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公考热”人岗匹配才是最优选

| 泽璇

面对“公考热”人岗匹配才是最优选

又是一年公考季。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达259.77万人,远超去年的212.3万人;超42万人报名参加今年江苏省考。有观点认为,持续的“公考热”“考研热”“教资热”等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年轻人求稳的心态。也有观点认为,“公考热”等现象背后,是年轻人对就业质量的更加重视。

有些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备考

11月23日上午,江苏华图教育考前特训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届毕业生费明辉早早到达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我去年参加过一次国考,今年国考、省考都报名了,打算再冲一把。”费明辉告诉记者。这间名为“上岸班”的教室内,坐着近70名学生,清一色都是年轻面孔。

向应届毕业生倾斜,是近年来国考、省考招录的一大特点,其出发点是为应届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与发展机会。今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其中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今年江苏省考9272个录用计划中,有12.63%用于定向招录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加入‘考公大军’,目前我们校区内外同时在轨上课的近900人中,应届生占比达88.2%。”江苏华图教育有关负责人透露,高校对公考辅导的需求明显增多,去年以来,他们已在全省高校举办176场公益讲座、26场高校订制班,其中不乏重点院校。

启禾公考教育培训教师邵君怡认为,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使得就业同层级的竞争加剧,“公考热”正是社会竞争激烈形势下择业焦虑的投射。据她观察,关于就业的焦虑情绪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学生甚至从大二就开始备考,不少人特意申请选修第二学历,以便增加岗位选择机会。

“参加公务员考试,早已经为很多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在一些文科院系,甚至人人都会备考,但也有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扩招指标增加不少,是个好机遇。”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江永清坦言,很多学生毕业后直奔“体制”而去,却并不清楚体制内工作的真正内涵,公务员岗位不一定能满足个人的职业期盼和收入期待,更不可能人人都适合这个职业。

有人看重稳定,有人追求自我认同

职业体面而受人尊重、保障和预期较为稳定,对于初入社会的“小新”们而言,公务员系统的成长体系和职业通道较为完善,确实足具吸引力。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比上年的6711元下降约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占比12.8%,高于上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占比44.6%,低于上年的50.8%。有观点认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收入并不是很高的“铁饭碗”,迎合了越来越面对现实的年轻一代。

一个月前,即将研究生毕业的沈星特地向导师请假,从北京的学校赶到南京,花费近2万元参加封闭式培训班。“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有编制的工作更稳定些。”沈星认为,考公的机会更公平,公务员“稳定”“有保障”,能给她安全感。沈星的决心很坚定,“即使这次失败,我想先找一份工作过渡,明年再战,直到考上。”

有人追求稳定体面的“铁饭碗”,也有人为了梦想和志向而坚定地考下去。今年30岁的朱帅已工作6年,在南京一家企业当法务,20万元的年薪让不少同龄人羡慕,但他却并不满足。“现在的工作上升空间不大,我更希望运用我的所学专业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在更重要的岗位上服务社会发展。”今年第二次报名省考,朱帅从7月就进入备考状态,每天坚持刷200多道题,基本上放弃所有娱乐活动。“我选择的是检察官助理岗位,岗位竞争比高达67:1,必须全力以赴,这道关一定要过。”

在公众认识里,“体面”“稳定”是体制内工作的标签,苏州市姑苏区新任公务员刘一然并不认同“公考就是图舒适”的看法。她认为,公务员首先是一个职业,从岗位、职级角度而言,不同的高度做不同的事,充满变化和丰富性。“尽管才工作3个月,但这份工作给我带来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营造人尽其才、更具活力的就业生态

“想为国家作贡献,门槛并不低,立志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具备公益奉献精神,要善于沟通和协调,懂得和百姓打交道。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基本的公文处理能力、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江永清提醒当下年轻人,结合自己的个性禀赋、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就业方向和岗位。

“人岗匹配是最佳状态,这点在选拔中愈发得到体现。”江苏华图教育老师王晟说,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变化较为明显,从此前“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两类试卷增加到三类试卷,另设“行政执法类职位”试卷。江苏也连续多年探索实行分类分级考试方式,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人岗匹配。

“招什么考什么,对于基层公务员的考题设置,所需能力的考察大于意识形态的考察。各类公务员考试的职位表描述在逐年细化,具体体现在工作内容描述细化、招聘人员要求细化等,使得人才选拔更加专业化精细化。”邵君怡说。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认为,“考公热”实际上是就业心态和就业选择背后的就业生态问题,引导大学生平衡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选择,让爱冒险的人敢冒险、愿拼搏的人敢拼搏、想创新的人能创新,真正实现人人尽其才、社会充满活力,构建更加良好的就业生态尤为关键。他说,高校毕业生应理性选择多元化的就业道路,高校就业部门、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关注,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其就业创业和人生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记者在省内某县(区)组织部门的问卷调研中看到,被调研的基层单位普遍更希望招有一定基层工作经历的非应届生,这样诉求在调研样本中占84%。正如专家所建议,一些还未考虑清楚职业与能力是否匹配的考生,不妨暂且放下对公考和编制的执着,在基层、在企业多尝试一些能提高职业经验值和“战斗值”的岗位,多一段在社会摸爬滚打的经历再决定是否“考公”也未尝不可。


大学生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

能找到工作,大学生毕业可以去考公务员。

很多人都说公务员不好考,其实也分地方。有些艰苦地区的公务员岗位要求条件非常低,甚至没有人报。

学长不是让大家去报考艰苦地区的公务员,而是在这段时间,大家实在没什么可干的,就学习吧!学习些公务员的考试知识,实在不行报个班,万一你考上了公务员,美好的生活在向你招手。

大学生毕业出路

如果你毕业之后不想就业,不想考研,也不想考公务员,那么可以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尝试创业。大学生非常年轻,失败一次又如何呢?

虽然考研和考公务员或许可以成功,也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但是可能无法实现自己对于梦想的渴求。大学生都是一群有梦想的人,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实现的过程可能有些艰苦,但为之奋斗的过程却非常令人陶醉。也许在创业当中我们面临了失败,但是我们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这给我们再次创业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因此,大学生不要害怕失败。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方式有什么

1.选择靠谱的求职渠道

一个拥有众多优质企业和职位的综合类招聘网站,不仅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靠谱招聘信息,还可以让你在求职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尽快得找到一份满意的好工作。

2.应届生尽量参加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相对靠谱,来大学校园招聘的公司不可能都是BAT,全球500强,投行,咨询,央企等大公司这些公司其实只占了校园招聘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一些你从没听过的公司,提供的薪水一般般,可见到的职业前途也不会叫人那么兴奋,但是这些公司是靠谱的公司。有学校就业处把关,传销公司,不靠谱公司进不来。

作为应届生,一定要把握住校园招聘的机会。

大学生找工作前建议

1、要有就业意识

哪怕你只要大一的学生,也应该尝试找一份兼职工作,至少要写一份简历,去招聘会现场体会一下,只有亲历了那种场合,作为一个从小倍受呵护的一代,才能理解什么叫就业压力,才能真正不把大学当作学习的终点,游戏的开始;才能有决心在大学期间,为工作做出各方面的准备。

2、尽早确定职业目标

越早决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大学生的就业准备越重要,很多学生到了大四,还在犹豫要不要考研,是考研呢?还是就业?这种犹豫,无论对考研,还是就业都没有好处。如果你早早决定考研,那么你大学期间的重心是学习,系统地学习,拿到更好的成绩;如果你早早决定就业,那么大学期间的重心是实习,学习也围绕就业相关的知识,成绩只要能拿得出手就行了,企业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

16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