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
在拜读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著作《战争与和平》,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不仅仅只是一位作家,从书中我仿佛也看到他对军事、哲学、历史等也有高度的透彻,对他的喜爱与崇拜使我对这本家喻户晓的著作有点感想。
小说从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写到1821年俄国专制加强潜伏危机的时刻,以法国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为主线。但内容并不全是以战争为话题。故事的主人公青年公爵安德烈为了心中的信仰投身到“硝烟四起”的战争中去,把怀孕的妻子交给父亲与妹妹玛丽亚照顾,在军中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而彼埃尔是安德烈留学归来的好友,身份高贵,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也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了彼埃尔的这一点,便计划把相貌美丽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仑嫁给了他。而同一时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败的安德烈不幸受了重伤,身心也受到重创的他只好静静养伤。另一边的新婚后的彼埃尔,在不久后就发现妻子爱仑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关系,他为了卫护自己的名誉最终与爱仑分居,内心陷入了纠结当中,直到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后慢慢开始找到了新的信仰。
在战场上的安德烈回到家的那一晚,妻子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逝世,这让安德烈顿时感到人生已走到尽头,直到遇到活泼漂亮,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可父亲的强烈反对,使得安德烈出国和娜塔莎无奈分开一年,娜塔莎最终奈不住寂寞与爱仑的哥哥阿那托尔私奔。后直到1812年的一次战争,娜塔看到了将死的安德烈,她向他谢罪并热诚地照顾他,可安德烈最终还是和死亡一起走了。彼埃尔化为农夫刺杀拿破仑却反被俘虏,其妻爱仑在这战火连连的环境下依旧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几番奋战后,俄国最取得胜利。像每个故事完美结局一样,大家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和平的到来,是用铺满鲜血的花朵迎接,战争不会永远,因为正义存在。在这本书中,人间的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从生下的啼哭婴儿到白发老人的一生阶段,这本书中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曾这样评价。我喜欢安德烈的单纯坚忍,娜塔莎的活泼善良,彼埃尔的温和并不懦弱……他们都不完美,各有各的人性欲望,但上帝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也许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别多的苹果,所以,他是被上帝所爱的人。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2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3
天,依旧蓝,只是蒙上了一层阴影;水,依旧绿,只是散发出一股腥气。我们忘不了,忘不了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欺凌。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是战争!是那无情的战争!
提起“战争”这个词,我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抗日战争,想起了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想起了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夹杂着悲伤和愤怒,带着血腥和杀气的风掠过了原本寂静的中国。
这是一个真实的情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一个孩子正坐在铁轨中间,周围都是大型的建筑物被炸毁后的碎片。那个孩子上方的天桥也是摇摇欲坠,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那个孩子在哭,在大声的哭泣。他的`身边没有父母,也许他的爸爸妈妈被建筑物的碎片压死或炸死了,而他却全然不知,也许不久他也将死在这些碎片之中。
在抗日战争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虽然,我们还是胜利了,但这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
其实战争与和平只是隔着一面墙,站在战争的那边眼前永远都是一堵墙,而站在和平的那边就能看透一切。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节目,节目里曾采访过一些日本的人民,他们都十分渴望中日能友好相处,里面的一位退役军人的故事更让我感动。这位军人如今已经逝世了,但他的儿子却告诉我们关于他父亲的事:当年,他父亲随军队到了中国看到那尸横遍野的景象十分难过,他悄悄地离开了军队,正当死神逼近的时候,一位中国老太太救了他。尽管语言不通,老太太还是照顾了他很久。后来日本军队去扫荡这个村子,有位日本军人把他带了回国,临走时带走了一株种在老太太家门前的紫色小花。如今,在那位折腿的军人的家门前种着这样的一大片紫色的小花,听他儿子说他的遗嘱是要把这紫花种遍全日本,让大家都知道,中日的深厚情谊。
战争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那我们倒不如站在和平的一边,来获得比战争更好的结果!
