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高考选科技巧

| 倩愉

高一选科最好的3种组合

物理+化学+地理组合

这是一个偏理科的组合,最大的优势就是高考专业选择面广,覆盖了95.5%的专业。该组合需要背诵记忆的概念性知识较少,理解的内容较多,学科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地理虽然是文科,但是相对于政治、历史来说,更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背诵。

选择物理和化学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可能不错,所以选择地理更适合。但是,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的都是一些“学霸型”学生,在等级赋分制度下,很容易出现“神仙打架”局面,要做好思想准备。

物理+历史+生物组合

这个学科组合可以选择大学中的大部分专业,选择这个组合的同学不需要在报考专业上有太多的担心。之所以选择了生物,舍弃了化学,是因为化学在高中时期所学的知识太繁琐,计算量太大,需要注意的细节太多,生物记忆性东西多,更容易理解得高分。

再就是在等级赋分制度下,选择生物可以避开学霸,更容易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以上海情况来看,570分以上的考生,选择化学的比例有78%,选择生物的比例仅32%。如果自己其他成绩平平,物理成绩不错,可以尝试一下这个组合。

历史+生物+地理组合

根据山东省公布的选科数据来看,选择这个组合的人数占11.24%,位居第三位,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组合。这个组合最大的优势就是容易学,高中时期最难的科目就是物理、化学,都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避开物理、化学是明智的选择。

生物科目背的东西虽然多,但是只要记住了,拿高分的概率较大,政治即使背过了,也很难得到高分。这个组合容易得高分,避开了学霸的竞争,在赋分之后,分数更高。

高一选科的技巧方法

1、多看自己在每一次大考中的排名。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比较重要,尤其是各种联考,这就更需要格外重视,比较一下自己在这么多人当中,哪些学科比较靠前,名次越是靠前越要考虑选。

2、不要扎堆选。人多的地方固然量化赋分更公平,但是也要考虑自己能力,理化生的同学选的不少,但是很多到了高二才发现选了物理,化学两个都很难的学科,在加上数学,基本就崩溃了。

3、家长不要固执地给孩子定。有的家长我理解,非常固执,觉得孩子适合学什么,不适合学什么,其实有些家长真的不是很了解孩子,高估了孩子能力。初中实力很棒,高中未必,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意见,如果孩子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也要看孩子成绩,多咨询孩子班主任老师,请老师帮忙。

高一学生怎么选科好

物理+化学+生物

未来可报考专业多,纯理组合,学科单一,此方案总体记背少,重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学科之间关联大,能互相促进。

物理+化学+政治

选这个组合的同学一般是想读理科,但不想学生物,同时政治是目前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学政治,大学公共课也有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该组合报考的人数最少,竞争力相对较小。

物理+生物+地理

物生地组合可报专业比例99%。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新高考新在哪些方面

新高考的新新在重视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学科进行考试,改变了传统的文理分科局面,对于改变一考定终生的情况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高考新在选科,传统高考划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这两者的结合中选择。 但是,新高考改革采用“312”选科组合,考生在选择物理和历史的条件下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两门。

新高考的改革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传统的高考模式只分为文理科,学生在高中时会选择文科或者理科就读,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说对于文科生而言,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的倾向于表达能力和感性思维的培养,逻辑思维的发展是有所欠缺的,而对于理科生而言,其人文素养的积累也不太全面,这对于我国社会所需要的全面性综合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

新高考改革也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利,学生也能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非常有益。

新高考选科

1、新高考考虑未来的人生来选科

学生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即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契合我的人生理想。跟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关的专业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从而得出自己的专业选择范围。然后,根据教育考试院下发的“科目与专业的对应关系”确定自己的科目选择。这些“科目选择”符合学生的人生理想,学生学习会更有动力。

2、新高考综合考虑选科

从“现实我”的“学科成绩和能力”出发,得出的科目选择,跟从“理想我”得出的科目选择进行碰撞、交汇,统筹考虑,进行取舍。最后的选科决定最好是既充分考虑了当下的学习基础和潜能,又能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这样能更大程度上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动力。

20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