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灵美的作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有些人往往只重是外表,而忽略了内心,其实只有清洁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美。心灵美是一种美德。大哲学家培根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显美丽,是的,其实每一种美德都出自善良的内心,它让人们肃然起敬。无论一个人的形体和容貌是否美,人们都会为她心灵的闪光点而感到自豪。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目睹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上了公交车,穿过拥挤的人群,站在一位年轻小姐的座位旁边,打量是否有空座位。那位花枝招展外表漂亮的小姐不但没有让座,而且还露出了厌恶的神色,嫌老人靠着她,弄脏了她的衣服。这时,一位衣着朴素的姑娘从她的身边站了起来,主动给老人让座,顿时车箱里的人们都向这位姑娘投去了赞赏的目光。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心灵之美胜于形体之美”。
那平凡的花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象桃子,美果、石榴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而花生它长在地里。可它却用自己的果实默默的向人们奉献。
那田里的捕虫能手——青蛙,她也没有迷人的外表,然、而它任劳任怨为人类服务。它们虽然没有动人的外表,然而它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有光彩照人的品质,这些又使多少生来就花容月貌,而内心却肮赃的人们黯然失色。
人们常说:“昙花一现、人老珠黄”,外表美是容易凋谢的,因此只有内在美才是永久的。现在我才明白美是纯洁的代明词、是奉献的代明词、是创造的代明词。然而时至今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绣花枕头一包草”者仍大有人在,他们就只有外表上的美,腹中空空,没有真才实学,只不过是供人观赏的花瓶而已。
我希望,我们把美丽的外貌与闪光的美德结合为一体,让美放射出它真正的光彩。
有关心灵美的作文篇2
心灵美也是一种美,唯有大家心灵美,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位心灵美的小女孩。我的好朋友小怡就是一位拥有美好心灵的小女孩。每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小怡总是义不容辞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记得上个学期,我们班有一位身体残缺的同学小方,虽然她身有残疾,却很热爱学习,无奈病魔让她时不时就得请假在家,耽误了不少的功课。当小怡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天放学后,小怡总是独自来到小方家里,给她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帮她复习功课。有一次,小怡生病了,但她为了自己与小方的学习,坚持带病到校上学。放学后,她还是与往常一样,来到了小方家里。到了小方家后,小方看到小怡憔悴的样子,就劝她回家,但小怡还是一如既往,掏出课本,一题又一题地为小方讲解。由于小怡生病了,体力不支,说话也显得有气无力,她特意提高了嗓门,当小怡讲到最后一题时,终于支持不住昏倒在了桌子上。小怡因为生病而在家休息了好几天,在那段时间里,她还一直吵着闹着要去上学。看!小怡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读书、乐于助人的好女孩呀!
这就是心灵美的小怡,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也告诫自己:要向小怡学习,做一个心灵美,热心肠的人,为世界增添光彩!
有关心灵美的作文篇3
用双眼去过滤世界,有得有失,不幸失比得多。因为当我捕捉到一些美的身影时,发现自己并没有打捞到那最具魅力的心灵之美。怅然之际,忧伤的心不禁唱出一首烙着忧伤的歌,但愿忧伤唱来也美丽。
一个心灵美的人,儿童时代的一件件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淡忘。可是唯一有一件事就像刻在我心上一样,怎么也不会忘记,每当回想起它,还是历历在目,好像是刚刚发生不久似的。
那是我读三年级的一个六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放学了,我刚想回家,但是,六月的天空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会变,刚才还是万里晴空。此时,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发出霹雳的巨响,接着一个又一个地响遍大地,紧接着,大雨瓢泼似的倾泻而下。望着外面的瓢泼大雨,我发愁了!心想:“爸爸各妈妈出去了还未回来,就连妹妹也跟着出去了,现在,谁能给我送伞呢?‘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唉!我出门时也该带一把雨伞来啊!”
