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

| 新华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1

“劳动最光荣”这是送个普天下所有劳动人民的安慰,以前我经常看不起那些从事着很多微小的工作的人,认为他们很没用,可我慢慢感觉我错……

在一节课堂上,老师提一个问题,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这个很简单,于是我们齐刷刷的举起手,我说我的理想是一个天文学家,而其他同学也是科学家,医学家等。老师眼中流出失望的神情,他语重心长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但你们的问答我很失望,你们只喜欢那些能让你们享尽荣华富贵的职业,可从未想过事物的基础,假如世上没有那些在底层为人们默默奉献的人,那么会有荣华富贵吗?会有我们今天这优越的生活吗?老师的一番话,我思索很久也明白老师的苦心,他想让我们不要好高鹫远,一切的事物就像修房子一样,必须要有地基才能修好,人也一样,不努力,不磨练哪里来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成长而铺路的基石,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成功。现在我再也不轻视那些从事低微职业的人,在我心里这些人其实很伟大,五一劳动节也是这些最美的人的最美的节日,老师的一番话我也铭记肺腑,扎根脑中。

其实每个职业都是最伟大的,不要羡慕某个职业,也不要轻视某个职业,每个职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只要用心发现,就会觉得“劳动最光荣”这句话真正含义:劳动者也是最美的!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2

今天是五月一日劳动节。天气很好,就是有些热。

我们全家来到黑虎泉。这里游人如织。我挤进人群,趴在护栏边,看那三个虎头张大嘴,卷波翻浪的喷吐着泉水。站在这里,也感觉到凉爽了很多。我站在石洞前,澄清透底地泉水令人心旷神怡,我用瓶子灌满了泉水。甘甜地泉水喝下去后,滋润着我的心田。

抬头看,一座高大的城墙,威严地耸立在前面。我们顺着台阶而上,“解放阁”三个大字非常醒目。在东面墙上,烈士的名字刻了满满一面墙。

来到解放阁上,进入济南战役陈列馆,一件件史料,一张张黑白照片,都把我唤回到那战争岁月,我一直默默地看着、听着、想着。

出来时,我站在城墙上向下望去,黑虎泉的泉水正在欢快的流入环城公园内,泉城广场上喷泉在喷涌着。一座座高楼正在拔地而起。

济南越来越美丽了。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3

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想:我已经长大了,应该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做什么好呢?我转过身,看见一个个油腻腻的碗、盘子,有一个主意飞上我的心头,我自告奋勇地说:“妈妈,今天让我洗一次碗,好吗?”

妈妈看看我说:“你······你能行吗?”“放心吧,”我先挽起袖子,把一个个碗、盘子放进水盆里,把水打开,将一个个油腻腻的碗和盘子冲湿,最后在百洁布上面放一些洗结精在碗上洗,不一小会儿,碗儿们就穿上了一件雪白

色的泡泡衣服,这时妈妈走过来看到说:“我们宝贝还真有一手吗好厉害,”“那当然”我开始沾沾自喜起来,突然,手一滑碗掉下来,啪的一声······

我从这一事情感受到劳动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4

今天,我们一家打扫卫生。我打扫自己的房间,妈妈拿着吸尘器扫地,爸爸拖地。

我的任务是擦我书房的地板和客厅的玻璃。凭着我经常打扫书房的经验,不一会儿的功夫我就把书房擦干净了。然后我去排放书橱里的书本,我把下面的书排好了,可是上面的书太高了,我个子太矮够不到,我就叫爸爸抱我上去,他很快把我抱起,我够着了,上面的书也排好了。可是,爸爸却累得够戗,他笑着说:“李享,你该减肥了,抱你太费劲了。”

放好书后,我就去擦客厅的玻璃了,可是不管怎么擦,玻璃干了后总是留下擦痕,最后我试着用干的柔软的抹布再擦一遍,结果那痕迹都消失了,妈妈夸我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妈妈扫地,把家里的灰尘和毛絮絮全都扫出来了,再拿吸尘器把他们吸得一个不留,家里干净得我都可以在地上打滚了。

