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本科招生最低分
2023厦门大学本科招生最低分大家知道是多少吗?厦门大学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厦门大学本科招生最低分一览表,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3厦门大学本科招生最低分一览表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厦门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哪些?看上去,厦门大学的中外办学项目比福建的其他一些大学要高大上一些,对成绩的要求也较高,普遍要求是成绩在本科线以上,另外,对英语成绩有特别的要求,这是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重要地方。那么厦门大学有什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呢?下面跟____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有着“南方之强”的美誉。
厦门大学国际学院直属于厦门大学,公办办学。学院以“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宗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结合厦门大学完善的教学软硬件条件,为中国学生提供接受国际教育的平台,努力实现国内外优质教育的有效衔接,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
国际学院携手世界知名大学,招收高中及本科等各层级学历的优秀学生,共享国内外高校教育资源,提供院校申请及签证辅助等辅导服务,为有志出国留学、拓展国际视野的中国学生辅筑一条高效、稳妥的深造之路。
厦门大学研究生师资
厦门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在现有2537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756人,博士生导师1001人(含兼职导师157人),其中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次,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人、讲座教授17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4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厦门大学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其中有“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8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13个(含市工程实验室1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
厦门大学院校概述
学校标签:综合类公办院校、985、211、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院校(行政级别副部级)等等。
学校校园现有总占地面积647万平方米,有思明校区(厦门)、漳州校区(漳州)、翔安校区(厦门)、马来西亚分校(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等4个校区。
厦门大学1921年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学院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2003年漳州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马来西亚分校投入使用。
学校现有104个本科专业,33个院系(学部及教学单位),全日制本科全国一年共招生录取5354人(2023年),其中在广东计划招生178人(物理普通批113马来西亚分校33+历史普通批24人马来西亚分校8人,2023年),广东生源占比3.32%,统一招生代码10384。
厦门大学优势学科
学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学校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文学、海洋科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中医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统计学、生态学、生物学等。
学校有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
学校有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分别是:国际法学、高等教育、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
学校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第二轮)6个,是: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