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最简单解法
鸡兔同笼最简单解法
1,假设法
设全是鸡,则兔的只数为:(总头数×2-总脚数)÷2
设全是兔,则鸡的只数为:(总头数x4-总脚数)÷2
总只数-鸡只数=兔只数
基本原理:总头数x2如果=总脚数,说明全是鸡,如果<总脚数,说明其中有兔,每少2只脚就有1只兔。
总头数×4=总脚数,说明全是兔,如果>总脚数,说明其中有鸡,每多2只就有1只鸡。
2,公式法:
总脚数÷2-总头数=兔只数
总只数-兔只数=鸡只数
基本原理:原来的头总量是鸡头和兔头的总量,脚总量也是鸡脚和兔脚的总量。用脚总数÷2
是按全是鸡来计算的,如果商=总头数,说明全是鸡,如果商>总头数,说明其中有兔。每多1个头就是1只兔。因为1只兔有4只脚,前面÷的是2,1只兔就变成2个头,也就多了1个头,所以总脚数÷2-总头数的差是多少就有多少只兔。
3,排除法:
(脚总量-总头数x2)÷2=兔只数:总只数-兔只数=鸡只数
基本原理:先让每只鸡兔各抬起2只脚,这时鸡无剩下的脚,排除鸡后剩下的脚都是兔的。前面抬起2只脚,现在每只兔还剩下2只脚。所以用总脚数-总头数×2的差再÷2就是兔的只数。
鸡兔同笼最全解法
1.最万能的方程法
分析:设鸡的数量为x只,则兔子有(14-x)只,有2x+4(14-x)=38,解出x=9,所以有鸡9只,兔子14-9=5只。
分析:设兔子的数量为x只,则鸡有(14-x)只,有4x+2(14-x)=38,解得x=5,所以兔子有5只,鸡有14-5=9只。
2.最酷的金鸡独立法
分析:让每只鸡都一只脚站立着,每只兔都用两只后脚站立着,那么地上的总脚数只是原来的一半,即19只脚。鸡的脚数与头数相同,而兔的脚数是兔的头数的2倍,因此从19里减去头数14,剩下来的就是兔的头数19-14=5只,鸡有14-5=9只。
3.最逗的吹哨法
分析:假设鸡和兔接受过特种部队训练,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还有38-14=24只腿在站着,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这时还有24-14=10只腿在站着,而这10只腿全部是兔子的,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4-5=9只。
4.最常用的假设法
分析:假设全部是鸡,则有14×2=28条腿,比实际少38-28=10只,一只鸡变成一只兔子腿增加2条,10÷2=5只,所以需要5只鸡变成兔子,即兔子为5只,鸡为14-5=9只。
分析:假设全部是兔子,则有14×4=56条腿,比实际多56-38=18只,一只兔子变成一只鸡腿减少2条,18÷2=9只,所以需要9只兔子变成鸡,即鸡为9只,兔子为14 - 9=5只。
5.最牛的特异功能法
分析:鸡有2条腿,比兔子少2条腿,这不公平,但是鸡有2只翅膀,兔子却没有。假设鸡有特级功能,把两只翅膀变成2条腿,那么鸡也有4条腿,此时腿的总数是14×4=56条,但实际上只有38条,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鸡的翅膀当作腿来算,所以鸡的翅膀有56-38=18只,鸡有18÷2=9只,兔就是14-9=5只。
分析:假设每只鸡兔都具有“ 特异功能 ”,鸡飞起来,兔立起来,这时立在地上的脚全是兔的,它的脚数就是38-14×2=10条,因此兔的只数有10÷2=5只,进而知道鸡有14-5=9只。鸡兔具有“特异功能”,这个想得太棒了!
假设孙悟空变成兔子,说“变”,每只兔子又长出一个头来,然后对妖精说“将它劈开”,变成“一头两脚”的两只“半兔”,半兔与鸡都是两只脚,因而共有28÷2=19只鸡兔,19-14=5只,这就是兔子的数目,当然鸡就有14-5=9只。呵呵,小朋友把兔“劈开”成“半兔”,想得奇吧!
6.最古老的砍足法
分析:假如把每只砍掉1只脚、每只兔砍掉2只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38只变成了19只;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数19与总头数14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19-14=5(只)。所以,鸡的只数就是14-5=9(只)了。 呵呵,这个是古人想出来的,但有点残忍!
7.史上最坑的耍兔法
分析:假如刘老师喊口令:“兔子,耍酷!”此时兔子们都把两只前脚高高抬起,两只后脚着地,呈酷酷的姿态,此时鸡兔都是两只脚着地。在地上脚的总数是14×2=28只,而原来有38只脚,多出38-28=10只。为什么会多呢?因为兔子们把它们的2只前脚抬了起来,所以兔的只数是10÷2=5只,鸡则是14-5=9只。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1、不等式、方程或函数的题型,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在研究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的时候应该抓住无论参数怎么变化一些性质都不变的特点。如函数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等。
3、在求零点的函数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恒成立问题中,可以转化成最值问题或者二次函数的恒成立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来解决,灵活使用函数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分类讨论中应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5、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应优先选特殊值法。
6、在利用距离的几何意义求最值得问题中,应首先考虑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常用次结论来求距离和的最小值;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常用此结论来求距离差的最大值。
高考数学解题方法
1、剔除法
利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选项提供的信息,从高考数学四个选项中挑选出三个错误答案,从而达到正确答案的目的。在答案为定值的时候,这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或者利用数值范围,取特殊点代入验证答案。
2、特殊值检验法
对于高考数学具有一般性的选择题,在答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具体特殊化,利用问题在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利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3、顺推解法
利用数学公式、法则、题意、定理和定义,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答案的方法。
4、极端性原则
将所要解答的高考数学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朗,以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取值范围、解析几何和求极值上面,很多计算量大、计算步骤繁琐的题,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高考数学,可以瞬间解决问题。
5、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推理、判断或运算,直接得出结论,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往往数学基础比较扎实。
6、估算法
就是把高考数学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估算出答案的近似值,或者把有关数值缩小或扩大,从而对运算结果作出一个估计或确定出一个范围,达到作出判断的效果。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整理
1.高考数学数列问题
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2.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问题
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 ;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3.高考数学导数
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4.高考数学概率
概率的题目如果出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如果有分布列,则概率和为1是检验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5.高考数学换元法
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
6.高考数学二项分布
注意概率分布中的二项分布,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公式的使用与赋值的方法,排列组合中的枚举法,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写法,取值范或是不等式的解的端点能否取到需单独验证,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时候考虑斜率是否存在等;
7.高考数学绝对值问题
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
8.高考数学平移
与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沿向量平移一定要使用平移公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