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量已超4200吨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量已超4200吨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量已超4200吨截至昨天9月3日零点,累计排放量已经超过4200吨。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累计排放量已超4200吨,随着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日本水产品形象严重受损,出口下滑。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内阁成员会议决定紧急拨款200亿日元支援水产业,具体措施包括,临时收购并保管出口受到核污染水排海影响的水产品,开拓新的出口目的地等。加上此前已敲定的800亿日元基金,累计支援金额达到上千亿日元,约合人民币近50亿元。
日本的核污水为什么排入海洋?
1、日本排放核污水会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还会损害人类的DNA。
2、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2013年10月9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人员因误操作导致约7吨污水泄漏 。2号反应堆建筑外壳出现的“裂缝”是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的主要原因,如今福岛核电站存储了约123万吨含危险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及其他危险放射性核素的污染水 。到2022年,岛上的储水罐将会被全部填满,到时候这些核污水将会被排放到海洋中。
3、如果这些核污水排放到海洋中,那么海洋中的生物将会受到影响,海洋环境将会变得更加恶劣。
核废水有什么危害?
一是对全球水域的污染。核废水排出后,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首当其冲,特别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之后污水还会污染东海。有日本学者指出,核污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际问题。
二是对基因可能造成的不可逆损害。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美国《科学》杂志此前也曾撰文称,除了目前为人所知的氚元素,核污水中还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需要高度关注将污水释放到海洋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
如何降低放射性物质排海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排海,实际上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一大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庞大的生物多样性网络,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十分明显。
倘若放射性物质排放入海,将会导致部分生物种群受放射性物质的影响,出现大规模死亡,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得更差,那么,如何才能降低放射性物质排海的危害?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安全生产,加强管制措施,只有让核电站的各项工作都安全可靠的运行,在确保没有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将核废水排海,这是最安全的。切勿将还未处理的核污染水直接排放。
人们加强对核污染水的管控,利用科技手段将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离,将处理后的符合标准的安全核污染水排海。国际原子能机构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共享,并且严格管控,避免任何国家,以个人利益,让全球各个国家仪器“买单”。
核废水的处理方法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将沉淀剂与废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共沉淀作用的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的不溶性特点。化学处理的目的是使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转移并浓集到小体积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积后的废水剩余很少的放射性,从而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2、离子交换法
许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呈离子状态,特别是经过化学沉淀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由于除去了悬浮的和胶体的放射性核素,剩下的几乎是呈离子状态的核素,其中大多数是阳离子。并且放射性核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而很适合离子交换处理,在没有非放射性离子干扰的情况下,离子交换能够长时间有效工作。
日本的排海事件简述
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将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将会影响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由于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日本政府这一决定一经公布,引起多方反对。
2023年8月24日,东京电力公司称已对准备排入海洋的核污染水进行了取样检测,其中氚的浓度“达标”。如果气象条件允许,日本核污染水将于当地时间24日下午排入海洋,排放工作13点开始。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