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制度是否只有好处

| 奕鑫

新高考选科制度是否只有好处

增加学生选科压力:虽然新高考制度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但在选科阶段,学生可能面临更大的选择压力,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发展方向等因素,这可能增加了学生和家庭的焦虑感。

选科限制和不确定性: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选科要求和限制可能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法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此外,新高考制度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可能随时变化,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影响学科多样性和发展方向:新高考制度鼓励学生综合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学生在选科时只注重选择与考试相关的学科,而忽视其他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这可能影响学科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人的兴趣发展。

评价方式的公平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需要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性。否则,学生可能面临评价主观性、不公平性等问题。

新高考选科需要注意什么

考虑综合素质:新高考制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因此学生不仅仅要追求分数,还要注重自身的艺术、体育、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选科时要考虑如何综合发展,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

考虑未来发展:选科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兴趣和能力,还要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了解各个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选科规划。

咨询专业指导老师:学生在选科过程中可向专业指导老师或招生办公室寻求建议和指导。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意见和信息,帮助学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新高考选科哪个组合最佳

组合1:物理+化学+政治(98.93%)

这个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最高,高达98.93%,这也就意味着它不能报考的专业非常少,除了必须选考历史的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法学下的民族学外,其他专业几乎都可以报考。

组合2:物理+化学+地理(98.7%)

这个选科组合和物化生情况很相似,由于没有选考政治,所以无法报考法学下的公安类,以及政治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专业。

组合3:物理+化学+生物(98.62%)

这个传统的纯理科组合可以说汇集了众多学霸,能够覆盖所有理工类和医学类专业,不过跟历史、政治相关的历史、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数人文社科都无法报考。

新高考复读可以重新选科吗

新高考只是更改了选科模式,但是并没有规定复读不可以改科。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

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除非特殊原因否则建议不要随意更改选科,特别是复读的同学,在复读之间已经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原本选科的内容,突然更改选科很有可能会跟不上进度。

复读重新选科的注意事项

新高考复读是可以重新选科的,物理类的同学改选历史,理论上是可以的,且理改文从学习难度上来讲,是相对轻松的。不过同学们不要为了一味的容易而更改自己原有的选科,高考没有捷径,其实每个科目只是从宏观角度考虑是有难易之分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科都符合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最后的复读选择还是坚持原有的选科,再进行一年的系统性复习。

什么是新高考模式1、第一种模式:“3+3”模式

“3+3”模式:全国实行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即指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属于高考制度。但考生在选择科目时需要关注高校部分专业对于三门科目中的一门到两门会有特定要求,例如要求必须选修物理科目等。

2、第二种模式:“3+1+2”模式

“3+1+2”模式:全国选择“3+1+2”模式的省份有8个,分别为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其中“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2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