请还我们一片蓝天,一片绿水,让和平鸽带来的和平成为永远……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4
有人说,托尔斯泰画了一头大象,少数人看到了鼻子,更多人啥都没有看到。《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而托尔斯泰也是个伟大而充满魅力的人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读这本书,总觉能读出新的东西,这也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展示了十九世纪初叶,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仑,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俄国,以此背景引发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
书中以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以及库拉金四大家族的际遇兴衰投射到战争与和平的大背影中。托尔斯泰在描绘错综复杂的人物命运和历史场面之余,详细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这些人物的喜怒哀愁和生活琐屑,充实了小说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历史画面。他把战争与和平,军队与社会,上流与下层结合起来,展现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人性和灵魂也在内外环境的双重因素下不断变化着。托尔斯泰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世界上最为深沉的感情和悲悯,从而表达了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
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评价是:“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文字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它带给人的,往往包括万物遵循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所以,看完了这本书,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它传达了人类探索生命的意义,乃至一次能够带来哲学启示的精神活动。用生命本来的意义呼唤我们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思考而感受人生。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5
《战争与和平》终于看完了,只想说托尔斯泰太伟大,每一个人物都是立体的。
我的视角很不同,最喜欢那十五六岁的少年军官彼嘉,他热情真挚,为了去前线,跟大人们磨,遇到战俘还想着给他吃东西,温柔地照顾他,彼嘉死了,杰尼索夫耳边回荡着彼嘉的一句话:“我吃惯甜东西。非常出色的葡萄干,你们全拿去吧!”
我也喜欢库图佐夫,历史上真实的独眼将军,托尔斯泰说“他的目标只有三方面:第一,竭尽全力打击法国人,第二,把他们打败,第三,把他们赶出俄国,尽可能减轻人民和军队的苦难。(最终,人民爱戴他,皇帝讨厌他)
娜塔莎和安德烈公爵的爱情悲剧让人动容,但托尔斯泰又是温柔的,最终又有了皮埃尔,而皮埃尔对自己的怀疑,也因为妻子娜塔莎得到了好的映证,在妻子身上只反映他身上真正善的一面,他们彼此得到了救赎。
尼古拉和玛丽雅这一对完全不同的人走在一起,一样得到了幸福。
一个个丰富的人物,恢宏的战争场面,让我欲罢不能。草婴先生的译文真好,读起来很流畅。
今晚开始看《生存与命运》,据说是现代版《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6
“战争”一个多么可怕又多么熟悉的字眼啊。人类仿佛是踏着战争走向文明的。可不管在什么年代,人们从未从心底受过它。人们渴望从战争中走向和平。“和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可是,人们却时常忽略了战争的忠实仆人——野心和利益!所以,即使到了高度文明的现代,我们也躲不开战争。也就是说战争与和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人们渴望和平,但又离不开战争。
其实,不管给战争加上什么理由,战争始终是战争。战争可以带来很多:它可以带来鲜血,可以带来死亡,可以带来亲人的眼泪。一旦被战争洗礼,田野会变成荒原;文明会变成废墟;更何况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例如,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这里的金银财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后来他们把所有抢不走的东西,全部砸碎。并且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里的所有东西全部都化为灰烬。在无数次的战争中,多少人死于它的手里,多少人都在希望和平快些来临,希望世界永远没有战争,让和平永存。
虽然战争掠夺了无数条人命,但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和平还是在我们身边的。现在我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无处不体现和谐。在公交车上老人上车,有年轻人给让座;在马路上,有些盲人想过马路,路边交警立即过去搀扶老人过马路。这里处处烘托着一片祥和的气氛。人们可以巧妙地不去面对自己想不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可是人们却无法不去诠释自己灵魂深处真正的邪恶的肮脏的东西。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7
曾经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我赞同这种说法,中国史上的第一位君王用战争吞并六国,统一文字之后,开始了王朝一代。随后的滚滚长江,浪花淘尽英雄,为统一之势而战争。一幕幕的血腥沙场,在机关算尽之后,英雄倒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一个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灭不是因为金銮殿下反抗的旌旗满地?战争呵,每朝每代从刀光剑影中走入,再茫然地走出,用野蛮毁却上一代的文明之后,再苦心打造自己这一世的文明,殊不知高堂上端坐的人换姓之后,自己曾经的血汗又将融入支离破碎的辉煌,和断瓦残垣的艺术一起由历史的波涛卷入一方深海。留下的,也只有一代传一代的叹息与撰书历史者掉落的泪水,用这些与昔日风光一起深深埋葬。
