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

| 新华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的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2

早晨起床,望窗外,白雪茫茫,小区好像在童话世界里。

腊八映雪,吉祥如意,微信朋友圈里的祝福短语铺天盖地,其中一条印象极深:腊八节喝腊八粥,黏住爱,黏住美,黏住真,黏住善,黏住德,黏住礼,黏住孝!黏住根。我真感谢那些编祝福微信的写手们,编的那样合情合理,特契合欢乐喜庆的氛围,印证了那句话:高手在民间。

当腊八节遇到皑皑白雪,走出家门,迎着飞扬的雪花,踏着厚厚的积雪,呼吸着没有雾霾的新鲜空气,那心情,那情绪,是何等的爽朗和兴奋?

走进小区的花园里,松树上,积满了厚厚的雪团子,松针儿经过雪的”洗礼”更加青翠,小湖的冰面被大雪覆盖,极目眺望,平整如畴,很想踏到湖面上走一圈,留下脚印一串串,可不忍心破坏大自然的造化。

说真的,现在的雪是多么珍贵呀,生活在城里人们看一场雪多么奢侈呀,而偶然下一场雪,我们刚要感受雪天的意境,感受积雪的惬意,还没容走在积雪的马路上,环卫车就在路面上撒下大量的融雪剂,不一会街道上泥泞一片。可话又说回来,现代社会,都市车多人多,不清除积雪不影响交通吗?反正我对此十分迷茫。

小区的保洁员十分辛苦,下雪如一条无声的命令,他们起个大早,动用铁锹,扫帚等很多工具,把小区路面的雪扫得干干净净,看到他们累得满头大汗,感动,激动,心疼油然而生,他们拿着不高的收入,干着这样累的活,的确不容易,但当他们用工具把大自然赋予人间的积雪扫干净了,明明洁白的积雪经过锹铲,扫帚扫,变得黑黑的,堆在路旁,感觉又玷污了雪的圣洁,因此我十分矛盾,也解释不清!

但无论怎么样,当腊八节遇到下雪,心情是兴奋,亢奋,曼妙的,喝上自己亲手熬制的甜甜的喷香的腊八粥,就着腊八蒜,大白菜五花肉炖冻豆腐,俯瞰窗外的积雪,感受雪后空旷的城市,望着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快欢声笑语的孩子,岂止是用“”腊八节快乐”以及那些微信朋友圈里祝福短语比拟得了的呀。腊八节遇到大雪,不是吉祥如意,来年平安幸福的象征吗!

腊八节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浓浓的年味足了!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3

中国有句话叫做“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就是说明腊八节是过年前的最后一个节日了。腊八节顾名思义就是要吃腊八粥的,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喜欢的节日。

每年的腊八节妈妈都会给我煮一锅腊八粥,在平时我就是喜欢喝粥,对于腊八粥更是喜爱。因为腊八粥里面有很多种类的豆子和米,混合在一起煮出来的粥又香又甜。今天又是一年的腊八节了,早上我就和妈妈来到超市买煮腊八粥的米,超市里面也是人很多。因为腊八节的关系,超市也在搞促销,各种各样的产品优惠减价。我和妈妈来到买米的地方,已经有很多人在装了,而且各种价位的都有。妈妈说我们买好的吧,这里面的米也好,种类也比较多。我当然是愿意的,因为这样的会更好吃啊。回到家麻麻就给我煮腊八粥了,我在一边看着,我们买的米里面有麦片,黑芝麻,红豆等等好多。妈妈烧上上一锅水就把米放进去了。慢慢的锅里的水就变了颜色。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黑色,我还奇怪怎么变黑了,这不像是腊八粥的颜色啊。妈妈却说别着急,我就耐心等待者,时间慢慢过去了,锅里的粥渐渐的变得有点红色了,看起来就像外面买回来的腊八粥一样。妈妈又在锅里面加入了冰糖,这样吃起来就会更甜一些。粥越来越粘稠了,看起来真的很美味啊。妈妈关上火之后,我就迫不及待了,想先尝一尝。妈妈一边说我馋猫,一边给我成了一小碗。告诉我很烫,小心一点。我自己吹吹热气,闻起来就是香的味道。慢慢的喝起来。真是好美味啊,一点不比外面的逊色。

这个腊八节我迟到了最美味的腊八粥,明天我也要自己做一次腊八粥试试。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4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5

腊八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

在历,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母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母亲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6

腊七、腊八,冻死叫花。这句谚语我很小便会讲了。是舅爷爷教我的。我五岁那年的腊八节,便是天寒地冻,哈气成冰。因为冷,我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而那天,舅爷爷却起得格外早,吃过饭,他竟去了镇上,说有很重要的事。镇上离村子有七八里路。舅爷爷走了,天,不知何时,竟开始飘雪了。后来,雪下得愈大了。我忽然有些怕。我真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舅爷爷非得要冒雪出去……

