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

| 李金

黄旭华,也曾无数次遥望着故乡泪湿青衫,同时可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如此浓烈,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如此执著,对人生价值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把对故士的思念,化作报效祖国的动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1)

为核潜艇事业,“人间蒸发”30年

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他曾40年没回过广东潮汕老家,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黄旭华说:“调到北京之前,领导只告诉我到北京出差,我行李都没带。家里问在北京什么单位,我一直没答复。我父亲去世时,他只晓得他儿子在北京,只知道他儿子的信箱号码。”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描写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提到了“黄总设计师”。至此,黄旭华隐秘30年的生活,才渐渐显露于世。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2)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母亲;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铭记,那就是母亲!

—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母亲,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母亲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母亲。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她的儿子,也从不说苦,也从不说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方俊明妈妈就一直开导她的儿子,让他儿子也不再伤心,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许多事,方俊明妻子的离开,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对他们的生活有不少打击。家里的重担也都压在了方俊明妈妈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晚上等到儿子,孙女都入睡了,才敢渐渐入睡。23年来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都是靠母亲来背,她为儿子洗衣、做饭、洗脚、擦身子,有时候肠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及时的换洗。

在天气好的时候,想让方俊明下楼透透风,散散心,就从二楼,一步一步艰难的背下来,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坚持。现在方俊明女儿长大了,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负担。但是方俊明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老了,也渐渐背不动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母亲并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照顾的比较放心,只要还走的动,就要把儿子背下去,照顾下去!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让人催人泪下,看了这次颁奖典礼,我的感触很深,觉得看的很有意义,也有很大的收获!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3)

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理想是否远大,能否决定他未来的人生道路?这个问题让我困惑了许久。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让我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的理想是否远大,能决定他未来的人生道路。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黄旭华爷爷在读小学的时候正巧遇到“七七事变”,他读书的学校被炸了。于是,他不断的换学校。为换学校甚至走了四天的路,脚上都有血泡了。终于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可以学习。然而让他震惊的是日军的飞机竟找到了这里。每天当警报响起时,他们都要逃出来,跑向山里的山洞中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如果,警报不停,他们就要在山洞里躲一天。他就想:为什么中国这么大,竟然比不过一个日本帝国?因为这件事导致他改变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当一个好医生,治病救人,因为他父母都希望他当一个医生),决定进入有关国防科技的学校,他想研究学习国防科技保卫祖国。因为他生活在海边,所以,他报考了上海交大造船专业。后来因为毛泽东的一个重大决定,使他走上了核潜艇研究的道路,并当上了核潜艇总设计师。黄老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核潜艇,打破了苏联的技术封锁,为国家立下了大功。黄旭华爷爷一生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理想是否远大关乎着他未来的人生道路。

我们再说说周恩来总理。可以说周总理是从小就有很伟大的志向。他在上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的老师问他的学生:大家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光宗耀祖”,有的说为“发家致富”等等,只有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反应了他从小就有了很远大的志向。所以,有了远大理想的他,长大后才能担任国家总理,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极大的贡献。他的名字也是妇孺皆知。

鲁迅的真实名字叫周树人。周先生小的时候父亲得病了,被那些所谓的“名医”给治死了,所以,他非常讨厌那些庸医,他决定去日本留学学医,让更多的中国人不被那些庸医治死。但在日本留学的期间,他发现中国人不仅身体生病了,思想上的病更严重,于是他辞别藤野先生,决定弃医从文,挽救国家。因为他远大的理想,最后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他写的。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4)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前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被书记一再邀请,坐到自己身边。昨天,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回到x,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欢迎。

书记很平易近人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黄旭华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缓缓走出机场出口(如右图)。虽然最近几天一直很忙碌,但他精神不错,看到记者,笑容掩饰不住。

黄院士说,原来他是被安排在书记的后面拍照,没想到书记把他请下来。“我很激动,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邀请同坐的整个过程才短短几分钟,但书记和黄旭华之间还是有了短暂的交谈。“书记首先问我是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的,然后就问,"年纪那么大了,身体怎么样,累不累。"”

黄院士说,书记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识分子。当有记者问道,书记还和他谈了些什么,黄院士的眼里闪过一丝调皮,表示这是自己和书记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工作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因为工作性质,黄旭华院士曾经隐姓埋名30年没有与家人联系,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昨天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评价自己,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经93岁了,还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5)

20世纪50年代,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毛泽东主席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正是毛泽东的这句话,坚定了您和您的同事献身核潜艇事业的人生走向。您和同事们靠着两个核潜艇玩具模型、靠着简陋的算盘和计算尺,靠着笨重的磅秤,靠着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靠着笨拙的土办法“骑驴找马”逐步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091型“长征1号”研制成功,中国因此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令全世界惊叹。这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我难以想象,其中必然充满了无数艰辛,您坚韧不拔的毅力令我无比钦佩,您付出的努力令我感叹万分!

1988年,核潜艇在南海进行深潜实验,当时,美国“长尾鲨”深潜试验的失败引起了乘试人员的情绪波动。您为了t稳定人心,不顾高龄亲自参与这次重要而危险的试验。作为世界上首位亲自参加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您挥笔写下了四句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痴”一“乐”,尽显您对核潜艇事业的痴迷和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您背井离乡隐姓埋名,30年如一日与惊涛骇浪做伴,连亲人也无法探望。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您却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您这种为祖国,为人民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明白我们今天能够站在世界前列,拥有维护和平的能力都是来源于像您一样的一大批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我要向您学习,从今天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我小小的贡献!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6)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x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x省x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7)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194398