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

| 新华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1

中华民族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男女老少各个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大年三十的晚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今天晚上我就要在太爷爷的老家宁波的鄞县与亲戚、家人们吃年夜饭。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窄窄的乡道两边的小商店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对联,还有大大的福字。大家虽然并不是特别熟悉,但见了面总会热情地互相问候、打招呼,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这里的除夕夜,所有的亲戚都会聚到一起吃年夜饭,场面可热闹了,远远望去好几十桌呢!我一眼便在人群中看到了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这两位已经九十高龄、满头银丝的老人家,已经早早地来到了饭店。我兴奋地冲上前去拥抱他们,激动地对他们表示祝福。“太爷爷、太奶奶新年快乐!”我祝福道,“也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接着,我们聊起了自己身边有趣的故事,太爷爷也高兴地跟我讲起了他们小时候过大年的情景,在除夕的前一夜,家里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通宵包粽子,然后生火煮粽子,一锅一锅的粽子经过大伙儿一夜的共同劳动,全家人可以美美的享用好些日子,他还总是会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先品尝一个呢!我们的交谈很愉快,仿佛太爷爷太奶奶也乘着时光机回到了他们的童年,嘴角一直挂着笑容,眼里充满着喜悦。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伴随着喜庆的背景音乐,大家都陆续到齐了。百来号人大家一起举起手中的酒杯互相敬了一杯酒,把新年祝福传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吃着年糕、饺子、汤圆,太爷爷太奶奶还吃了长寿面,一起迎接2019的到来。在2019年希望全家年年有余,福气满满。

突然,我听到了烟花爆竹的声音,急忙跑到窗前,只见一个粉色的鞭炮直冲云霄,好像一把雨伞。接着,又有许多色彩缤纷的鞭炮飞向天空: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刚发芽的小嫩草;有的像繁星闪烁,有的像太阳发光。绚丽多彩的烟火让夜空充满色彩。

在浓浓的年味中,我们结束了这餐别样的年夜饭,回到了家,打开电视,春晚早已欢天喜地的开始了:有相声,有小品;有戏曲,还有民族舞蹈……这些都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啊!

我爱这样的春节,虽然一年中只有一天,但那一天却会让我在这一个月甚至这一年都开开心心,喜气洋洋!希望每一年我都可以来到这里和家人们一起迎接新年!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2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3

怀着一颗如雪般纯净地心,欣赏春节时烟花那转瞬即逝地美丽,而烟火在如漆地夜幕上绽放瞬间是令人无限地遐想于沉思——题记

儿时是伴随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八个字,初识了春节,爱上了春节。渐渐地,有了自己地思维,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地春节诗篇中,了解了春节,感悟了春节。

记忆中地春节,充斥着“噼哩啪啦”地花炮声,走亲访友地祝福声,顿时,红在这华夏大地上怒放,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春节,这个令14亿炎黄子孙难忘地节日,在我地生命中挥洒下了浓重地一笔,“回家,团圆”已深深镌刻在了我地脑海。也许只有在现在,在这举国同庆地日子,我才能感到久违已久地幸福。我们摒弃了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地生活,不必为了学业,为了生计,为了其他,只是简简单单地欢聚在一起,放声大笑。我们地眼里,有了彼此地身影,快乐而放肆!

年地气息越来越浓。除夕之夜,沉默已久地黯淡天际也热闹起来,只听“咻”地一声,一抹夺目便绽开了等待已久地艳丽花朵,那雨点般地花瓣飞快地向四处散开,很快便逝于眼前。但这抹美丽,像炫目多彩地开场,拉开了那紧闭已久地天际。随着“嘭嘭”好像整个世界沸腾了,烟花爆竹按捺不住内心地激动,冲向那早已无法平静地天幕,诉说着沉淀了一年地喜悦。此刻,烟花炫丽地照射、烟雾笼罩地弥漫、满街灯火地辉映,天和地,迷惘与明亮,奇异而矛盾。月亮不知是害羞还是怎地,躲在了云层后。看着天空中绽放地烟花,耳边充斥着孩童们烂漫地欢笑,一切是多么令人神往。那毫无杂念、烦恼地笑声又是多么令人陶醉—这—夜,竟然是如此美妙。

