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主题内容
五莲县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进课堂
8月28日,五莲县中小学生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第一天。为有效提高青少年法治安全意识,助力青少年树立保护生态自然、野生动物的正确价值观,五莲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的民警走进五莲县实验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宣传教育,用森林防火和野生动物知识点亮开学第一课,让法治浸润校园,护航少年成长。
课堂上,五莲县公安局民警以“保护野生动物 共建和谐生态”为主题,结合以往办案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通过动物知识普及、观看视频、分发普法宣传小扇子、讲述实际案例等方式将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融入开学第一课,并针对森林防火与野生动物的正确保护方式进行重点讲解,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引导同学们自觉增强法治观念。
又是一年开学季,少年儿童即将展开新的人生航程。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强调要“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这一“加”一“减”中饱含着总书记对促进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殷切期望。
开学第一课: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如今,不少学校中,科学教育已经成为“日常”。
北京育英学校,教学用具“不经意地掉落”在各处——岩石、化石标本摆放在楼道大厅,模拟古生物世界;可拼插的积木,让学生挑战动手创造能力;师生精心挑选科技展品打造科技园区,成为学校“网红”打卡地。
科学氛围浓了,创新的种子就能发芽生长。
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考察。在一间科学教室里,师生们正在运用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斜面运动等知识,用积木动手设计搭建过山车模型进行验证。总书记亲切地说道,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非常宝贵。
开学第一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曾经一段时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不仅要收获知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也缺一不可。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细致入微的关怀,引导孩子们实现全面发展。
在北京少年宫的植物园农作物区,总书记观看孩子们劳动,同移栽人参果苗的孩子交谈,询问人参果主要产自哪里、生长期多长、适合什么样的水土。“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总书记鼓励孩子们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一所学校,总书记认真观看音乐课教学,叮嘱大家要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70多年总结、五千年摸索得来的,字字千金。”在陕西绥德实验中学,总书记观看同学们练习书法、体育锻炼,鼓励孩子们要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在育英学校,总书记要求学校把体育老师配齐配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做好教育一“加”一“减”,就是为了能够更好释放青少年的活力,让学生有意愿、有时间、有空间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健全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和人的全面发展。
开学第一课: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
“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这番话,意味深长。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
2021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现场有委员谈到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书记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人生起步的关键阶段首先就要学会做人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在育英学校,总书记详细询问课后服务课程结构设置等情况。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东西坚持好,把国外好的东西借鉴好,与时俱进、开放发展,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放的观念,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创造世界奇迹的国之栋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