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将赋能高校招生和就业

| 泽慧

教育数字化转型将赋能高校招生和就业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创下新高。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近日,由中国教育在线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聚焦高质量,数智向未来—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各省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领导、国内600余所高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以及教育界专家学者等1200余名嘉宾参加本次大会,就智慧教育、人才选拔、就业创业等议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提到本次大会的初衷,中国教育在线旗下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巍表示,本次大会的召开基于两个背景。一是建设教育强国,党的二十 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为科技创新高质量的育人,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在高校的工作环节中,招生和就业作为入口和出口,是办好高质量教育、打造教育强国的很重要的环节;二是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逐渐全面应用于各领域的建设,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赋能招生和就业工作。本次大会旨在通过数字化推动学校招生就业工作,进而推动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从而推动建设教育强国。

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董巍谈到了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建议。当前的就业市场存在错配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劳动力市场保持着旺盛的就业人口需求。从总量上来看,就业人口需求和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是相匹配的,但是毕业生依旧就业难,进而“考公热”“考编热”“考研热”愈演愈烈,这实际上是结构性错配的问题——很多行业和岗位吸引不到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外,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选择不就业、慢就业。董巍认为,解决结构性错配问题,一是需要教育支撑和服务机构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学校的就业工作赋能,尽可能缩小信息鸿沟、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而推动错配问题的解决;二是需要高校从宏观出发,调整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促进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发展。很多高校的某些专业是同质化的,培养的人才本身并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学校培养的角度,需要从专业设置上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董巍也对毕业生送上了殷切建议,他建议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认知和就业观,对自己进行科学评估,避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立足于自己的学识,把父母、学校的培养转化成对社会的贡献。

什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升级和转变,实现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提高教育效率:数字化教育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增加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可以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资源。

个性化教学:数字化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提升教学质量:数字化教育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从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育管理的数字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同时也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如何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

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等。

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需要有良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包括网络、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以及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基础,包括各类数字化教材、数字化课件、数字化视频等。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师资队伍是数字化教育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数字化能力等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

创新数字化教育模式:数字化教育模式是数字化教育的核心,包括在线教育、混合式教育、个性化教育等模式。学校应该积极创新数字化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完善数字化教育评价体系:数字化教育评价体系是数字化教育的关键环节,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学校应该完善数字化教育评价体系,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和管理。

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合作: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合作,学校应该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制定战略、建设基础设施、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并加强合作。只有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怎么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扶持、职业培训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监管,保障大学生的权益。

企业应该积极招聘和培训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养。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个人应该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个人还应该注重职业规划和实践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总之,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企业应该积极招聘和培训大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个人应该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高校的招生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是指高校招生计划中规定的招生名额和超过计划招生名额而进行的招生活动。计划内招生是指根据高校的招生计划,按照规定的名额进行招生的活动。这种招生方式通常是经过精心的计划和组织,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招生数量的平衡。而计划外招生则是指高校在计划内招生名额用尽后,为了满足学校或者专业的需要,额外招生的行为。

计划内招生计划内招生是高校招生计划中的核心,它是高校招生工作的基础。高校根据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一份招生计划,包括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招生标准等方面的内容。计划内招生的名额通常是根据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软件条件来确定的。计划内招生的优势是,可以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和可控,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招生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和学生教育质量的下降。计划外招生则是指高校在计划内招生名额用尽后,为了满足学校或者专业的需要,额外招生的行为。计划外招生通常是在计划内招生名额用尽后,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某些专业或者学科采取超计划招生的方式来满足学校的需求。计划外招生的名额通常是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因此,计划外招生的数量和质量不如计划内招生稳定和可控。

计划外招生总之,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都是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内招生是高校招生计划的核心,它能够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和可控;而计划外招生则是高校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补充性招生方式,数量和质量相对不如计划内招生稳定和可控。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制定招生计划,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招生数量的平衡。

26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