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的备考建议

| 美琪

高考地理的备考建议

注意自我梳理找出盲点和难点

“对于考试大纲中要求的主干知识,学生在第二轮的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再一次回归课本,这次的回归和第一轮我们的全面复习是不一样的。这次我们要求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回归。”李老师说。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大体上会有一个了解,然后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找到自己的难点,再结合老师的教学经验,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第二轮要重点复习的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一定要注意自我梳理,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和难点。”李老师说,对于主干知识的训练,基本上采取专题训练的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在专题训练之前要对本次专题的相关内容有一个细心、全面的回顾和预习,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学生对于专题训练的总结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既可以明白自己知识的盲点,也可以总结自己的做题技巧和能力。

“尤其重视对考生‘核心地理能力’和‘核心地理观点’的考核。”李老师说,“核心地理能力”包括: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基本预测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运用地理知识、方法、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地理观点”包括: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地理空间观点等。“这些能力和观点的培养一直贯穿在整个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不断地总结积累。”李老师说,按照海中的复习计划,这个月底就要结束第一轮的复习,马上转入第二轮阶段的复习。

在第二轮阶段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争取突破自己的难点。据李老师介绍,海中非常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安排的时间是从去年进入高三开始到今年的三月,除去休假的时间,差不多有半年多。在这半年里,我们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务必做到全面。”李老师说,“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提醒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空间感觉和生态的理念,这些都是每年高考要考察的能力。”

勿丢基础知识不提倡过分关注难点

“在去年的高考中,考了一道‘冰岛火山大喷发’的题,该题考的都是基础知识,而在后来的试卷分析中,很多考生在这道题上都有失分,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靠。”李老师说,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复习后,就不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了,而是更多去关注难点。“我们不提倡过分关注难点,平时训练要多做基础题。”李老师说。

从每一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上可以看出,热点问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渗透。怎样对待热点问题,李老师说:“我们从来不猜‘热点’,针对时下出现的热点问题,比如日本大地震,我们会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这样的地理现象,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说以前高考考过一道关于‘城市雨涝’的题,让学生分析城市雨涝的成因,很多考生只考虑到了天气因素,却没有考虑到城市规划的影响。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培养。”

重视时政热点关注其中的海南元素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李文波认为,学生应该从基础知识运用、材料信息取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地理能力。首先,重视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包括读图、绘图的能力培养,表格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考试技能。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图。考生一定要多动手动笔,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其次,要强调地理信息能力运用。地理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有图或表,要求考生能够从图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形或隐形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答问题。要充分挖掘题干,在吃透题干提供的显性信息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题干中所蕴含的隐性信息,保证答题的完整度。最后,要理论联系实际。考生平常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试题只有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满活力。

高考地理基本学习方法

(一)、抓住地图这条线索学好地理。重视地图的学习和运用。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也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地图,同学们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地理知识。因此,在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要学会读图、用图,先要学好地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经纬线、等高线和地形图,以及图例,注记等方向的基础知识。如果这些概念不清楚,不会应用,就不可能正确地阅读地图。例如不懂得经纬线的性质,就谈不上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不了解比例尺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意义,就不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测量距离;不明白等高线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也谈不上用等高线地图来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等等。

常用的地图有:挂图、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学习中要配合使用。同学们在读图时,必须要先看一下这些要素,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是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它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

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县等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逐渐地在头脑中形成国家或地区的政区图。这样只要一出现某个国家的图形时,头脑中存储的有关国家的地图就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运用地形图,记忆地形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3、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来学好地理这门学科。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为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就能在一张十分简单的示意图中,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应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二)、注意教材的学习和理解。教材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认真学习教科书,才能深入地了解并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学习时要一边看书,一边看图,把书中用语言表述的内容移到图上来,并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地理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识。

(三)、注意对空间分析的学习。由于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与空间有关的内容。能否正确地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析,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在中学时期,空间性的学习内容应该就是有关球大圆的知识。这里我们结合球大圆的知识来了解如何进行空间分析,以提高学习能力。

球大圆是过球心得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由于过球心平面可在三维空间中任意变化方向,因此球大圆有无数个,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球面距离),即为过这两点的球大圆上劣弧的长。这就是球大圆的基本知识。地理中与这个知识相关的应用很多,如果大家能巧妙地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就能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学习和掌握。刨析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中产生的,相对于地球的观察者而存在的一种惯性力。其偏向原理尤其是沿纬线自东向西运动的偏向问题,一直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结合球大圆的知识进行空间分析以辅助学习,则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确定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最短航线,最近走法,这类题目,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空间想象的要求很高。许多学生对此类试题常常不知所措,有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面具体来谈一下用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的技巧和思路。

例如,从巴黎到北京有以下几条航线,其中最短的一条是: ⑴、巴黎-开罗-北京 ⑵、巴黎-华盛顿-北京 ⑶、巴黎-悉尼-北京 ⑷、巴黎-莫斯科-北京

解析:这道题目要正确选出最短航线。首先必须掌握巴黎和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开罗、华盛顿、悉尼、莫斯科对于这两地的相对(纬度)位置关系。由于巴黎,北京纬度差不多,一次过两地的球大圆的劣弧必然向北凸出,且劣弧必为由巴黎向东至北京的弧段,这样就容易分析了。进行规律归纳分析。

高考地理学习建议

一、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要记忆大量的地理事实,诸如地理事物的名称、物产等等,成为区域地理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系统地理的学习中,也仍然免不了对具体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理论的实证部分。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必不可少地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二、记忆的一般过程

根据Melton的研究显示,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遗忘”则是记忆的反义词。人的记忆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二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等同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知识要求的不同层次,从“了解、说明、分析和运用”四个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对要求“分析和运用”的知识点,则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1.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

(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

(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地理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2.重视地理图像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利用地理技巧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在地理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等记忆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记忆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地理知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5.及时复习和练习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知识只有在运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设计些适应性练习,让学生在地理练习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高考地理复习攻略

复习攻略一:反复看地图

就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在区域地理复习时,对“区域位置”的判断和“区域特点”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掌握上还有所欠缺。要学好区域地理,就一定要反复看地图,每天都要看。这样脑子里就装入了一张地图,随时都可以打开,并能找到你要找的确切位置。

复习攻略二:主动去探究

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记录,认真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出做题规律,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李老师说:“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间太少,如果总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探究,那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而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学习,就要求同学们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复习攻略三: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通过对历届高考文综试题的分析发现,命题人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题也出得比较灵活。比如,现在国际间的能源合作备受关注,考题可能会向你提供几条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能源合作铺设管道的设计方案,让你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就需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气候、市场保障、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再加以整合、筛选,组织好自己的答案。

复习攻略四:不一定“题海战术”

第二轮复习要掌握重点,查漏补缺,做题要适量,做多了不见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质量不高的题,做多了脑子容易乱。尽可能给自己留出时间理清思路。

答题别用大白话

对于目前的复习,邵老师建议学生加强空间概念,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知识点,以理解原理为主,不要轻易追求难度。

本周核心知识为地图、地球和地球圈层。

“地图”复习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方向的判定两个知识点。“地球”则掌握时间的计算、周期的范围界定、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圈层”的重点则是地形、地质、天气、气候、水循环和洋流。

高考地理常见考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__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6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