爸爸拖地、抹茶几沙发,爸爸把地上和茶几沙发上抹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我们干完了以后,很累很累,都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但是我们恨不得倒下就美美的睡一觉。虽然很累,但看到家里干干净净的,我们感到很开心!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5

我们赞美劳动,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

秀美的园明园,清秀的颐各园,雄伟的长城,气势宏伟的兵马俑……太多太多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些景物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多么美妙的中国建筑,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汗水的结晶。我们赞美劳动人民。

我们赞美劳动,伟大的劳动者推动时候的发展。伟大的爱迪生,他发明出了电灯;耐心的牛顿,他寻找到了地心引力;有毅力的袁隆平,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居里夫人,她发现了镭和钋……他们使我们的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为我们增添了无数方便!我们赞美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美妙的世界!

我们赞美劳动,劳动建立起我们幸福温馨的家园。爸爸妈妈挣的钱越来越多,以前辛辛苦苦打工,现在呢?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我十分享受现在的生活。爸爸妈妈养育我们不容易,是爸爸妈妈他们出付了多少汗水,才换得富裕的生活啊!我们感恩爸爸妈妈的付出!

我们赞美劳动!感谢科学家们的劳动,感谢爸爸妈妈的劳动,感谢所有为我们付出劳动的人们!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6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眼看就要到了。

每年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想起“劳动”这个人们既熟记于心,又感受不同,既创造着人类,又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展示着多彩世界的平凡又伟大的字眼。

每年这个时候,我的视野中就会浮现出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躬身劳作、辛勤耕耘、任劳任怨、默默前行、专注自信、永不停歇的身影。

因为,不管社会如何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观念如何地现代化和超前,劳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是吃饭、睡觉、读书、学习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了劳动,就缺少了创造,就缺少了进取,我们人类的活动就会变得枯燥和无味,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荒芜和苍白。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劳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原义,让我们品尝出生命的原味。所以,热爱劳动,向往劳动,享受劳动,为着创造财富、创造新的生活而辛勤劳动的人们,永远都是值得大家尊重的。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神圣”,这些响亮而悠远的口号,不仅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而且在每个人的心田间回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依靠劳动去创造,依靠劳动去争取,依靠劳动去摘下累累的硕果。

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一幢幢万丈高楼;

是劳动,筑就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一座偌大的粮仓……

由此可见,劳动不仅是创造硕果和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且是净化灵魂和升华精神的一种方式,劳动使人聪慧,劳动给人快乐。它能洗刷人们思想上的灰尘,它能除掉人们灵魂上的污垢,使人变得崇高,使人变得伟大。

劳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劳动,是拉动社会发展的纤绳;劳动,是帮助时代进步的阶梯。人类珍惜你,世界才能春华秋实;人类尊重你,世界才能殷实厚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句歌词尽管已经唱了很久,但我们还是要长久地传唱下去,劳动,永远让我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脚踏实地,阔步前进……

是啊,人类要生存,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个人要发展,确实都离不开劳动。不畏艰辛,诚实劳动,方显出英雄本色。真正的人生幸福,只能从忘我的劳动、创造和工作中获得,这已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因为无数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不仅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灿烂文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由衷地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7

工作近五年,长江委一共组织了两次水质技术比武,我有幸都参加了。而两次竞赛之前,我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不可能参加。第一次是在2013年,那一次我刚入职,职场菜鸟一只;第二次是在2016年,那一次我刚生娃,新手妈妈一枚。

