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
时光匆匆,不曾停留脚步,六年的时光如轻舟飘过,时光老人冷漠地将时针拨向离别的时刻。
记得六年前的九月一日,妈妈牵着我稚嫩的小手走进小学校园。我的目光立刻就被那两棵屹立在校园一角的大柳树吸引了。我兴奋地看着它,向妈妈指着它,又蹦又跳。我被妈妈拽进教室时,目光还停留在它的身上。
正式入学后,我总是在它的周围走动:夏日,我与朋友在它身旁乘凉;秋日,我捡拾它的落叶做书签;冬日、春日我则在它的身旁散步。
校园里的大柳树总是带给我许多快乐的回忆。四年级时,我们在树旁的石台上打闹,班干部的身影一出现,我们便立刻坐下来,装作聊天的样子。五年级时,我望着它,为它写诗、写文章、画画像,在它身下读书、玩闹。六年级时,我则一次次经过它的身边,看着它,想象着离别时我会怎样……
六年的日日夜夜,我的脑海中时时刻刻回荡着它的身影。
我们在它身下度过了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在它身旁玩闹时,它总是静静地看着我们,仿佛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上体育课解散后,我们便立刻争先恐后地跑向它,争夺它身下的阴凉,甚至会跳上石台,你推我打,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或一句句互相埋怨,或一声声自我安慰。
这棵大柳树已经陪伴了我们六年。现在,马上就要与母校分别了,我不舍教室,不舍操场,不舍花儿,不舍篮球架,不舍运动器材……但,我最不舍的,最不想分别的,以后一定会怀念的,一定是它——那棵倾听我心声的大柳树。
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篇2
如果说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春节组成,会不会很可怕?
记忆中的孩提时代,不懂得春节的概念。那时,春节在我心中的含义,就是全家人的团聚,丰盛美味的饭菜,还有那一沓厚厚的红包。
彼时曾祖父曾祖母尚在人世,所以每年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家里的所有人都会回家,祖孙四代人,吃饭时围坐两个大圆桌还不够,可见这个“全家人”的概念有多大。而现在,曾祖父母过世多年以后才明白,每年都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人,有一些只是“亲戚”,而并非“家人”。
曾祖父母住在一栋平房里,三面房子围成了一个小小的院落,靠墙的一面就种了一棵小树,这棵树从我记事开始就存在着,但应该是更早的时候,可是在我十多年来的记忆中,它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冬去春来,依旧是那个样子。堂屋后面还有个后院,比前院更加狭小,窄长的一条,种些蔬菜,也有一颗树,树下有蜗牛,或者是蜗牛壳。曾祖父母和小姑奶常年独自居住在这里,所以屋里并没有什么适合孩子玩的玩意儿。我们每天吃罢早饭就往这儿赶,晚饭后大人们还要在叙会儿话再回家。所以这栋老气沉沉的房子根本提不起我的兴趣,更别提呆上一整天了。长辈们都在堂屋里叙话,电视里又只反复播放着春晚,我们这群小孩子只好到后院去呆上一会儿,又往门口去消磨时光,再到厨房去看看饭好了没有。往返的次数多了,大人们就有些烦了,再进进出出时,就会说外面下着雪,或是一开门屋里的暖气都跑了诸如此类的话。听了只会让我们更加厌烦,只盼望着开饭的时刻来临。
吃过午饭,长辈们通常会打扑克牌,或是搓麻将。年轻些的“孙子辈”和“重孙子辈”会去KTV玩乐,打发时光。待到晚饭,又是一顿丰盛的宴席。
如今,曾祖父母已过世多年了,年夜饭也是各自吃各自的,初一各自去拜年。我爷爷一共有八个姊妹,除去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姑奶,每个长辈接一次客。基本上每家都要去。还有奶奶的姊妹们,姥姥家的亲戚们。比起往前,看似自由了些,又仿佛更加紧张了。春节回家去十来天,几乎天天都在拜年,呆在自己家的时候,反而越来越少了。而不管再怎么聚,再怎么热闹,似乎都比不上曾祖父母在世时,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的气氛了。
忽然又忆起曾祖父去世后的一个大年三十,大家都聚在一起陪曾祖母过年,小叔叔让我们几个小辈一起给曾祖母敬酒拜年,我们几个孩子有唤“太奶奶”的,也有唤“太姥姥”的,今时今日,仿佛又见曾祖母当时眉目慈祥,笑得合不拢嘴的情景……
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篇3
那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爸爸会从集市上买上几斤肉,买一些瓜子、花生、牛奶糖,大年夜炒上几个菜,炖只鸡、切根火腿,整一瓶雪碧,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吃的其乐融融,说不出的惬意和暖心。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忙碌了一下午,大鱼大肉摆了一桌,但谁都吃不下。
那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每到赶集的日子,妈妈会从集市上给孩子们买新衣裳。虽然现在看来,衣服款式土得掉渣,但在当时总觉得很洋气,新衣服要到拜年的那天才舍得穿。如今各种名牌穿在身上,衣服堆满了橱窗,但总感觉没有衣服穿,也没有了穿新衣服的那种喜悦感。
