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函数必备知识点

| 倩愉

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和y2=kx2+b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面,可以在书上找)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高考理科数学二次函数公式

一、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越大开口就越小,|a|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二、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 x1,x2=(-bb2-4ac)/2a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四、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 -b/2a ,(4ac-b2)/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 -bb^2-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

解析式 和 顶点坐标对 和 对称轴

y=ax2 (0,0) x=0

y=a(x-h)2 (h,0) x=h

y=a(x-h)2+k (h,k) x=h

y=ax2+bx+c (-b/2a,[4ac-b2]/4a) x=-b/2a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 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 -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高考数学必背考点

一、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

二、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三、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四、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五、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高考数学考试有什么技巧

要做到从容应对高考,加强应试能力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把每一次的阶段性检测当作高考的模拟训练,除在数学智力方面考查自己外,还应在非数学智力方面考查自己,如应变能力,考试心理,解题和书写速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进从容应付,考出较高的水平。

强化解题规范:所谓“三基”,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三基”是历年高考的基调之一,复习时要抓住“三基”不放。 在此基础上,注意各个独立知识点是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形成知识网络。高考题常常是在各个知识的交叉点上设计的。做到既常抓不懈,又常抓常新;既“各个击破”,又“融会贯通”;既熟练掌握,又灵活运用。在注意常规解法的同时,又注意研究特色解题,做到既掌握解题的“大法”、“通法”,又研究其“小法”、“特法”,多方考虑,纵横联系,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以创新的意识指导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高考题,即使是基础题,也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逻辑性强,综合性高,解题要求严”是高考题的三个基本特点。所以在高考复习乃至高一高二的日常数学学习中,都应重视对基本数学素养的训练。如运算过程应尽量“一次成功”;强调正确表达过程,解题过程应严密规范;不重复不遗漏,精确读题,细致审题;立体几何(每年高考一般在20分左右,且必有一道解答题)的“一作二证三算”解题技巧;准确书写答案,不在解题规范上失分;镇静应试,讲究速度等等,都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1、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解后要反思,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4、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5、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6、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26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