13年10月,长江委开展第一届水质技术比武。最初我并没有在意,毕竟当时才参加工作3个多月,有资历,有经验,技术过硬的同事多了去了,我,炮灰无疑。抱着重在参与的放松心态参加初赛,没想到,最终考了科室最后一名。虽然没想过晋级,但最后一名这面子上也是在挂不住。强烈的羞耻感逐渐超越了内心最初的畏难情绪,所以在接下来的复习备考中,我慢慢进入状态,甚至拿出了备战高考的架势。放弃周末,规定自己9点前到办公室,一天练习实验操作,一天复习理论知识。练习操作的过程中,只要出现失误,从头开始;理论复习,做错的题目要一字一句抄在错误本上。最终的决赛中,意外地,我获得了第一名,当接到通知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的那一刻,我是激动而平静的。从重在参与到努力争取再到获得荣誉的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战胜畏惧为自己带来的快速进步。

15年底我升级做了妈妈,16年3月结束产假刚回到工作岗位,就收到了举行第二届水质技术比武的通知。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放弃,因为仅仅面对工作和孩子就让我应接不暇了,更何况可怕的“一孕傻三年”,我这才过了一年半呢。

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克服困难,家人也全力支持。可我还是害怕,自己每天觉都不够睡,怎么复习备战呢?而且上次竞赛是第一名,这次考得太差会不会太难看……畏惧再次成为我前进的最大阻碍,一万个不可能总在脑子里打转。最终是一位年长的同事打消了我的顾虑。他告诉我:“不用太在意结果,你刚生了孩子,实际困难摆在那里,考得不好没人笑话你。考好了,也算是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这段话似乎给了我一个台阶,甚至是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放下顾虑投入复习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我不是不能去做,只是我没有足够的战胜畏惧的勇气。

这一次学习的困难比13年更大,新手妈妈的身份需要花费我巨大的精力和体力。参赛的同事每天自发加班学习3个小时,而我却要尽快回家陪玩、收拾、喂奶、哄睡。每天晚上将近九点把孩子安顿好后,我到书房开始学习。为了不掉队,我规定自己每天至少也要学习3个小时。周末不能像13年那样两天都加班,就加一天,上午去了先复习理论,下午操作练习。在家陪孩子的一天,抽空完成一套模拟试卷。

产后的第一次出差也献给了比赛。正式比赛那几天,我异常平静,感觉成功与否并不重要,整个复习准备的过程能坚持下来,我已尽全力,所以没有遗憾。最终我获得二等奖,总分第四,赛后唯一的想法就是赶快回家陪孩子。

回想两次参赛的经历,我都差点在与畏惧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多少事情不是因为你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而是因为你害怕而没有去做的呢!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在勇敢跨出第一步之前,首先需要战胜的就是内心对于改变的恐惧。进步的脚步声,只有自己听得最清楚,如果因为畏惧导致我们不敢迈出第一步,那么发展之路也就走不远,于国家,于自己皆是如此。所以,请怀抱梦想,战胜畏惧,勇敢负重前行!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8

放假了,妈妈专门买了番茄,要做我最爱吃的番茄炒鸡蛋。只见那拳头一般大小的番茄红的晶莹透亮,水灵灵的好像一个个小灯笼,让人想马上咬上几口。平时都是妈妈辛苦的做饭,因为是劳动节,我想自己做一道菜,让妈妈歇歇,也尝尝我的手艺。

妈妈告诉我做这道菜的方法后,就又忙活着拖地了。我用菜刀小心翼翼的切开番茄,切好的番茄红彤彤的惹得人食欲大开。接下来就是开火倒油了,趁着这功夫我赶忙把鸡蛋磕在碗边,顺着裂缝把鸡蛋掰开,蛋黄和蛋清就流到了碗里,顺势往锅里一倒,“刺啦”锅里的鸡蛋立刻鼓起了泡泡,我想盖上锅盖一会儿鸡蛋就应该熟了吧,于是就到客厅看起书来。我正看的津津有味,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我冲到厨房,打开锅盖一看,鸡蛋已经发黑变糊了,我有点不知所措,想起妈妈说要给鸡蛋翻身,于是我用铲子铲了鸡蛋的半边,鸡蛋并没有如我所愿翻过来,而是重叠在一起,看着这黑乎乎不成样的一坨鸡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在烧一个吧,只要吸取教训认真做,这次一定能成功!”我再接再厉,又磕了鸡蛋,在鸡蛋刚成型的时候就赶快翻过来,这次烧好的鸡蛋金灿灿,香喷喷。最后把番茄放入锅中,翻炒几下,加入一些盐,终于我把这道美味佳肴做出来了。迫不及待的尝了尝,番茄酸溜溜带着鸡蛋的香味,美味可口,我不禁得意的对妈妈说:“我也是个小厨师啦!”