在每一次的战争之后,都会有人合掌而虔诚的向上苍祈祷和平,小民站在将士、马匹留下足印后野草丛生的“良田”祷告,希望和平可以筑成万民无饥的天下粮仓。帝王领嫔妃、子孙、群臣朝南而跪,希望和平一世使江山万年固,皇家香火不息。不论是何种缘由,和平总是人们所期望的,战争狂人亦是如此。
和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远古时代,部落里的族人用手中的木棒拼命抵抗外族,用生命换取和平之后的牛羊成群,果实累累。以后的几个世纪,人们手持利刃跨上战马,驰骋沙场一生,用血为子孙扩大领土,以使他们拥有永久的和平。现在的和平,将各式各样的强杀伤力武器搬上历史的舞台进行激烈的“演绎”。我不知道将来的社会人们为了和平又会怎样,我只知道和平的代价很大。走进史书中,和平用每一次的战争换取,而此后又会因为种种原因使人们决定再次战争去创造新的和平。战争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人们不得不发自肺腑的开始呼唤和平。
为了推翻秦朝的暴政,江苏会稽立起了楚霸王项羽,他为了天下苍生的和平而战,后为了证明自己绝非秦君的荒淫无道,一把火把当时秦始皇极其奢华的阿房宫烧了个精光,一座中华最早的帝王别墅在大火中走到了尽头。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毁却了前世的文明。诸如此类的毁灭,我不愿多说。但中国统一之后,随着努尔哈赤大帝的铁蹄踏开皇城的朱门之后,中国人经历了大清康乾盛世的太平年代,天子脚下一方净土,人民安居乐业。君王为了向各国来使炫耀大清的实力便大兴土木,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于北京西郊共同构筑东方的“万园之园”。历经150多年的时间,耗资几亿两白银,圆明园落成。其中以田园风光为主,一墙之隔又别有一片天地。乾隆帝六次下江南钦点苏杭美景建于其中,又加西方画家将各国标志建筑“画”于其内,使圆明园浓缩了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华,其中藏宝阁内的珍奇更是琳琅满目。由于清政府的闭关,君王的闭目塞听而狂妄自大,终于使清国走向毁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置身于圆明园内,空身钻入,披金戴银满载而出。园中无法搬走的物品持木棒以击之,必至粉碎而后快,还声称这是上帝的指引。圆明园惨遭蹂躏之后,在英军官额尔金的号令下,又是一把火。三天三夜火海的煎熬,这颗曾经璀璨绝伦的明珠呜呼哀哉。北京城被黑烟笼罩,滚滚黑烟的上方,上帝在哭泣!
把眼光转向世界,美军总是吧拳头到处乱挥。在去年九月十一日,两幢美国象征的世贸大厦在遭到袭击后的短短几秒中内轰然倒地。时隔不久,美国就动用大量军力打击阿富汗,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揪出本·拉登。在枚枚不断的炮弹之后,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心惊肉跳地生活,就连出门也要先向真神安拉虔诚地请示:“敢问路在何方?”
现在全球关注的巴以问题正愈演愈烈,一家以色列幼儿园的校训竟称:“今天最可爱的孩子,将是明天最强有力的人肉炸弹。”战争,让太多正在成长的孩子还未知青春的色彩就已走上了不归之途。
历史的每一页都有血腥的场景,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长河会不会殷红一片。和平的白鸽倘若沾上鲜血就再难高飞。请大家记住战争的苦痛,带着和平的心愿放飞手中的洁白,微笑地,看着它融入远方的那一片湛蓝!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8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9
当我站在客厅的落地窗前远眺着小城的万家灯火,当我凝望着街道上五光十色的车水马龙,当我欣然看着楼下公园里大爷大妈们神采奕奕地跳着广场舞,当我慢慢合上主席读过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的时候,我心潮澎湃,仿佛内心有千言万语。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这本书中描写了1812年俄法战争的全过程,以当时四大贵族家庭的活动为线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各阶层的现实生活,抨击了那些谈吐优雅,但漠视祖国命运的贵族,歌颂了青年一代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期间,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还是扭转乾坤的“鲍罗金诺”会战,以及莫斯科的大火,拿破仑的溃败,作者托尔斯泰用他的笔都一一作了生动详实的描写,令人读来宛如身临其境。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又何尝不是用千千万万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从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到八年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虽然我们这群00后的孩子从未经历,但是当我们从新闻联播、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战争的残酷性已经足矣让我们感慨万千。就在当代,当我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在课堂里安心专注地聆听着老师的教导时,在遥远的叙利亚的人们却在饱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有多少人死在战争的魔爪之下?从2011年3月15日到2015年6月8日的1547天里,叙利亚战争就已确认造成230618人死亡。听到这样的数据,我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了战争残酷的画面:战场上泥沙飞溅,炮声、火光不断,战场上有给火枪上膛和大炮上膛的声音,也有被炮弹、子弹打中,受伤战士的惨叫声,还有双方交战的厮杀声。战场上,有的战士失去了臂膀,手臂流血不止,血肉模糊,有的战士被炮火炸断了双腿,鲜血喷射,不久就因失血过多死去了……城市里大街小巷高楼坍塌,废墟遍地,人们四处奔逃,妇女们惊慌失措的叫声、孩子们绝望的哭泣声,老人们悲痛的的哀嚎声,弥漫着整个城市。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子……我们的国家也是经历了这样残酷的战争才得以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繁荣!