那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小伙伴们又能尽情撒欢了。三五成群的在街上到处乱跑,冻得小耳朵和小手通红也浑然不觉。小伙伴们在村里的小卖部买几盒划炮、买两挂小鞭炮,一手拿着鞭炮,一手拿着香,边跑边丢,玩的那叫一个嗨。当年一挂小鞭炮、兜里揣着舍不得花的几块钱,就能幸福一个年。
那时候,总盼望着过年,觉得大人们的世界神气极了,总想快点长大,长大了什么都不用大人管。可长大后才发现,大人们的世界并没有小时候想的那么美好。小时盼过年,大了愁过年。不是年味淡了,是我们长大了!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希望时光倒退,再回到从前,一起吃一顿有浓浓亲情味的年夜饭。
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小学生活就这样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走了。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们尝尽了酸甜苦辣,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朝朝夕夕,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而这段回忆好似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瞬间,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时光的印记,是一道年轮;我们的故事,是一本画册;我们的童年,将要成为回忆。虽然我们即将毕业,翻开崭新的一页,踏入中学的大门,但是,我门的纯真永远都留在岁月中,我们童年的脚印永远留在校园的小路上。
短暂的六年,让我们每一个人从年少无知、童言无忌的天真小屁孩变成一个个成熟的小大人了。而我从一个害羞的小淑女变成可一个活波的“女汉子”了。
记得我刚来伍市小学那会儿,胆子很小,特别害羞。但是,谢老师总是不断的鼓励我,有一次因为我上课不敢大胆地举手发言,下课后,老师主动找我谈心,我记得老师当时跟我说:“你要大胆地举手发言,即使你答错了,老师也不会责备你,因为你学会了战胜自己。”
老师的话鼓励着我,使我重拾了自信,战胜了自我。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上,都会有我自信的双手高高的举起,并且我也收获了一次次的成功。
在校园里,除了那温暖人心的师生情,还有一份份珍贵的友谊,一次体育课上,我一不小心摔跤了,看着一些同学嘲笑的眼神,我当时特别伤心,这时,彭翼连急忙跑过来,将我扶到了石椅上,问我疼不疼?听到这句话,我强忍着的泪水忍不住一滴一滴地流下来了……
再见了!敬爱的老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您的这份培育之恩,我会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的,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忘记我们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请不要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让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让我们把这段最美好的回忆埋进彼此心灵的最深处!
母校,再见了!今天我们以你为荣,明天你一定会为我们而感到骄傲!
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篇5
在回忆的摇篮中,随手就能抓出一大把使人激动,伤心,气愤的事情。再一次回小学,埋藏心底的回忆全都涌上来。
暑假将要结束,我送弟弟去领通知书。他与我的正是同一座小学。临近校门,一个与我较熟的小店阿姨热情打着招呼:“嘿,小姑娘,有多久没到这看啦?你这小弟跟你长得真像。”我腼腆地笑了笑,与她寒暄了几句,便走进小学校门。
教学楼下,人山人海,我紧紧牵着弟弟的手,把他送进班级,从人堆里钻出来。看到这影像,脑海里不禁涌现出以前我还在这儿时,急急忙忙找教室的情景:一个小女孩,问这问那,跑来跑去,就是找不着一年级,急得差点哭了。虽然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但仍记忆犹新。
来都来了,回去干什么呢,不如看看吧。我对自己说。离开教学楼,走向快荒废的小操场。
高高的篮球架首先映入眼帘,油漆层快掉了,露出十分坚硬的钢铁板。在这打篮球时,差点毁容。还记得当打得兴致勃勃,正准备去抢球,却发现球飞了过来,正好砸在我头上,被迫退出,当时额头还起了一个小包。可是谁让我冲着球跑呢,真是自作自受。
篮球架后的小树林,是几个女生以前传言“闹鬼”的地方。有一次我们几个女生那里玩捉迷藏,当时天快暗了。一个女生突然尖叫一声,另一个附和着尖叫起来“有鬼啊。”吓得我们落荒而逃,边跑边哭,还惊动了门卫。但我至今也不知为什么她们要叫。
再往右,就是大厕所。厕所给人的印象是什么?肮脏、恶臭,甚至老鼠都不敢安家的地方。但这里却蕴含了我珍贵的点滴回忆。小学女生都有一个怪癖——上厕所一定要找个人陪。没人陪就死活不肯去,直到找到人才肯去。不记得有多少个这样度过的日子。多少个这样度过的课间,多少个陪着这样去的朋友……数也数不清,记也记不清。只有那丝丝甜甜的邀请声回荡在心间。散不开,消不了,更褪不尽。
