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一般可以填报几个志愿

| 梓炫

在志愿填报上必须要考虑自己实际高考分数填报符合自己分数或者为了保证被录取填报分数内的大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高考一般可以填报几个志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新高考一般可以填报几个志愿

新高考一般可以填报几个志愿

1、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空填专业,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填六个专业志愿。

2、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

3、当然如果你愿意就读的专业填写不了六个,你就愿意几个填几个。

新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专业+院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就是:按分排序,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即将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并逐个检索,再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A、B、C、D、E、F…等专业+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96个志愿中已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果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则不能投档。解释:1、按分排序:实际上是把考生总分结合各科分数按考生科类进行的一个排名。位次排在前面的考生优先投档。2、遵循志愿:检索同一个考生的志愿时,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检索,一旦有符合条件的专业+院校志愿,该考生档案就由省招生考试院投入该高校。3、一轮投档:每个考生最多只有一次进档的机会。当一个考生档案一旦进入一个高校,后面的志愿即使符合条件,也不再进行检索。

网上志愿填报流程

1、指定时间内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2、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填写高考报名号、姓名、性别、报名区县等基本信息;

3、选择批次填报志愿,填写报考院校的代码以及所选专业代码;

4、仔细核对网页上的填报信息,确认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

平行志愿四大误区

误区一:平行志愿可以一档多投

误区二:平行志愿可以多次进行投档

事实上,在某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同学们投档后假如因为专业报填的过高或者其他的因素导致学校退档的话,那么,你就不会再次被投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参加征集志愿。

误区三: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

事实上,对同学们而言,虽然 5 所学校都是平行志愿,这 5 个志愿都被当做是同学们在这一批次的第一志愿,但是它们还是有先后顺序的。

误区四:实行了平行志愿之后就没有风险了

客观上分析,平行志愿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同学们填报志愿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的消除风险。

高考填志愿应注意什么

1.志愿填报理智看待新设专业

出于市场需要,很多大学纷纷开设新兴专业,但是考虑到这些专业成立时间较短,设备和教师资源相对短缺,课程设计也不太成熟,所以考生切勿盲目跟风,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并且一定要选择报考范围内最好的学校,才有教学质量和就业机会的基本保障。

2.志愿填报理智看待热门专业

很多考生在报考时会将热门专业作为首选,这是正确且正常的,因为热门专业就业率高、工资高、发展前景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否则入学后发现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学习能力,到毕业时专业能力不强的人很难被企业认可。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确是热门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好,但是这类专业需要很好的数学等理科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科目难度大且枯燥,未来工作甚至比“996”还辛苦。因此在报考热门专业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如何报高考志愿详细指导

方法一:线差法

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为避免偶然性,专家建议中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

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

方法二: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如果我们选择志愿也这样做,得出的结果就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位次法的机理是在全省考试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如果用来评价院校,那么录取线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方法三:线差为主,位次为辅

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差,而非排名。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应该以使用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在线差法与位次法都能使用的情况下,考生可以优先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分析,然后再用另一种加以检验,两者的分析数据应该大致吻合。

17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