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和选专业
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和选专业
看学校。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心仪的学校的往年录取线,来综合填报,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把目标定得合理,定得切合实际,以免自己在目标未达到时过分失望。
看分数。填报高考志愿时,还要综合考虑自己所考的分数。
看爱好。选择高考志愿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想学有所成,最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然学起都没有意思,也容易荒废学习。
看前途。很多学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还必须要考虑这个专业的未来前景,是否好就业,是否是热门,未来是否有市场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后,才有可能选出最合适的专业。
看就业。孩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也必须要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哦,毕竟大家都希望在学成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所有填报高考志愿时还是要综合考虑未来的就业意愿。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结合选考科目、高考分数及位次情况划定目标院校及专业范围
高考填报志愿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自身的分数、排名位次和选考科目,将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因为国内有上千个院校和上百个专业,采取这种方法的话,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在新高考省份,基本是按照“院校+专业”或“专业+院校”的方式来填报志愿的,考生可填报的志愿非常多,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种情况的话,同学们可以先重点关注一些学校,先选学校,再选专业,这样更容易明确方向。
2.结合以及自己的志向、兴趣选择专业
在志愿填报中,兴趣和志向是同学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在这一方面,同学们可以先根据选科要求明确自己可以报的专业,然后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来综合考量,因为所选择的专业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而兴趣和志向是我们能否在一个职业道路上走得好、走得远的及其重要的因素。
3.按照冲—稳—保的原则填报
在填报志愿时,同学们可按照“冲、稳、保“的原则,从第一所到最后一所院校,拉开所报学校的梯度,其中“稳”志愿数量可以占比大一些。在自己成绩范围内想报的最好大学或专业排第一位,最后一个大学或院校专业是自己成绩范围内确保能稳上的,比如自己的成绩是530分,最后一所大学的录取分只要515分就可以上,这就是保底大学,这样的做法可以尽量避免自己滑档。
4.正确看待冷热门专业
在专业的选择上,考生们应正确对待目前社会上的“冷热门“专业现象,其实没有绝对的冷门与热门之分,专业的冷与热与社会大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也都会经历“冷热转换"。而且即使有些某些专业很热门、就业率高、工资高,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否则后面发现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学习能力,那么到毕业的时候专业能力不强的话也很难被企业认可。
新高考志愿填报要服从专业调剂吗
从录取的稳妥性上来说,服从专业调剂对于考生是利大于弊的。并不是说选择了专业调剂,就不会被所填报的专业录取,直接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如果考生的分数足够进入所填报专业时,就会被录取到所填报专业,服从专业调剂就没有派上用场。只有当考生所报专业全都录取额满,才会进入调剂程序。
“服从专业调剂”是指考生同意被该志愿校在本省市该批次招生的任何专业录取,但不会被调剂该校未在本省市投放计划的专业。
新高考志愿填报有什么规则
一、普通类
1、本科提前批设平行志愿和单个志愿。军事院校采用平行志愿,设置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其余的院校采用单个志愿,设1个院校志愿。
本科批设特殊类型志愿和普通志愿。普通志愿采用平行志愿,设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特殊类型志愿采用单个志愿,即1个院校志愿。
2、专科提前批设平行志愿和单个志愿。定向培养士官招生采用平行志愿,设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其余的院校招生采用单个志愿,即1个院校志愿。高职专科批设置30个院校专业组的平行志愿。
二、艺术类
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分别设置30个志愿。其中,第1顺序位置既可选择平行组中的院校专业组填报,也可选择非平行组中的院校填报;第2至第30顺序位置只能选择平行组中的院校专业组填报。
高职专科批设置30个院校专业组的平行志愿。
三、体育类。
本科提前批设置1个院校志愿。
本科批、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分别设置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四、普通类本科批设置特殊类型志愿,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在特殊类型志愿中填报。经考试合格并经公示的入围考生方可填报。 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定向计划、预科班、民族班的考生必须具备相应报考资格且达到相应的分数要求。考生可将上述志愿与本科批非定向志愿一并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