快到时间了吧。我看了看表,往回走,忽地看见了那铺着红砖,建得矮矮的红旗台。我在上面表演过多少次节目。却怎么想也想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只能依稀听见那震耳欲聋的掌声。看见在我面前不停闪光的照相机,我在这上面,获得了多少荣誉啊。
提醒结束的铃声响了起来,打断我的回忆,眼前本就若隐若现的景象烟消云散,我赶紧过去接了弟弟带着不舍与留恋走出校门。
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篇6
现代社会已很少写信了,回忆往事会使我想起过去了的岁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我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跟你写信更令我神往,温馨和惬意。
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只要摊开一方素笺,让一些情绪和感觉溶在淡淡的灯光下,随着凝固在墙上的倒映,其时再有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或窗外正月近半园,这真有些诗情画意不是?而我只是想说这种意境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给你写信时的那么一种感觉,那种既能感动自己又能传递给你的感觉,生活给了我们拥有暂时的距离空间,却给予了我拥有飞鸿的机会,想你的时候我发现我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男子,一缕惨淡的月光能勾起我一片片怀想,一阵阵细雨能使我思念万千,一声声悠扬的琴声能使我泪湿衣裳,我把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直到那最平淡的也成了一种神奇。在我的心里那是怎样的一笔丰富的财富啊!你不在时我感情的世界里在为着你留下了宽阔的空间,那是唯有你才可介入的呢。那个空间另填满了发自我内心的一种声音“我爱你”。
有人说恋人只是渴了的时候的一杯清茶,感觉热了的时候的一搂风,而我们并不是每天都如此喝,一年四季也不全是绽开的炎热夏季啊!其实正是我们有了这一段距离才给了我这么一笔财富,那笔财富是我们拥有了默默的思念,一切记忆嘱咐都因思念而变得浓郁了,深刻了,圣洁了,珍贵了,无论是朋友,恋人,夫妻,拥有了朝夕相处不离左右的空间。他也就不再拥有思念的那种温馨,而思念则是我们仔细体味感情的最佳时刻,也是感受感情而不享用感情的唯一方式。
尤如一笔巨大的财富储存而不去挥霍内心的世界,因此而安逸而富有!有了思念,于是无法不在默默地关注和祝福中构造你,完美你,于是,我处于极乐和深悲的时候,你总是最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时常背诵那两句"“我喜欢默默地被你注视着,默默地注视着你,我渴望深深地被你爱恋着,深深地爱恋着你,”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不会衰老的呀!几年了我从没有一时忘了你的,一个人能在别人默默的却是刻骨铭心的深爱中活着,也不啻是享受了一个完美的人生啊!不知你的感觉如何?我愿忍受这暂时的距离,让我们暂时享受拥有给对方写信的权利吧。
我期待着你的回音。
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篇7
六年的小学生活令人难忘,有时让人欢喜,有时又让人伤心,有时让人激动,有时又让人失落。在小学,总会发生许多事在,遇到很多人,使人印象深刻。
“自由课”
在每个星期一下午,就有一节“自由课”,其实就是一节选修课,大家选自己喜欢的课来上,所以很自由。我选的是编程课,这是一节很有趣味的课,大家能过一个软件来编游戏,自己做自己玩,每个人都显得很高兴,很投入。大家还可以去玩别人的游戏,比个赛,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当然,还有其它的课,满足了很多人的爱好。
搞笑语文课
在大部分语文课上,都是老师在讲没有趣味。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我们都是笑口常开,基本都是在欢笑中度过的。
有一次,老师让沈韩睿读他写的句子,他就说:“沈韩睿不是畜生,而是人,还是个聪明的人”。让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结果老师拿起沈韩睿的本子,略做调整,变成了:“沈韩睿不是人,而是畜生,还是个聪明的畜生”。我们听后,更加高兴了,笑得更历害了。就这样,所以语文课都在一半学习半欢笑中度过了。
畅写作文课
作文,是语文的一个分支,在我们班里,有一个专门的作文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当然,也写了不少作文。
我们到作文的世界里畅游着写出了一些以前所遇到过的人,碰到过的事,看到过的风景等,曾经历过的,其中饱含着回忆。我们可以把心里想到的表达出来。
五年的写作“事业”中,真的可以说是畅写了,写了百篇作文,让人回味无穷。
六年小学生活,让人难忘至极,其中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小学,真令人难忘。但过去的,终要过去的,让我们跨入新学校,学习新知识。
关于回忆的素材作文篇8
关于中国春节的记忆,我是从遥远的1989年开始的,到现在差不多30年了。当时,刚学中文的我,对中国的所有事务都特别好奇,春节也不例外。先是知道“春节”这个词,后来慢慢了解了其背后的传统和丰富的内涵。