这是我第一次尝到劳动的快乐,心里别提有多美啦!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9

“五一”假日,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天的气息,但是我们却体验着秋天收获的喜悦——今天,佳屿邀请我去采摘,真是让我惊喜!

远远的,一块块草莓采摘园的牌匾映入眼帘,令人眼花缭乱;一排排大棚向游客招手,我们真不知该去哪家。最后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国信有机果蔬实验基地”,遇到了负责人宋阿姨。她知道我和佳屿是吉林童军会员后,很热情地领我们免费参观大棚。

真是大开眼界!这里不是单一种植草莓的园子,还有红润可口的小柿子、清凉爽口的旱黄瓜、玲珑可爱的小西瓜、白嫩硕大的菜花等,各种各样的果蔬真是惹人喜爱。我亲手采摘的有机草莓自然是香甜无比、与众不同,但是最难忘的是“摘黄瓜”:

大棚外面是“春雨润如酥”,里面是“硕果累累似金秋”。我一边啃着爽口的旱黄瓜,一边走进了满眼鲜绿的水黄瓜大棚。嗬!只见青翠的黄瓜藤,像长长的胡须,攀着细细的绳子,一个劲儿地往上爬。一根根黄瓜,披着油光锃亮的“军绿大衣”,吊在藤上,仿佛嬉戏的娃娃在荡着秋千。

宋阿姨说如果采摘,一斤40元钱。哇!好贵的绿色食品哦!妈妈同意摘几根,我喜出望外。于是,我一垄一垄地扫瞄着一排排的黄瓜。想找长一些、成熟的。选中一根后,我顺着垄沟往里走,可每走一步,那数不清的,像绿色手掌的黄瓜叶儿,仿佛像好几队卫兵挡住我的去路。我步步小心,终于到了!我毫不犹豫伸手就摘,刚一碰到黄瓜,就大叫起来,缩回手,好扎手!宋阿姨笑着说:“你捏着黄瓜根,向上反着劲儿一别,黄瓜就会被掰下来。你试试看!”我如法炮制,捏住黄瓜根,只听“咔嚓”一声,啊,掰下来了!呵呵,采黄瓜也是个技术活啊!

我兴致勃勃地去摘第二根黄瓜。那顽皮的大黄瓜,舍不得离开黄瓜妈妈,和我玩起了“拔河”比赛,我死死地捏住它,使劲儿往下扯,把整个黄瓜架都拉弯了。哎呀,却丝毫没有动静:“你这条大黄瓜,敢跟我较劲儿,我偏偏要扯你下来!”我的手隔着袖子,捏住半根黄瓜,嘿嘿,任它的刺儿随便扎,腕子使劲儿往上一别。喔,鲜嫩的大黄瓜就乖乖地躺在了我的手里。把它放到鼻子上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摘了好多,我们才罢休。走出大棚,我的脑门已经挂上细细的汗珠了。我不禁感慨:农民伯伯,总是一刻不停地从春忙到秋,而我只是掰了几根黄瓜,就累出汗。他们真辛苦啊!

维吾尔族谚语说得好:“男儿在劳动中成长,土地在劳动中变绿。”今年的劳动节,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中,我们采摘果蔬,体会收获的快乐!真是无比惬意!

