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公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泽慧

近年来,从 2021届起,将“就业率”改为“毕业去向落实率”,以更加准确反映高校毕业生升学、就业等毕业去向情况。以下是关于安徽多所高校公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安徽高校公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安徽多所高校公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应届毕业生达1076万,大学生就业情况备受社会关注,日前,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安徽省内一些知名高校陆续发布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均有显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如毕业去向落实率、升学率、就业单位层次、专业对口率、就业满意度等。1月16日,记者也根据各校的发布情况,做了一番梳理。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中制造业人数最多

据悉,2022 年合工大共有毕业生 11181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7907 人,硕士毕业生 3108人,博士毕业生 166 人。2022年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90%。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32%,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20%。

2022 年毕业生毕业去向以就业为主,共计 7704 人,占比 68.90%,从区域分布来看, 2022 年毕业生到华东地区就业占比 67.15%,从省份分布来看,学校 2022 年毕业生流向最多的省(市)为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

2022 年,毕业生在安徽省就业 3059 人,占比 39.71%。安徽省就业人数前五的地市分别为合肥市(2406 人)、芜湖市(138 人)、宣城市(94 人)、安庆市(54 人)、阜阳市(51 人)。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中制造业人数最多,占比 30.96%;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 18.04%;第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 14.15%。

2022 年,学校本科毕业生中有 2790 人升学,197 人出国、出境学习,占本科毕业生毕业生总数的 37.78%。硕士毕业生中,123 人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20 人出国、出境学习。

安徽大学: 毕业生在新兴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达 63.01%

根据该校《2022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记者发现安徽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共 8725 人,其中本科生 5718 人,研究生 2923 人,专科生84 人。2022 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4.38%,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3.72%,研究生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5.69%,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05%,2022 届毕业生中“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

同时,2022 届本科毕业生中“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为 98.33%,其次是“经济学院”和“文典学院”。

2022 届毕业生中就业人数共 6035 人,其中本科生 3366 人,研究生 2658 人,专科生 11 人。从全国区域来看,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人数占比为 82.29%,其中选择在安徽就业的人数最多,占就业总人数的 63.74%。从安徽区域来看,选择在合肥就业的人数最多,占安徽省就业人数的 74.94%,在合肥就业的人数为 2883 人,占就业总人数的 47.77%,

此外安徽大学 2022 届留皖就业毕业生在以芯屏汽合为标识的十大新兴产业就业人数为2424 人,占比达 63.01%,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 34.85%,其中国内升学 1855 人,出国出境 138 人。其中考取双一流高校及重点科研院所 1777 人,2022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主要院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

安徽医科大学:近三届毕业生七成以上服务于“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2年,该校共有4723名毕业生,其中毕业本科生3187人,毕业研究生(含博士、硕士)1536人。《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20%,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38%,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90%,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2022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安徽省内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中,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62.15%。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合肥市、阜阳市和六安市。

而更多的2022届毕业生从事“卫生和社会工作”相关工作,占比为77.37%,其次为“制造业”。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服务于“卫生和社会工作”,近三届毕业生占比均在71.00%以上。



高等院校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对市场进行有效引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

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并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和支持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还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第一,高校教改工作要加强,专业设置要科学,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做出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科学地确定学科模式、层次,大力发展特色专业。

第二,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可为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有效对策,加强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指导,例如开展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处、就业座谈会等。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和理念。同时,与用人单位进行联谊,多开展校园招聘会和企业展示会等,利用有效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机会,积极地为他们拓宽道路,以获得更多就业途径。

大学生自身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有些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时就存在观念错误,认为步入了大学就等于获得了永久的通行证,无后顾之忧,从而放纵自己,沉迷于网络,逃课旷课成为家常菜,学业不精,混日子混文凭,四年内什么都没学会,找不到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缺乏,准备不足,生涯模糊,存在过强的依赖性也缺乏创造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弱。有些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误区,未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身定位也不够准确。大学生都希望到高收入,待遇好的工作单位,忽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择业时过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过剩,欠发达地区用人紧缺的现象。“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也加大了就业难度,在择业时不能正确对待职业,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去。工资待遇不高的工作也不愿干,认为学了四年,读了四年书应是一份待遇好的工作。殊不知,这只是一个过程,学的是如何做事做人,考验的是会不会做人做事,一段时间后会调整,前途依旧是美好的。有些大学生在投简历时海投,不同单位,不同工作,同一简历,缺乏区分度,看不到特长和工作能力,不具有吸引眼球的亮点,印象也就不深刻,被录用的机会也就小了。有些大学生在面试时过于紧张,虽有充分准备却在面对“考官”时手忙脚乱,词不达意,临场能力过差,心态未调整好。在面试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选择在家待业而放弃更多的尝试。

其次,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大学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一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考虑外界因素,但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不错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某些学科某些专业感兴趣的人,在大学阶段就能全身心投入,把专业学好。自己有兴趣学习的专业是就读专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

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每个考生在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也许身边人云亦云,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最适合将来做什么。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的时候多参考父母老师或者过来人的经验。

提前了解每个专业的就业率

提前了解每个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是参考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就业信息,比较不同大学的同一专业,或者同一大学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情况。

这样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不会迷茫。选择一个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在未来自己出社会找工作的时候,可选择的工作岗位时候相对广一点,自主选择空间也会大一些。

大学填报志愿的方法

一冲,就是在前两个志愿的院校中,考生可以选择稍微比自己分数高的院校或者为此比自己高的院校进行填报。

二稳,就是目标院校录取的平均分,录取的最 低位次,肯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选择两所院校进行填报。

三保,是建立在一冲,二稳的基础之上,选择一所大学保证录取成功。这个层次的大学,考生可以考虑城市的因素,院校的因素,专业的因素,尽量满足自己的个人主观意愿,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因为,考生有百分之百的实力填报它。

四垫,必须在前面一冲二稳就能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预防万一的风险,选择垫底的院校,把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降到零,确保万无一失,一举成功!可以选择一所低端大学,但是有强大实力的专业,来作为最后的垫底院校。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