对很多汉语学习者来说,过春节是从吃饺子开始的。民不是“以食为天”嘛!俄罗斯也有饺子,不过俄罗斯的饺子可比中国的小得多,包起来很费劲儿。中国的饺子大,能更快地让天天空腹上学的俄罗斯大学生感到“肚子饱满”。那时候,莫斯科只有一家中国饭馆——北京饭店,在那儿排队吃饭的人总是很多,价钱也不便宜,所以普通大学生绝对等不到座位、也吃不起饺子。跟几位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的中国同学相识后,发现吃饺子的梦想,不仅可以在莫斯科大学的留学生宿舍里实现,还能跟来自北京、上海的进修生们一起剁馅、和面、包饺子、吃饺子、侃大山,真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快乐和享受。我更高兴的是,通过一起吃饺子,我已经能跟中国同学对话交流,并且跟他们一起做饭,欢度他们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稍有遗憾的是,第一次品尝饺子时我就下决心要学会包饺子的整个流程,可到现在也没实现这个心愿。
1992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大学进修,也第一次有机会在爆竹声中迎接中国的春节。大年三十的夜晚12点,那会儿的爆竹声真响、真多,估计不仅能把“年”这个怪物吓跑,还能让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我这“老外”吓得找不到地方躲藏。正月初五,好朋友带我去北京附近的一个农村,村庄的名字早已忘在脑后,但人山人海的小街、小市场和小村子的独特景色、朋友亲戚家热乎乎的大炕,都历历在目。从此之后,对我而言,春节增添了一种新的色彩和前所未有的亲切感。
在北大读博士是我生活的一个新阶段,又让我对春节有了新的认识。大年初一后,恩师郭锡良先生会邀请他的博士生去家里过年。郭老师用佳肴美酒招待学生们,师母对弟子们也是处处关心,让大家感受到特别的温暖和家人般的亲切。从那时候起,我对春节的体会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内涵:团圆和睦之感。“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更理解了这句中国古诗的内涵。前不久,获悉师母过世,而春节来临,想起当年在老师家过年的场景,思念与悲伤涌上心头。
学业完成,我回俄罗斯继续任教。在学校里教授的,都是围绕中国主题的各种各样的课程,“中国传统节日”这个话题是我专门安排的教学内容。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让俄罗斯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国春节的气氛,我和几个同事决定,每年都在学校组织学生过过“中国年”。
这时候的春节,又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轻松的节日无意之中变成教学的一部分。包饺子、组织晚会,这些事儿在莫斯科组织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既然想做,那就得好好做,非得做好不可。
包饺子、吃饺子,对俄罗斯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近几年,莫斯科的中国餐厅如雨后春笋,遍地都是。对莫斯科人而言,中国饺子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对一切“见怪不怪”的新一代大学生呢?只能把饺子做得更好吃、更漂亮,把饺子和春节的故事讲得更有趣、更吸引人。
正如人们常常所说:吃饺子在前,精神享受在后。春节对我的学生们来说,不能仅仅是意味着吃饺子。如果孔子学院庆祝春节的活动年年大同小异,大家很快就会失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当然对中国春节的认识和理解,那也就太简单和片面了。
我所在的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2007年成立了孔子学院。在这里,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俄罗斯人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孔院的任务重点有二:一是教授中国语言,二是传播中国文化。传播文化其实不简单,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只是组织一些文化活动,还要考虑传播的深度。拿春节文化活动为例,如何让学生们过好春节,也是对我知识的考核及创新能力的挑战。在孔子学院,我们得把活动做得“年年别有风味”,不断地挖掘新内容。这样一来,我的春节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
在孔子学院工作的这些年,我眼中的春节也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法。我给自己设定任务,要千方百计地寻找讲述春节故事的最佳方式。去年讲了些什么,今年就不能再重复。比如说去年讲了字谜和元宵,今年我可以讲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和中国古人对时间的感受方式。年年积累,逐步摸索到了我个人举办春节活动的宗旨和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有个性,亦不异于他人。
眼看牛年即将到来,我知道,我的春节故事还将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