关于劳动作文精选篇10

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拾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先决条件。

把新西兰奶粉装在美国产的奶瓶里喂养孩子,再用日本洗涤液清洗餐具,出门散步把孩子装进德国产的童车里,洗澡时则帮孩子擦上法国产的沐浴露。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全球采购婴童商品”似乎已经成为喂养孩子的“必修课”。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内地“海淘族”规模已达到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560万人。“海淘一族”迅速扩大的原因,绕不开的是公众日益提高的质量安全要求和目前国内质量水平现状的矛盾。

中国制造曾经有不错的口碑,行销欧亚,是贵族生活中的奢侈品。然而,如今不少中国制造企业将营销视为救命稻草,大部分企业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把匠人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在脑后。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们需要重拾工匠精神来找回消费者的初心。历史:工匠精神让外国人海淘中国产品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在中国,创业历史超过150年的企业有六必居、张小泉、同仁堂(600085,股吧)、陈李济等,屈指可数。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在那几个国家?要知道,德国半数劳动力持有技工证书,声望比肩大学教授,他们才是奥迪、宝马、奔驰等德国制造的保障。技工是精工制造的基础,很多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他们身上所具备的踏实、坚毅以及精益求精等品格就是“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庄子》云“技进乎道”,“技”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坚持。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典型如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等。

庖丁解牛时,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回答说:“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这就是工匠,当技艺到达了一定的境界就能够增强精神的意志,以达到技艺与精神更高层次的配合。明清时的家具和景德镇瓷器,那更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产物,一个物件的品质绝对追求完美,达到极致。

正是工匠文化锻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奢侈品,那时我国茶叶行销于俄国,生丝及丝织品见爱于日本……那时的工匠在中国传统社会享有着不低的社会地位,那时的“海淘”是外国人在海淘中国产的奢侈品。现实:工匠精神缺失应引企业反思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中国曾经陷入经济短缺的境地,只要生产出产品,就会有人买,甚至是供不应求。久而久之,粗糙平庸的审美与制造水平被沿袭下来。

工匠精神的缺失和“凑合用”的思想,使很多中国制造企业远离了产品一线。海尔的张瑞敏曾经用铁锤砸毁了70台有瑕疵的冰箱,在他抡锤之前,依旧有人建议:冰箱有点瑕疵,便宜点卖给中国人吧!这个故事唤醒了海尔人的品质意识,对这个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显然,张瑞敏的锤子没能砸醒更多的制造企业。

拿智能手机为例,苹果的iPhone4在使用了4年之后,依旧能通过翻新的方式来二次售卖;而很多国产手机压根撑不过自己的保修期。可见,中国制造在硬件细节、品质标准上都无法与国外优秀企业同日而语。中国制造把消费者当弱势群体,于是,产品质量总是不过关,即便过关,也是那种要求极低的标准。在制造业,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制造企业管理中工匠精神的缺失。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讨厌进工厂、讨厌制造业,因为年轻人觉得在制造业不仅看不到前途,而且收入低。人才的流失,使得企业即使有工匠精神,却无法传承。产品质量差,导致利润率下降,从而无暇顾及员工收入,更无法投入成本去照顾感情,员工归属感下降,拉动离职率走高……中国制造企业都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消费者对物品质量安全和品质有了更加挑剔的眼光。在这个时候,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人们渴望由工匠精神打造出来的产品。未来:工匠精神助推优质制造今年,在两会上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助推“优质制造”,实现辉煌的“中国梦”。

五一期间,在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中描述了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最为叹服的是,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让中国“神舟”系列顺利升空,也让中国科技发展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

看似微不足道的技能发展,同样蕴藏着较高的智慧含量,我们把传统的工匠精神重新发扬,并且发扬到极致。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工作岗位,若是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不仅完成了个人价值的释放,也托起了辉煌的中国梦。重拾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先决条件。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不管面对什么工作,如果都能发扬一点点工匠精神,那么实现“中国优质制造”指日可待。

现在,不妨让我们来读一读威斯敏斯特碑文中的这段话:当我年轻时,我梦想改变世界;当我成熟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世界,决定改变国家;当我进入暮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国家,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这也不可能。当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我现在可能已经改变了家庭、教会、国家,甚至改变了这个世界。是的,很多事急不得,我们得等它自己熟。让我们拥着那一丝匠人情怀,去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23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