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作文
这一部半历史半神话的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商朝在纣王手里灭绝到周王朝崛起的一段历史。这是古代十大小说之一,看了让人很解气。
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个:奉师父之命下凡封神、周朝第一位相国——姜太公姜子牙;在母体里待了三年多的哪吒;奉女娲娘娘之命来灭周的狐狸精;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已;残暴凶狠不近人情的纣王......
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商朝衰落》。我很敬佩四大诸候。他们不怕被砍头,勇敢地劝说沉浸酒色之中的纣王。我并不是很讨厌苏妲已。虽然她是狐狸精,而且让纣王做了许多不该的事,但她是奉女娲之命,只不过方式不正确,她不该被杀掉而是可以终身监禁。
这本书把我带入神话世界,穿越于一个又一个故事。阅读着每一行字,仿佛人物就出现在我眼前。我“观看”着他们的“表演”感觉浑身轻松。如果把这本书比作零食,那么它便是我最爱的巧克力,咬一口回味无穷;如果把它比作一道菜,这便是我最爱的辣椒炒肉,咂咂嘴,忍受不住要夹第二筷子;如果把它比作饮品,那一定是我最爱的巧克力豆奶,喝一口甜津津的,十分美味。一本好书就能带给我无尽的享受。
《如何读书》作文篇2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生活如果没有了书,我觉得会非常乏味无聊;每本书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书中我们能学到知识;从书中我们能学到怎样做“真人。”从小,我和书就很有“缘分”在我一岁生日时,家里人让我“抓周”,妈妈在我面前放了几样东西:书,钱,铲子,画纸,舞鞋。我来回打量着这些“稀奇”的东西,过了一会儿便伸出小手把书一把拉过来,拿到手上朝着家人“咯咯”的笑了起来,从那时,书便注定成为我最好的伙伴。渐渐地,我长大了,对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次买到新书,我就会迫不及待的翻开,认真的阅读起来。有一次,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竞不由自主的边走边看。“咚”撞到了一根电线杆,额头火辣的疼,这一次教训,让我知道了书中的文章虽然好看,但也要分时间分地点。
书,它给予了我道理。从《老人与海》中我懂得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迎难而上,就像文中“老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钓到任何食物,但依然坚持不懈,终于,他钓到了一只很大的马林鱼——只有坚持才能感动上帝。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每看一遍,都会给予我不同的启发和感悟。有时和同学闹了些小矛盾,都会想海伦在失明的情况下不是乐观的吗?她也没有抱怨上帝取走了她的眼睛,这不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品质吗?在生活上遇到挫折,学习上遇到瓶颈时,总会想海伦看不见、听不见,也不是照样学会了说话,学会了阅读吗?她不是照样去创作文章吗……
书,就是我终生的伙伴,陪伴着我们长大,让我们从中获取快乐,道理,知识。书是多么的奇妙啊!
《如何读书》作文篇3
窗外略显阴沉的天空,静静地望向大地。我翻过《目送》的最后一页,不尽的感叹,却如鲠骨在喉,不言不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读了《目送》以后,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他,不再是骑在爸爸肩上的小点儿,不再是躲在自己身后的“胆小鬼”,不再是天真烂漫的爱闹笑话的活宝……一个母亲在看到子女不再依恋自己,将展翅翱翔,是怎样的欣慰,是怎样的喜悦,又是多么心酸不舍的无奈啊!而作为一个子女,看着父母步入天堂,渐行渐远的背影时,又是一番心痛与怀念。朴实的语句中涌动着一股平凡而动人的情感。
《雨儿》中,那位口齿不清、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和孝顺的女儿令我难忘。母亲虽然患病,却一直心心念念着自己的儿女。不断重复的对话,不厌其烦地叙述。作者轻声的话语中,除了对待母亲的耐心外,更多的是无比的心痛和难以言喻的酸楚。辛劳一生,年迈的母亲竟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辨别。
《寂寞》一文中,让我认识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孤身一人时,难以言喻的孤独。另一种寂寞,或许是独自一人面对事物,却不感到孤独的修行过程。就像《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独自欣赏茫茫大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却不感到寂寞。
泪水“嗒嗒嗒”打在干净的页面上。“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是的,家庭的温馨,不是一间空房子可以给予的。对于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而言,家是有爱人温度的地方,是有孩子欢声笑语的地方。但是时光飞逝,小鸟学会飞翔,早已离去。伴侣在天空对你露出若有若无的微笑。家,未必找得到了。
兄弟情,友情,爱情,亲情融于《目送》中,酸甜苦于心头徘徊。
《如何读书》作文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书籍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基石,体现的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延续。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借本校第三届“读书节”活动为契机,扎实而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传统经典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本学期特开展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将经典诵读与孝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诵读《弟-子规》,与古人居;诵读《德道经》,与老子谋。为此,我们倡议:
一、热爱国学,亲近经典。系统接触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美文名篇,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熏陶、诵读、理解。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分,坚持与同学,家长分享交流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做到储蓄经典美文,培养文明行为。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的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四、“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国土资源文秘网收集#url#