看见同学们一个个陆续被接走,我的心更犹如火上添油,更加躁动不安。这时,个性急躁的我终于待不下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出雨帘,一个劲儿往回家的路奔去。突然,我滑倒在地,腿在地上擦伤了,看见自己这样狼狈的样子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小妹妹,你干什么哭啊!”一句话从背后传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在哥哥打着雨伞在我身后。
那位在哥哥走了前来问:“小妹妹,你没雨伞吗?”我点了点头,大哥哥笑了笑,伸出了一只手说:“我送你回家吧!”年纪还小的我不懂事,只知道妈妈说的话——小心坏人,不要随便让人送你回家,所以我并没有伸手出去。那位大哥哥却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小妹妹,别怕,我不是坏人。”说完,他又伸出手来,我憖憖然地拉着他的手站了起来。这时,我的腿在流着血。那位大哥哥看见了急忙说:“你受伤了,得赶快包扎,我背你回家吧!你告诉我你家在哪里。”“在某某路17号”我小声说着。
那位大哥哥背着我走在路上,雨伞下的我,身子很冷,但是心里却是暖烘烘的。回到家,那位大哥哥就拿了一些纸,把我的伤口擦干净,然后找了一些药敷伤口上,接着他就走出门口,身影渐渐消失在雨帘里……
这件事虽过去了很久,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就像印章一样印在我心中,我永远也会记住那位打着雨伞的魁梧身影。
有关心灵美的作文篇4
同学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人们往往重视的只是外表,而忽略了内心,其实,只有纯洁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美。
心灵美是一种美德。大哲学家弗郎西斯·培根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显美丽。是的,其实每一种美德都是出自善良的内心,它让人们肃然起敬。无论一个人的形体和容貌是否美,人们都会为他的心灵的闪光点而感到自豪。
你看!那田里的捕虫能手——青蛙,它也没有迷人的外表,然而它却任劳任怨为人类服务。这也是美。正如古人说的“昙花一现“、“人老珠黄”一样,外表美是容易凋谢的,因此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久的。科尔顿说过,美丽的身材可以吸引倾慕者,但是要永远地吸引住他们,需要美丽的灵魂。
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美是纯洁的代名词,是奉献的代名词,是创造的代名词。”然而时至今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绣花枕头一包草”者仍大有人在,他就只有外表上的美,腹中空空,没有真才其学,只不过是供人观赏的花瓶而已。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上了一辆公交车,站在一位年轻小姐旁打量是否有空位。那花枝招展的小姐不但不让座位,反而还露出厌恶的神色,嫌弃老人靠脏了她的衣服。这时,一位衣着朴实的姑娘从她身旁站起来,主动为老人让座,顿时全车的人都向这位姑娘投去赞许目光。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心灵之美胜于形体之美。
同学们,让我们把美丽的形貌与闪光的美德结合为一体,让美放射出光彩,成为21世纪合格的接班人!
有关心灵美的作文篇5
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变得可爱;因为有了热情,事业才会有成;因为有了阳光,世间才会有温度。心灵也是如此,正因为有了温度,才变得善良与无私。
未来的大道将发生什么,你我无法预测。无论是布满荆棘的山道,还是曲径通幽的小路,我们都得走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很必要的,在交流之中必要的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懂得关爱,懂得了解,懂得感恩,会使你在交流的旅行中乘风破浪。
地震,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多少中华儿女备受苦难。他们失去了亲友,失去了同事,失去了同学。从他们一开始无助与凄冷的眼神中,我们了解到了同情和关爱。随着抗震救灾的开展,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感动,因为有了感动,从而带动了行动。众多的中华儿女与海外人士都纷纷捐献爱心,都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是的,再大的灾难,只要有亿万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也终究会挺过来。正是因为我们时刻保持心灵的温度,我们的善意、良知、爱心才会久久相传;正是这心灵的温度,才使得受难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有了热爱生活的理念,你才会懂得怎样去充实自己的生活。苏轼的一生坎坎坷坷,多次被贬,但仍富有远大的理想和对未来的信心。正是他不畏艰险,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于是便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赤壁赋》和许多英勇豪满迈的诗歌名句。还有,李白虽满腹才华,但终未被重用,即使这样,他依然吟唱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志。同样,司马迁虽受辱刑,但仍坚持不懈努力写作,最终成就了名垂千古的《史记》。因此,我们应该懂得不论做什么事,都应保持心灵的温度。
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去紧握求助的手;让我们迈开轻快的步伐,去迎接明天的一切;让我们敞开自己的心灵,去接受阳光的普照,来保持我们心灵的温度,让热爱充满内心,让爱洒满人间的每个角落。
我的格言是:若想攀登理想的高峰,切莫将彩虹当成梯子。
有关心灵美的作文篇6
在生活中,许多同学常常抱怨让自己高兴的事越来越少:有的人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就和父母怄气,有的人因为朋友的一句无心的话就心怀怨恨,还有的人因为同桌不小心碰坏了自己正写着的作业而耿耿于怀,更有一些同学因为一次考试的偶尔失败而悲伤不已。整天生活在这样的心境中,自己不快乐,身边的人也不快乐。其实,生活就象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一个人如果心灵充满阳光,那么在他眼中看到的就是灿烂的阳光与快乐的人生,反之,即使快乐就在你的身边也会视而不见。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曾有一位失明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很多动听的音乐,特别是作为希望和温暖象征的阳光在他的作品中反反复复地出现。他音乐中所描绘的阳光不仅明艳照人,而且充满了柔情,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他的朋友感到很奇怪,问他:“你一生从未见过阳光,为什么能把阳光形容的这么真切纯美?”盲人音乐家笑着回答:“我虽然看不到大自然的阳光,但我每天能感受到心灵的阳光。这种心灵的阳光使我时刻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的确,大自然的阳光总能给人以温暖,沐浴在阳光下的人总能感觉到舒适与祥和。我想,如果心灵的窗户有一道光线透进情感的屋子,并让你的心情舒畅起来,那么这道光线就是心灵的阳光了。
心灵的阳光,其实就是阳光心态。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喜怒哀乐,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当然希望更多的经历喜和乐,但当遇到怒和哀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以一种平常心去积极面对。
阳光心态,让我们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让我们在利益和欲望上面心情平淡些,在学习和工作上面踏实些,在日常生活上面热情些;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馈赠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认真对待别人和自己,珍视自身价值而抱有感激一切的心,去享受满足和快乐。学会取舍,学会感恩,欲求不达的痛苦和迷茫就会少些,心灵的阳光就会显得柔和真实些。
阳光心态,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炼。成与败,输与赢,失与得,它们之间原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它们只是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结果而已。想想惨遭屈辱的太史公尚能以积极心态,对生活中的黑暗一笑置之,面对人生的奇耻大辱,用坚毅的笔书写心中的历史,历经二十多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终于完成令后世惊叹的不朽之作《史记》。更何况远比太史公幸福的我们!只要心灵的阳光是灿烂的,生命的音符就一定是最精彩的。
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有一颗明亮的太阳,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阳光般的心,都能用阳光的心态看世界,那么我们就能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生命就能折射出灿烂的光辉!让阳光走进每一个人,让我们的心灵充满更多的阳光!
