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排行榜
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排行榜
类别 | 专业名称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法学类(本) | 知识产权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
翻译 |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广播电视学 |
广告学 |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
统计学类(本) | 应用统计学 |
力学类(本) | 工程力学 |
机械类(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机械电子工程 | |
车辆工程 | |
汽车服务工程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
材料类(本)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 |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类(本) | 人工智能 |
通信工程 | |
电子信息工程 | |
计算机类(本)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土木类(本) | 土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
水利类(本) | 水利水电工程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
测绘类(本) | 测绘工程 |
地质类(本) | 地质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航海技术 | |
轮机工程 | |
交通运输 | |
交通工程 |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
海洋工程类(本)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航空航天类(本)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建筑类(本) | 建筑学 |
风景园林 | |
城乡规划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 安全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工程造价 |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 |
市场营销 |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类(本) | 交通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管理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
设计学类(本)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
视觉传达设计 |
重庆交通大学开设的国家特色专业名单
国家特色专业 | 土木工程 |
交通运输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重庆交通大学招生问答
重庆交通大学哪些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
重庆交通大学各专业对单科成绩没有要求。
专业录取规则是什么?
考生进档后,除有特殊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重庆交通大学非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为:按投档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分数相同的考生,会优先录取谁?
对按照平行志愿方式进行投档的非艺术类批次,投档分数相同时,使用省级平行志愿批次同分考生投档排序规则进行比较。按照非平行志愿方式进行投档的非艺术类批次,投档分数相同时,依次比较数学外语总成绩、数学成绩、语文成绩、外语成绩。
重庆交通大学口碑好不好
学校的土木桥隧以及交通管理是王牌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有丰富的实验和项目资源,而且这两个专业的就业率也是最好的。学生宿舍有空调,周边吃的挺多的,而且隔得不远就是回龙湾和南坪,紧邻地铁站,出行非常方便。 虽然是理科学校的一个文科专业,但是我觉得老师们都很不错,老师们要么都出过国学习过,要么就是毕业于双985的博士生,师资力量很厉害。
位置很好,在主城南岸区。交通类专业在学校挺不错,就业也很好。。学校是理工科为主,所以男生很多,女生很少。 我学的专业在近几年就业形势一直良好,专业在全国排名中较靠前,随着国家交通的迅速发展,就业需求量充足,此外同行业内各大型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认可度高。
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_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_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较为完善。现有南岸、科学城、大坪三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学校固定资产总值36.17亿元,校舍建筑面积82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和电子文献440余万册(种)、期刊杂志150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各类仪器设备总值6.65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20余人,高级职称近800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60余人次。聘有包括李应红、王光谦、郑皆连、杜彦良等两院院士和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孟凡超等150余位特聘或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