(一)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二晨读为经典诵读时间,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为全校“经典诵读”展示时间,全期经典诵读全校集体展示四次。采用先全校集体朗诵后分年级朗诵的形式,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各班努力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二)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利用主题班队活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 “读书小能手”等评选活动。
(三)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加入诵读内容,家长督促签字。
(四)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老师们,同学们,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积极投身到经典书籍的诵读活动中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诵读经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让我们的校园书香四溢,让我们“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如何读书》作文篇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有的文化知识都在书中能学到,这就如折理家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书引导我们向智慧的高峰攀登;是书为我们插上一双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是书给心灵的种子浇灌,让朴实无华的种子开出绚丽的花朵。
如今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年级高了,作业也多了,书也跟着多了,书香也犹如墨菊一样浓厚了。
书是我的良师诤友,是它陪伴着我的童年。只记得四年级的一天,语文试卷发下来了。一个鲜红,斗大的数字写在成绩一栏中,“82分”这并不是我理想的成绩。不知不觉,眼泪已经在我眼里打转,我强忍地咽了下去。回到家,我还没来得急换下鞋子,就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一抬头,一本《新华词典》放在我面前,那一阵书香扑鼻而来,我捧起词典,擦了擦眼泪,抽搐着说:“对不起了……了,我不是……不想学……学好你,可……可……”我随手打开了字典,正是472页,也就是“坚”字的一页,下面“坚持”的意思是“坚定地保持,坚决进行下去”我不由叫了起来:“咦!词典你是在和我说吗?谢谢你,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坚持下去的。”说罢,我把错的题重新看了一遍,才知道是审题不仔细,错别字太多等造成的。经过书的指导,我的成绩有所提高,这应该归功与书
看书是思维的体操。你读书,这思维是作家的,也是你的。你和作家交流,犹如促膝长谈。你可以与一切伟人对话,接受古今中外一切伟人的熏陶。你会变得高雅,谈吐不凡;看书是灵魂的洗礼。你读书,书让你的灵魂变得充实,洗净思维的垃圾,在慢慢地接受与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教你做一个正直的人。
每看一本书,就如同在欣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满架的书,点缀真我的生活和灵魂,从此变得纯洁高尚。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将永远伴随我成长,伴随我飞得更高更远!
《如何读书》作文篇6
有人读书是为了摆脱生活的苦难、获得物质生活的富足,继而实现精神上对贫穷、压力、不公的解脱。
有人读书是为了实现外界环境对他的期望,他不想让别人失望,更害怕面对失败的自己。
有人读书是为了思想的自由、德性的提高,这种人读书对书的选择很多,挑剔的眼光正如他们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一样持久不懈。
有人读书是为了安身立命,__凡的生活、__凡的工作和幸福是他最希望得到的。对他来说,即使不读书,获得这些也足以让他感谢生活。
有人读书是为了兴趣,这类人很少,他们很坚持,如果社会对他们足够宽容的话,往往会成就很大的事业。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当然他所谓的“为己”是指增长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即为自己读书,“为人”指为他人读书,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意,可惜今天决大多数的人是为人读书,为父母、为老师等等,即使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将来的前途、工作等等,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德行。这里可以反问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很根本,因为他就决定了我们为什么而读书,也就是读书对我们的价值。
《如何读书》作文篇7
曾记否,那灯火阑珊;曾记否,那书香摇曳。
当我翻开书,手指轻轻抚过淡黄的书页,闻着那熟悉的墨香时,我的心便会感到异常的宁静,世俗的喧嚣仿佛都不存在了,只剩一份显示恬淡与我相伴。
记得儿时看的第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中漫画版的《西游记》,那会儿年幼,看不懂书中蕴含的精神,只觉着这故事很有趣,觉得身披紫金甲,手拿金箍棒,脚踏筋斗云的齐天大圣实在是威风极了!后来大些,识的字多了,爸妈又给我买了几本带拼音的书,我拿到后可真真儿宝贝极了,爱不释手。吃饭看,走路看,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像从海绵里挤水一样寻找一切时间里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我对书的痴迷真可谓是:“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书,日为朝,月为暮,书为朝朝暮暮”。那时我觉得最后一口软绵绵的棉花糖,酸奶盖上的酸奶和甜滋滋的棒棒糖都比不上书。
再后来,小伙伴们都喜欢玩玩具,去游乐场,我则不缠着爸妈给我买漂亮裙子,不要好玩的玩具,只一心想要个书柜,央求了很久,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柜。我将书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里面,看着满柜子的书,我像欣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一样,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后来我有了自己的房间,犹豫了很久,决定在窗台上放一个鹅羽软垫,一个小台灯。闲暇时,我会选一本好书,在上面呆一天,眼睛累了,便透过玻璃,望望远处如兽脊般起伏的群山,看看空中俶尔远逝的飞鸟。生活最好的模样,大概就是这样吧。