有关心灵美的作文篇7
我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过路的行人,我的目光始终搜寻着,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我找到了……
她衣冠不整,裤子上有几块补丁,有着“鸟巢”型发式,似乎从来都没洗过澡,她有先天性智障,从来没读过书,可是却学会了抽烟,她有一个和她一样的妈妈,她们两个相依为命,以捡东西为生,成天在垃圾堆旁徘徊。但她却是我要找的人。
她还挺孝顺的,每次捡到好吃的都会把大的给妈妈,她们抽的烟,大部分都是捡别人抽剩下的烟头,而她也时常把长的烟头留给了妈妈,这可能就是她所谓的孝顺吧,听尹阿姨说,只要是她认识的她都会主动说话,还挺有礼貌,只要是对她有恩的,她都会懂得感激,她看起来似乎是个好人,但她毕竟是个捡破烂的'。
一次放学回家,我和小林在岔道口那儿就分开了,我独自一人走在那人烟稀少的小路上,突然我发现在我的正前方有一只狗,尽管不是大狗,却也足够吓人,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人最怕狗了,谁知怕什么就来什么,现在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来面对,怎么办,我心里忐忑不安,其实刚开始狗是怕我的,它怕我伤害它,可是后来它也看了出来我的腿在发软,手在哆嗦,它不再担心,向我吼了两声来示威,我就更害怕了。
这时,她从我身边路过,似乎看了出来我在害怕,她又看了看狗,明白了事情的大概,她站到了我的面前,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便向狗扔去,狗向她扑来,她又捡起一根木棍,和狗搏斗了起来,最终,狗被她打跑了,她冲我笑了一下,我的大脑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就这么呆呆的瞅着她,她转身走了,自始至终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她刚才的行为对于我来说伟大的“壮举”,我却难以忘怀,深深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什么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人?我寻找着,是穿高跟鞋的美女,还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在我看来都不是,是她,一个长得不美,却有着如此美丽的心灵的人,我终于找到了最美的人!
有关心灵美的作文篇8
人的一生,如果要说最珍贵的,那就是不经意间所带给我们的触动与震撼!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则新闻——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大三学生杨济源因抓小偷,而不幸牺牲。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这是杨济源在校园网最后更新的话。你走了,在20_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
记者在浙工大采访,提起杨济源,老师和同学连声称赞他是一个“特别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杨济源所在班的助理班主任李文洁说,杨济源是一个热心、阳光的男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批四川籍伤员被送达杭州医治。杨济源一清早来到杭州城站火车站。他说,去不了四川,我可以在后方出一分力。那天,杨济源帮医护人员抬担架,运送病人,一刻都没停过。
“他做了很多杂事、琐事,并不求回报,责任感已是他血液的一部分。”同学周央告诉记者,杨济源家境贫困,可他看到一名白血病女孩无钱看病的消息后,二话没说在全班发起捐款,并带头捐了200元钱,“那可是他近1个月的伙食费啊!”
年级主任周丹妮。她向记者讲起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很多同学都知道杨济源家境贫困,却不知道他在每个月的最后几天都已十分窘迫。可杨济源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志愿者服务上,也不申请学校的助学金。
“我在聊天时就问他,你是班干部,这是申请助学金的有利条件,为什么不申请?他很不好意思,说,班里名额有限,再说还有比他更困难的同学,他不忍心占了名额。后来,又聊到这个话题,他很认真地对我说,作为80后大学生,自己更希望能回报社会,而不是索取。”
“他的话给我印象太深刻了,这样的年轻人真难得。一位好学生就这么走了。”周丹妮伤心地说。
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让他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个世界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感动之后我们的行动!
我们应以杨济源同学为榜样,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使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断增强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