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线差法、位次法、线差为主,位次为辅。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地区、院校、专业等,比对自己分数的排名和往年录取分数排名情况,进行志愿排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线差法
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为避免偶然性,专家建议中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
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
方法二: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如果我们选择志愿也这样做,得出的结果就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位次法的机理是在全省考试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如果用来评价院校,那么录取线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方法三:线差为主,位次为辅
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差,而非排名。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应该以使用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在线差法与位次法都能使用的情况下,考生可以优先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分析,然后再用另一种加以检验,两者的分析数据应该大致吻合。
填报高考志愿的窍门
以第一志愿为主,报考学校要有梯度,比如超一本线100分能上的,超一本线50分能上的,够一本线就能上的(要参考近3年的录取线,就低不就高);报考专业也要有梯度,该校的名专业、一般专业都要报,一般要同意调剂。
除非你特想学某专业,那就降低要求,冲某校的名专业,十拿九稳,非此专业不报。如640分,报北大的通信工程没有把握,又特别想学此专业,就报北京邮电大学的名专业通信工程。另外,报志愿也不能不冒一点风险,要“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高考报志愿怎么选专业
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心仪的学校的往年录取线,来综合填报,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把目标定得合理,定得切合实际,以免自己在目标未达到时过分失望。
看分数。填报高考志愿时,还要综合考虑自己所考的分数,假如分数比较高,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专业,假如分数不是很理想,就要慎重选择所学专业了,以免因要求太高而落榜。
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要选符合自己选科的专业组,在具体填报志愿时,按照院校+专业组+专业名称进行填报,可以填报几个不同的专业。
考生选科不同,能选的专业组也不同,因此面对的竞争人群也不一样。
比如说“不限选科”的专业组,那么不管选什么科目都能报考,那就是所有人都一起竞争,竞争自然也会比较激烈。
高考志愿填报意义
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
如果分数在一类上报志愿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我的答案很明确,学校优先,专业第二。原则上优先双一流高校,其次是专业,以此类推。
在学校的选择上,虽然政府已经停止了985、211工程,但作为一个学校层面的衡量,在短期用人单位还是会坚持这两个基本指标的,未来有可能更换为双一流高校以及一流学科高校。前者实际上就是原来的985+3所新增的高校,即新疆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后者实际上就是原来的211高校加新增的25所高校。只是双一流明确是动态评估,5年一个周期,有进有出,这是需要注意的。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首先是你的兴趣所在,如果你对艺术感兴趣却选择了计算机,那你的大学学习生涯肯定是十分痛苦的;除了兴趣,还有自身的学习能力,徒有兴趣却学不好这个专业,那也是白搭,比如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数学不好,没有专业能力也不好就业。
再就是家庭情况,如果是比较普通的家庭,自己又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来源,却选择了艺术专业,除非天赋使然,能赚钱,不然还是暂时委屈一下,将其当做一个兴趣,但不要抛弃,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再去发展这个兴趣,相信自己总会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