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
自古以来,总有那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发奋努力赶超人家,而是怀着嫉妒心,不择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人。
《草船借箭》讲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的理由为名,生出一计,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在当时是完全不可能的。从中可以看到: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而且十分狡猾阴险。然而,机智过人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三天就顺利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破灭,从而进一步揭录了周瑜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我还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要做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的人,从小就应该不知疲倦,勤奋好学。
至于周瑜,我想对你说:“当别人比自己厉害的时候,并不是想方设法地,要把其置于死地。你应该把他定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战胜他才对。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读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吗?有时自己考试成绩不好,虽然也去分析原因,找错在什么地方,但是往往希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在下次考试中也出个差错,好和自己拉平。事情虽小,但也是不健康的心态,回想起来,是多么惭愧呀!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2
我最喜欢里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找一个机会除掉诸葛亮,故借军中缺箭,叫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否则人头落地。诸葛亮请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第三天半夜,诸葛亮下令把草船划到离曹营不远的江面,二十条船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排开,然后命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一听,急忙起床,但由于江中大雾,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全都射在了草人上。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调转方向,逼近曹营,大声呐喊,擂鼓助威,虚张声势,而自我和鲁肃却在舱中饮酒。曹军以为敌军来功,拼命放箭,一会儿工夫,二十条船上的草人都密密麻麻受满了箭,诸葛亮下令鸣金回营,边撤边喊:“多谢曹丞相送箭。”曹操方知中计,再要追时,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怎样追得上!诸葛亮回到东吴,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万支。这一计,使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嫉妒之心更强了。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我还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当这样,不能为自我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我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
要做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的人,从小就应当不知疲倦,勤奋好学。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3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著作之一。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三国归晋,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诸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
周瑜平日见诸葛亮料事如神,十分嫉妒。一天,周瑜请诸葛亮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周瑜又叫人故意延迟时间。又叫鲁肃去探营,诸葛亮请他调二十条船,每船二十名军士,二百个草靶子,船上布上幔子。鲁肃没把这事跟周瑜说,周瑜心中起疑。
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邀鲁肃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只笑而不答。船驶往曹营。这时江上大雾漫天。诸葛亮令人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曹操看见敌军突然来袭,江上又大雾弥漫,看不清虚实,便令一万人乱箭射之。船上插满了箭,船上军士喊:“谢丞相箭。”曹操令人追之,可船顺风行了二十多里了。
诸葛亮对借箭早已胸有成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诸葛亮识天相、晓地理、知己知彼、知敌知友。如果今日无雾,肯定惨败;如果鲁肃不忠厚守信,他的计根本使不成;假如曹军大胆出击,就连诸葛亮他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更别说借箭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周瑜为人妒贤嫉能的狭窄心胸,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做一个做事哟安排的人,其次也要心胸宽广,能容得下比你厉害的人。如果有人比你厉害,应当想办法超越他,而不是设计陷害他。
《三国演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生动的地再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悲壮历史。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4
最近我在读《三国演义》,书里讲了好多历史故事,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这一章,诸葛亮利用他的智慧推断出了天气变化,借到了箭。我要向诸葛亮一样多读书,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好词有:怨声载道、怒气冲冲、气势汹汹、尽欢而散、死尸遍地、哭声震天、哈哈大笑、暴跳如雷、大骂至死、频频敬酒、翩翩起舞、凄凄惨惨、痛苦不已、神机妙算、嫉妒、擂响战鼓。
好词有:1、诸葛亮设计了“木牛”和“流马”,上山下坡很灵活。2、诸葛亮日夜操劳,体力渐渐不支。3、司马懿听说诸葛亮已经死了,半醒半疑,率兵开向五丈原,果然蜀营空空。4、司马懿知道蜀兵已远去,这才放心下来,与夏侯霸、夏候惠向魏营走去。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5
五百多年前,元末明初之际,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今天我们学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此不择手段来陷害诸葛亮。他要求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暗地里却阻断了诸葛亮的造箭方法。谁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周瑜这下可心服口服了。
我觉得周瑜很小气,容不下别人。既然共同对付曹操,那就应该是一条心。别人才学比你高,那你就应该努力学习知识,而不是想要和别人争斗。争斗只会两败俱伤,曹军正好可以乘虚而入,那他们的麻烦就大了。
我认为周瑜在这儿应该可以以大局为重,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公报私仇。
周瑜也很毒辣和不择手段。他为了除掉诸葛亮,什么手段都用了,但都被诸葛亮化险为夷。
但是周瑜愈是小气,愈是毒辣反倒衬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他十分令人敬佩。经过这次事件后,周瑜肯定心服口服了吧,不然最后他们怎么打得赢赤壁之战呢?
