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前景好不好
能源动力就业好不好
能源动力专业涉及范围范围很大。这是一个很泛的专业,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燃煤,新能源,热能,工程热物理,暖通,化工,机械,这一点从报考研究生院校的专业方向就可以看得出来。
比如哈工程的能动主攻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东南大学主攻燃烧,湖南大学主攻汽车机械等等,所以能动的内容比你想象的更庞大。
并且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差异很大,所以如果没有及时找准方向,在未来就业上难免会受影响。另外这个专业可能是满足普通生活没有问题,但想要大富大贵是不太可能了。
能源动力专业就业前景
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能源动力学科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能源动力主要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此类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在内的多种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修课程
《传热学》、《控制理论》、《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低温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新能源汽车。
本专业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及工程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知识及良好的思想、业务、文化和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在能源、动力、环保领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方面,包括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制冷及供热系统(汽源、热源、冷源、热力管网、燃气输配等热力系统)、热电厂等工程方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含电厂热能动力、城镇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方向。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
能源动力类4个专业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空调与制冷。
①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培养从事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②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发电设备研制、设计及生产部门,大型电站,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船舶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以及万化系统动力设备研制、生产、运行部门等。
③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及其工作系统自动化,流体循环系统节能等,在水电水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工程机械、食品纺织、航天航空、舰船武备乃至市政设施、工民建筑等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该专业方向包括流体机械及各类流体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自动化管理、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培养从事叶片泵、水轮机、风机、液力、流体传动及控制、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动、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④空调与制冷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与药品的生产、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设备的生产等领域。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空调制冷工程与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