“咕,咕……”一只白鸽停在我身后楼梯旁的花窗上,我转身看着屋内温馨的黄色灯光撒满整个家,茶几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鲜嫩的果品、香甜的糕点,妈妈正在书桌前静静地写着书法,爸爸正在沙发上陪着外公外婆看着电视里正在播放《厉害了!我的国!》,当一幕幕壮观恢弘的大规模航拍镜头从眼前掠过,祖国的壮美山河、卓越成就所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扑面而来。我自豪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伟大的新时代,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希望战争永远消失,和平的白鸽永远停留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10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十九世纪初,历史在俄罗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伦,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这里,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爆发了。
这个时代,俄国还在沙皇主政的社会,虽然整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但是拿破仑的入侵使得这块美丽得土地到处布满战火。
我读的这本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利用这样的历史背景些出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全书内容浩大,前后花了托尔斯泰七八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故事仅出场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而且个个人物性格鲜明;而从血战、国王会议、贵族生日、葬礼、舞会、狩猎到农民生活等种.种场面的描写,则几乎把十九世纪初俄国的政治、社会事件包罗其中。
这本书拿破仑的战争是全书的中心。但是托尔斯泰想写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给灾民带来的苦难。
虽然在书里有拿破仑、亚历山大等许多历史人物,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那些年轻人如娜塔纱、尼古拉、安德烈等人才是主角。
这些年轻人都还很年轻但他们为祖国挺身而出,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慢慢成长,成为知识丰富的大人这是书中最令我最感动的。
从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写作时要给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生命把人物写活。还有写作要,突出文章中心。最重要的是如果国难当前,要像那些年轻人一样挺身而出。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11
战争是十分恐怖的.,很多人因为战争,死于非命,所以,战争让我们受到极大的破坏。
在以前,中国还是分贫穷,经不起敌人的挨打,经常被别的国家欺负。别的国家觉得中国好欺负,就来抢我们的领土,中国人们为了防止被其他的外国侵略者抢走领土,不得不展开战争。就这样,一场场战争就渐渐地开始了。
然而,因为战争。我们的美好家园就被侵略者搞得就变成了一片血腥的地方,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人的尸体,一片狼藉。有一些小孩被导致失去亲人,无家可归。不但如此,一些国家打赢了,就感觉很爽,很刺激,就想再打一次;一些国家打输了,就想在赢回损失,也就继续打仗。战争就这样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就这样没完没了,反反复复的,世界就越来越不平静、不安宁、不和平。
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战争让我们受到一次次的伤害,这么一件件事情,难道觉得还不烦,还好受吗?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但我也从电视、电脑、新闻、书籍、故事等许多方面了解了战争的严重危害,惨不忍睹!我也十分憎恨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我要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我们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再也不要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滋味!”
既然许多人都明白恐怖的战争的不好的意义,但却仍然一不做,二不休地向我们展开战争,向各国展开战争,向全世界展开战争。明知故犯,让我很想问一下你们这些侵略者:
你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你们应该停止战争,维护和平为战争的制止做点什么,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大家能够做点什么,全世界可以做点什么?
我们可以宣传抗战争片,告诉大家战争的恐怖性和危害性;我们可以为维护和平而作诗,写歌来一起维护和平;我们可以探揭身边的不和平、不和谐行为,让这些行为一一改正掉,让世界更少打骂;我们可以为战争做手抄报,写信给联合国领导,让他们了解战争的不好;我们还可以……
只要我们有心,就一定能做好,让世界的战争逐渐消失,让世界的和平永驻人间。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就一定能辛福生活,记住:“我们要和平”!
战争与和平作文左右篇12
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这本书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生动地描写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列宁曾说:“《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战争多好呀!战争既可以掠夺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
我愿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国都建立起友谊和信任;我愿是一只洁白无暇的和平鸽,带着和平的使命飞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