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

| 泽慧

卢义玉表示,重庆大学在双碳领域已具备雄厚的科研基础,与国际高精尖研究院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教研合作基础;已开设了多门碳储相关全英文国际化课程、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班;制定了完善的碳储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案。

“我校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从三方面入手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院长聂百胜介绍,首先将融入新工科理念,开展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碳转化与合成原理、碳捕集原理与技术、碳监测与核算等核心课程,以及碳储科学与工程前沿、碳资源循环学、碳经济与金融等特色课程,多学科交叉,通专融合。

其次是开展学生交叉创新中心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实验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育人才,注重培养国际化视野。

“我们希望这个专业未来能有60%至70%的学生可以进行学术深造,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李正良表示,未来,随着学科计划的逐步开展,重庆大学计划设置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学位点,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此外,另外三所首批开展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均各有侧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该专业涉及矿业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地质、能源、矿业、化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围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地质、化工、储运、经管、文法等优质学科资源,培养懂油气工程、能引领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复合型研究领军人才。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院校都有哪些

开设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重庆大学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目标,碳储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双碳领域在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多环节急需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的情况,加快培养碳储领域人才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

专业特色:

该专业涉及矿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多个学科,聚焦能源绿色开发与低碳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与碳资产管理等几方面,培养在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多环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碳储科学与工程”这一强交叉学科背景,具有宽厚扎实的石油、地质、化工、能源、化学、物理、电子、电气工程等学科的基 础理论专业化人才,在系统掌握能源高效低碳转化、CO2捕集、CO2封存以及CO2利用转化与交易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同时,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视野拓展,培养能引领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研究型后备领军人才及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级技术精英。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电力,热能,技术,新能源等方向。培养方向为:节能,减排,碳中科技等领域。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重点支持专业。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革命战略需求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有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等相近专业。

致力于培养在油气、矿业、化工、电力、环保、新兴碳储等行业及其交叉领域,从事碳储技术的研发、设计和应用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和行业精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推动我国碳储产业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碳储技术作为 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战略性新兴领域,亟需加快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成立相关碳储专业和加快培养碳储领域“高精尖缺”人才。

碳储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成立相关碳储专业和加快培养碳储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任务中,高校迅速响应和布局。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到大型能源企业去从事CCUS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管理,去能源、矿业、电力、钢铁和环保类企业开展碳减排工作。

15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