记得幽静的小石潭令柳宗元黯然神伤,书也能唤起我的多愁善感。我为因为空知英秋在《银魂》里的“和你们这些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而对世界的不公愤愤不平;会因为《祖国或以梦为马》中海子对生活的感慨:“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而感同身受下定决心奋发向上;会因为博尔赫斯在《另一次死亡》里对死亡的另一种观点――“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而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皆是我们可以真切的体会到的,时代会改变,现在会成为历史,可书的记载,是隽永的文化,是永久的流传。
在这繁华的大千尘世,书带我领略了人间的富丽堂皇,带我游览了时间的大河山川,带我站上世界之巅,而我,也在这书香中渐渐成长。
《如何读书》作文篇8
敬爱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午时好!“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读一本好书,会使人一生受用”。所以,我们要:热爱读书。
同学们!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在我们美丽的学校中,我们比先辈拥有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心无旁骛、日以继夜地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
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要在学好课本知识后,博览群书,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品味冰心的情真意切。
经历苦难的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藉。朋友可能离去,而书籍确实最忠诚的伙伴;时光不作停留,但阅读却能让我们永葆青春。不仅仅如此,读书还能使我们和古今中外的大文豪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为我们洞开,文学的殿堂任我们漫步,未来在向我们展现梦想的蓝图!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那是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常读常新!
所以,热爱读书吧!想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阅读憾人心弦的高贵作品,汲取超越性灵的智慧精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在书籍中沟经过去与未来。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与书为伴: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书,就必须开卷有益;仅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充满智慧;仅有以书为伴,我们的思想才不贫穷、不孤独,情操才能得以陶冶,生活才会充满情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通行。
《如何读书》作文篇9
书,是我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东西。它陪伴着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从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读书,但许多故事都被时光冲淡了,只有一些至今难忘的故事一直留在我脑海中。
九岁时,我最喜欢的书是《草房子》。桑桑淳朴的品质让我喜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秦大奶奶。她与老伴苦苦生活到现在,拥有了那么大的一块地。可到头来,却只得到那块地的小角落。她有着不属于她的地。慢慢地,她被孩子们感化了,这位看起来令人头疼的奶奶,内心也是柔情似水的。
十岁时,我最喜欢的书是《兔王圆点点》。作为一只兔子,圆点点的勇敢与智慧让我惊叹。它勇于跟天敌做斗争。没出生多久就被狐狸抓去,从狐口逃生又遭到妈妈的嫌弃,为了保护家人差点献出生命。未成年就被赶出家门闯荡。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都会想起自强不息的圆点点,心中便有了力量。
十一岁,我最喜欢的书是《青铜葵花》。青铜与葵花之间胜似亲情的“亲情”令我感动。青铜为这个妹妹付出了很多。让她上学,为她的表演做项链……而葵花也十分懂事。仿佛有一条丝线,把这一家子与葵花穿起来。
起初读《草房子》,只是单纯喜欢一个人的品质,后来读《兔王圆点点》,是因为圆点点的坚强与智慧感染了我。到现在的《青铜葵花》是因为书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我感到温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书的领悟也越来越深。
书,伴我成长。它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中,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何读书》作文篇10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关于书的名言警句,多到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我则想说,读书其乐无穷,令人陶醉。
我在学前班的时候开始接触带文字的书,第一本书是妈妈给我买的一本不带拼音的童话书。我还记得当时我拿到那本书时的感受,感觉既好奇,又有些害怕看不懂,后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这本再平凡不过的书深深的吸引了我。也正是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爱上了阅读。
到了四年级,我已经是班里面小有名气的小“书虫”。因为看书入迷而听不见周围人的呼喊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在书房里看书看得正起劲,妈妈突然对我说酱油没了,让我出去买一瓶酱油,但我因为看书正起劲,根本没在意妈妈说的话,只是应了一声,拿上钱就自顾自的走了。等买完东西回来,才发现自己手上提着的是一个醋瓶子。妈妈也看到了,哭笑不得的对我说:“我让你买的是酱油,你怎么买成醋了,真看成书呆子了。”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也笑了起来。
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散发着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如《三国演义》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西游记》让我们体验了腾云驾雾、险境迭出的取经之旅;《老人与海》传达着一种不可打败的硬汉精神;而《鲁滨孙漂流记》则宣扬着一种奋斗不息,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每一本书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收获。多读好书,可以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优美,还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书是我最忠实的好朋友,读书伴我成长,让我们一起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