗我玩,在我浅浅的记忆空间里竟把他记了下来。
最近一次去看老爷爷是在几年前的某个暑假,天有些热。当时好像是我第一次仔细观察碑上的字,还有四周。我只记得旁边的一棵树斜斜地生着,山上还可以看到大海。老爷爷他们一生守着大海,老了后还能看着潮起潮落。
心里有点朦胧的想法:人生需要思考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如何生,一件是怎样对待死。前者我还隐隐约约有些模糊,后者将伴随我整个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