时间嘀嘀哒哒似流水般走着,静静坐在门前地我看着一阵阵此起彼伏地“花儿”,与爷爷奶奶一起守岁,在门口放上瓜果,各种家禽,等待着新年钟声地敲响。说是来年有个好兆头,谁知道呢,这是老人地美好愿望,是对一切美好事物地追求,是对过往地怀念和总结,是对新年地期盼和祝福。我也在此刻默默祈祷未来,一切安好……

其实,真地挺感恩地,感恩在这十五个寒暑无私陪伴我地亲人,以身作则地师长,包容我所有地朋友,还有曾经帮助过我地陌生人。祝他们快乐,幸福,无忧。

随着春节联欢会地倒数,我们守着电脑、手机发送着,等待着新年祝福。长大了一岁。懂事了一分——这一夜,注定着不平凡。

春节,在喧闹沸腾中迎来了。新年地到来,注定着又是一次不平常旅途地开始。我期盼,我向往——新年,你好!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4

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在外面放鞭炮,包美味的饺子,守岁以及等等纪念活动。

在春节的这天清晨,家家户户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忙开了。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人们开始揉面、包饺子;年轻人们在自家门上、窗上分别贴上了对联、福字和窗花;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帮大人们忙忙碌碌。人们都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来到。

在忙碌时,时光流逝的飞快。转眼间,已经到了晚上,天空刚刚转变成深蓝色,鞭炮声就已经响了起来。天色墨黑,鞭炮声响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只见,这边的天空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闪耀而珣丽;那边的天空中窜上去了许多“火龙”:一条条红色的、闪着光的“龙”卯足了劲,旋转着,冲向夜空,随即,又在空中炸开,晃亮了半片天空……鞭炮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临近午夜十一点时,外面的响声减弱了一点,但在十二点时,又响了起来。

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总是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来祸害人类,人们只好在这一天里躲到别处去。有一天,人们刚要躲起来,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对大家说:“年最怕的就是红色、亮光和响声。”说完就飞到天上去了。于是,人们就在门上贴对联,放鞭炮,一宿不熄灯,“年”见了就吓得急忙逃跑了。为了纪念这次赶跑了“年”,此后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人们都会放鞭炮,贴春联,守岁。把这一天称作“年”,也称“春节”。

怎么样?到我们中国来吧,来和我们中国人一起感受这节日的快乐吧!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5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这些节目,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众多的节日中,我则独情于春节。

每年的春节,都异常的热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亲戚朋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己的家为的只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团年饭。饭桌上,大人们都讲述着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吃着、喝着、玩着、闹着。

我最喜欢的是大年三十的夜晚,等到了十二点整时,千家万户都会拿出早已准备了许久的烟花,随着“轰轰”的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姹紫嫣红,美丽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亲戚家,逐个地给长辈拜年。这时,长辈便会拿出好吃的点心和一个红包塞进我的'口袋中,望着自己的收获,心中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不禁开心的蹦跳起来……

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家中的主妇便都到厨房准备吃的去了,没多大会儿,一顿丰盛的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喷喷的烤鸭、烤鸡、蒸肉,还有各种各样的炒菜,但都以猪肉居多,因为家乡人都喜爱猪肉嘛!不仅有菜,还有孩子们爱喝的各种饮料,大人们爱喝的各种酒、茶。饭间,家中的主妇总是主动地给大家盛饭、递菜,让大家吃饱、吃好。

大年的初四或者初五,我都会随父母去外婆家,同样给他们拜年,然后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红包,让自己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热闹,充满了人情味的春节。我爱我的家乡,也同样爱自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6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每逢过年,街上挂满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里人山人海,买年货的,买礼品的,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砰,砰,砰”的鞭炮声。