我想我们不应该做周瑜那样的人,我们应该宽容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嘛。我们还应该像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才智过人,高风亮节。
《草船借箭》给了我很多启示。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6
我最喜欢里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找一个机会除掉诸葛亮,故借军中缺箭,叫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否则人头落地。诸葛亮请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第三天半夜,诸葛亮下令把草船划到离曹营不远的江面,二十条船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排开,然后命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一听,急忙起床,但由于江中大雾,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全都射在了草人上。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调转方向,逼近曹营,大声呐喊,擂鼓助威,虚张声势,而自己和鲁肃却在舱中饮酒。曹军以为敌军来功,拼命放箭,一会儿工夫,二十条船上的草人都密密麻麻受满了箭,诸葛亮下令鸣金回营,边撤边喊:“谢谢曹丞相送箭。”曹操方知中计,再要追时,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怎么追得上!诸葛亮回到东吴,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万支。这一计,使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嫉妒之心更强了。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我还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
要做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的人,从小就应该不知疲倦,勤奋好学。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7
《草船借箭》也是出自于《三国演义》,说的是蜀、吴两国联合攻打魏国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周瑜和诸葛亮一直不和,周瑜便让诸葛亮在几天时间之内造出几万支箭。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假装去攻打魏国,让箭全部都射在草船上,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很多支箭。
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使想让他下不了台的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在整篇文章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瑜看到诸葛亮借回十万支箭的那一段,周瑜看到了他借回了这么多支箭,不禁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是啊!既然早就已经知道他那么聪明,为何还要他下不了台呢?
通过阅读《草船借箭》,我明白了冲动是魔鬼,不能让自己心生妒火,为了高显自己的地位而去设害别人,更应该自己好好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换来他人的关注。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8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它的主要内容如下: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商讨军议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十万枝箭,并不能推却。诸葛亮接受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就造好。于是,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和草靶。第三天,雾很大,诸葛亮下令开船,放上草靶。这时,曹操正好见到诸葛亮的大船,由于雾太大,曹操命令所有人射箭到船上,结果射中的全是草靶,这个时候诸葛亮让士兵们把船调头,等着另一边也布满箭。就这样,诸葛亮轻松地取得了十万枝箭。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要用智慧来想办法,以做到凡事迎刃而解。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9
最近,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流传范围广,影响力大,并且经过阅读这本经典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借军中缺箭的事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天内造完十万支箭。应对这艰难的任务,诸葛亮却爽快答应了,同时,也立下了军令状并且说不需十天,只需要三天便能完成。
原先,诸葛亮早就细查天象,明白三天后江面鱼大雾,便有了一个好计划,他先借了些船,并扎了一千个草人。两天过去了,他一点也不着急,到了第三天,不出所料,湖面上起了大雾,他命令士兵开船接近曹营,并擂鼓呐喊,曹操察觉到后,命令士兵放箭,瞬间,10多万之箭插到了草人身上,诸葛亮便轻易地完成了任务,撤退了,他让士兵边撤边喊:“多谢曹丞相的箭。”回到军营后,周瑜看到了这么多箭,自叹不如。
经过《草船借箭》,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得要有计划,而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什么事都有计划才成功完成了任务。这使我回想起了五年级时,考完英语考试后,有一些同学考的很好,有一些同学则考的很差,考的好的同学,他们上课听课,并且计划好每一天都复习英语单词,考的不好的同学,不仅仅平时不东西复习上课知识,还不听课,在考试的前一天,临时抱佛脚,拼命的记单词,可是,这样做,效率不高,能记住的单词肯定是少之又少。
经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做什么事都需要有计划!
读草船借箭有感怎么写作文篇10
昨天,我们学了《草船借箭》一课,读的过程中,我就感觉有些地方让我困惑,回家后我仔细琢磨了琢磨,终于发现了诸葛亮的几个疏忽,真替他捏了一把冷汗。不过还好,幸亏周瑜、曹操、鲁肃那几位太笨,才使诸葛亮的计划没有落空,既弄到了十万只箭,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下面我就给你条分缕析一下诸葛的缺漏:
第一处错误:在于诸葛亮在向周瑜承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时立下的军令状上!你们想一想,诸葛亮的军令状上肯定写着:如果三天造不出好箭,甘受惩罚。关键就在“造”这个字上。最后诸葛亮一支箭都没有“造”,那十万支箭全是靠计谋搞来的,或者说从曹操那里“坑”来的。当时如果周瑜再聪明一点,或者像我们语文老师那样善于挖字眼,善于刨根问底,追究“造”这个字,那诸葛亮肯定会被周瑜给整死的。可见周瑜还不够奸诈、赖帐、狡猾。
第二条,诸葛亮冒了一个大风险。如果当时鲁肃不那么憨厚,做一回双面间谍,抓住发财的绝好商机,用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来向周瑜索要“间谍”费用,周瑜肯定会花那九牛一毛的小钱套出诸葛亮的计谋,从而整死诸葛亮,以解心头之恨。到时候,计谋泄漏,周瑜肯定会使诈:将船打几个洞?系青布幔子松一点,风一刮就露馅?那是最平常的计谋了。还好,鲁肃没有动贪念,反而榆木脑袋不开窍,倒帮诸葛一把,这才能草船借箭成功。否则,诸葛亮准会在借箭途中被水淹死或被箭射死!呃呃呃,诸葛亮把“宝”押在鲁肃的善良、憨厚上,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
第三条:那曹操七窍开了六窍,一窍不通,简直是脑袋短路。如果当时曹操稍微再动一下脑筋,将箭上涂满油,并且点着,那肯定会制造一场小型的火烧大江,将诸葛亮活活烧死,制成烤乳“诸”。不仅绝了后患,而且后来也不用吃赤壁那场大火的厉害了。
以上三条完全可以要了诸葛亮的命!所以《草船借箭》得以顺利实施,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能掐会算、足智多谋,还因为对手太笨,考虑不周,才让诸葛亮计谋得逞。一个《草船借箭》里有这么多漏洞,所以依我看诸葛亮也不见得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