因为家生变故,我寄养在舅爷爷家,已经半年有余了。舅爷爷是个孤寡老人,六十多岁,看起来,像七十岁,或者还要老。但他却很爱笑,笑起来,山羊胡子一动一动的,很好看。我不能让妞儿跟着舅爷爷再受委屈!多好的孩子,如今却,唉……”他常颤巍巍地说。我虽听不太懂他的一些话,然而我却知道,他是极疼我的,比起家里的人,亲多了。自我来后,他用来换钱的鸡蛋,便成了我的营养品。他的老白干,也喝得少了,说要攒下钱来,将来供我念书。

舅爷爷终于回来了。他浑身上下一片白,像个雪人。看见我,他便开始笑,山羊胡子上的雪落到我脸上,凉凉的。他将手里拎着的一只大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凭直觉,我知道那里面应该是吃的。可他却不肯先打开,而是先为我洗脸,梳辫子,末了,又拿出预备过年的新袄,让我穿上。然后,才一点、一点地开那纸包,呀!里面的东西,竟是我没见过的!

“孩子,知道吗?今天是腊八节,也是你五周岁的生日!”他依然笑着,但那笑里有了些我不能理解的深意,“这叫生日蛋糕!听说,城里人过生日都兴吃这个!我是提前让在镇上开杂货铺的亲戚从县上捎来的!”他一边说,一边打开另一个纸包,里面是五支红红绿绿的小蜡烛,他将它们一一插在那个漂亮得耀眼的蛋糕上,又用火柴,一支一支地点着。蛋糕上立时盛开了五朵金黄色的花。“闭上眼睛,许个愿吧!孩子,许个你最想要的愿望,往后,你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越来越好,人家说了,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许愿,是最灵的……”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见识并且拥有生日蛋糕。那蛋糕,是我吃过的世上最美的美味——那软糯,那细腻……一生不忘。舅爷爷一口都不肯吃,他说,那整个都是属于我的,我要完完全全地把它吃到肚子里——连同许下的心愿。

是的,时间永远不会使记忆风化。有些记忆甚至被岁月提炼成宝石,在生命的历程中闪着光芒。也正是这些或甜或苦的记忆,串成了生命的链,无限地伸延下去……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7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腊八粥材料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8

腊八节(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老百姓有吃腊八粥的传统习俗。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至今,中国东北、西北、江南等地区,人们仍保持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9

记得在六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带着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腊八节。

这周放学前,班主任拎着两个大袋子进了教室,面带微笑地说:“下周一就是腊八节了,我决定大家一起在学校过一个有意义的腊八节!这里有几袋腊八粥的食材,下面我发给几名同学带回家,用水泡好,下周一带来,在班上煮,还有几个同学,下周一负责带锅……”听到这番话,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下周一的腊八节。而我,被分配到了写春联的任务。一放学,我立刻就冲回家,开始练习春联。

这天是周一,我带着春联纸,毛笔,墨汁……去上学了。一进教室,节日的气氛立刻便向我涌来。装饰品挂满了教室,锅里的腊八粥正冒着热泡。趁着同学们还没来,我拿出毛笔和红纸,开始写春联。十分钟后,我将写好的春联贴在门上,顿时,腊八味更浓了。同学们陆陆续续来了,一进教室都会不由自主地嗅嗅鼻子:“嗯,什么味?真香!”接着,每位同学都分到了一碗腊八粥。这时老师进了班,笑道:“同学们,腊八粥好吃吗?”“好吃!”“那大家想不想看表演呢?”一听有表演看,同学们又不安定了。“大家安静一下,表演马上开始。”话音刚落,两名主持人便走上讲台,拉开了表演的序幕。朗诵,歌唱,舞蹈,精彩不断,同学们的兴致也不减,手中的腊八粥渐渐凉下来都浑然不知。

两小时在不经意间便从我们身边溜走,表演也逐渐到了尾声,同学们的热情却还是那般高涨。这次腊八节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直到现在,我也依然铭记。

 

腊八节通用作文素材篇10

“吃饭了!”我刚放下书包,爸爸便急忙喊道。的确有些饿,想到马上就能吃到妈妈烧的香喷喷的红烧肉和拿手的糖醋鱼,我赶紧去洗了手。

“什么?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满地嚷道。抬眼看看平时一样讨厌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齐“反抗”,没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妈妈、爷爷,他们也都吃得乐呵呵的。这是怎么啦?爷爷看我在发愣,便放下碗,饶有意味地吟诵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婷婷,粥是宝啊,不可浪费!”我还没回过神儿,妈妈义开口了:“早(枣)下力(栗)气,来年丰收。婷婷,这粥有营养,吃吧!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别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这粥还有什么深意!我刚捧起碗,爸爸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们,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于是我赶快请妈妈传授做“福寿粥”的方法。妈妈告诉我,先准备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枣三样,其他可根据自家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干等。玉米要提前泡3—4小时,其他材料可混合洗净,再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用紫砂煲,三小时就能喝上粥了……

在我们这里,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这象征着多福多寿的腊八粥,人家可别忘了十二月初八喝一大碗啊!

23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