家门口上挂着春联,我就去问奶奶春联的来历,于是奶奶告诉我:“春联也叫“门对”、“春贴”等,它以简洁,精巧,对称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作“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魔辟邪,以求吉利。桃符逐渐变成对联,后来桃木被红纸代替。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气氛,自然更浓了。”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鞭炮下楼和妹妹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春晚开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吃瓜子,一起看春晚。

节目上,中国人穿着红色的礼服,但外国人则穿绿色、金黄色衣服,我问妈妈:“为什么外国人不穿红衣服?”“红色在汉文化中,表示喜庆、幸福、吉祥,但在英语国家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有类似联想的意义,而红色则意味流血,危险和暴力。”妈妈说。

春节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节日,并传承下来。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7

中国有很多佳节,比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热闹非凡的端午节、登高望远的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张灯结彩的春节。

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说过“年”的传说,“年”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动物,它头上长着尖角,而且住在海底,每到年底这个时候,他都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类。正因为这样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避躲“年”的伤害。有一年来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们只要燃烧竹子,用红色的纸剪窗花就能吓跑“年”,众人们都不信,于是老人等到“年”来的时候就烧起竹子,在门上贴上红纸。“年”见了,全身发起抖来,不敢靠近,于是惊慌失措的逃跑了,从此“年”不再敢出现了。慢慢地,就有了放鞭炮,贴春联的习俗。

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红烧鱼,啤酒鸭,韭菜豆腐等各种美食,看着这些美食我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过了一会儿,奶奶又端上一盘香喷喷的饺子。但我实在吃不下了,但是又看了看那盘饺子,我的口水顿时变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我们聊天,喝饮料,碰杯,说祝福语……空气中不仅混含着食物的气味,还弥漫着其乐融融的家的味道。

吃完饭,爸爸,叔叔,爷爷在楼下放起了五彩缤纷的烟花,有的像雪白的羽毛随风飘落,有的像美丽的花朵奋力绽放,还有的像流星划过……美丽极了。爆竹噼噼啪啪地响着,这代表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有新的气象。

我喜欢春节,喜欢它那传统的习俗,也喜欢它那古老的历史和传说。

家乡的春节作文说明文篇8

我爷爷祖籍金华。金华人过年,餐桌上有一道菜是不能少的,那就是——萝卜丸子。它是萝卜和肉切丁,用番薯粉拌匀蒸熟的。一个个有网球大小,琥珀色,里面的肉和萝卜清晰可见,咬起来QQ的,鲜咸可口。因为萝卜丸子胖胖圆圆的,寓意合家团圆,所以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吉祥菜”。

这不,年三十的餐桌上,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菜里,它就摆在显眼的位置。按规矩,老人先动筷子。爷爷夹起一个丸子,感叹道:“我小时候家里穷,萝卜丸子肉少萝卜多,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难得吃一次,真是当时最幸福的事儿了。”爷爷眯着眼,一副陶醉的样子,奶奶笑着点点他,夹了一个丸子给正在为大家倒酒的妈妈。

爸爸惬意地呡了口桔红色的米酒,得意地说:“那我小时候好多了,萝卜丸子过节就能吃上了,而且肉多萝卜少,一口咬下去,那可是满嘴流油哦。”

我这个爱吃肉的家伙早就等不及了,心想:现在我要吃萝卜丸子,只要和爷爷说,他一定随时会给我做。嗯,美食当前,嘴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说的。二话不说,夹起一个丸子,狠狠地咬了一口。却猛地发现今天的丸子怎么没几颗肉丁呢?我急得大喊:“今天的萝卜丸子怎么肉那么少,难道我们家越来越穷了吗?”爷爷哈哈大笑,说:“这丸子可是‘升级版’哦。现在不是都讲养生吗?提倡多吃蔬菜,少吃肉,所以我少放了肉,不过,里面加了冬笋、香菇呢。”细细品尝,口感果然比以前丰富了。

我不由得也感叹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萝卜丸子,这70年的变化竟是一波三折,经历丰富嘛!”大家都笑了。在笑声中,那盘萝卜丸子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引人垂诞……

25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